每天資訊明成祖朱棣的死對頭朱棡, 如果他不早逝就輪不到朱棣靖難了

菜單

明成祖朱棣的死對頭朱棡, 如果他不早逝就輪不到朱棣靖難了

朱棡生於至正十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三子。按照《明史》上的描述朱棡應該是太祖諸子中長得最帥的一個,“

修目美髯,顧盻有威

”。加上朱棡聰慧而有謀略,所以太祖非常寵愛這個兒子。

除了封號是很尊貴的“晉”之外,從一件小事也可以看出太祖對這個兒子的關愛。洪武十一年,朱棡前往太原就藩的途中,因故責罰了自己的廚子。太祖得知此事後,立即派人追上朱棡把他訓斥一番。

十一年就籓太原,中道笞膳夫。帝馳諭曰:“吾帥群英平禍亂,不為姑息。獨膳夫徐興祖,事吾二十三年未嘗折辱。怨不在大,小子識之。”

《明史·諸王》

明成祖朱棣的死對頭朱棡, 如果他不早逝就輪不到朱棣靖難了

太祖怒的不是朱棡隨意責罰屬下,而是朱棡責罰的是廚子。這讓太祖覺得這個兒子涉世不深、非常的不謹慎。所謂“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太祖認為,拿別人出氣沒什麼,但讓日日接觸自己酒水飲食的廚子心懷怨念就是相當不明智的做法了。

太祖的現身說法,既是對這個兒子的關愛提醒,也旁證了他對這個兒子的因寵溺而過於擔憂了。只是這種寵溺也慣壞了朱棡,導致他性情驕橫無顧忌,就藩後多有不法之事而且為人暴虐。

一些朋友認為朱棡這方面,有被他的死對頭朱棣刻意抹黑的嫌疑。關於朱棡的不法、殘暴事(奪民財、殺平民),現在看來確實很殘暴,但是在那個年代還真沒什麼,幹過的人太多了。

而且看看太祖、成祖、秦王、代王、魯王等,“殘暴”這個詞對於他們老朱家來說,稀罕麼?再看看太祖對秦王、成祖對代王,這些“殘暴”事算得了什麼大事兒麼?所以朱棣在這方面就沒什麼抹黑的必要。

不過朱棡和朱棣關係差倒是真的,這兄弟倆經常在太祖面前打官司或者說朱棣常常向太祖投訴自己三哥欺負他。

洪武二十七年,朱棣向太祖投訴一個千戶搶佔了他位於大明川的果園。一個親王被小小的千戶搶了果園居然要找皇帝主持公道,別的不說,臉面呢?所以這不是朱棣故意小題大做,是他確實拿這個千戶沒辦法,因為這個千戶背後是朱棡。

極其護短的成祖知道此事後既沒有滅這個千戶的族,也沒有砍他的頭,只是要求他退還果園了事。足以說明太祖心裡還是偏向晉王的,從這事兒也可以看出朱棣被朱棡欺負成啥樣了。

朱棡為什麼這麼不喜歡朱棣?筆者認為第一個原因是他們的出生,這也涉及明朝的第一公案。

關於太子朱標、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的生母是誰有很多種說法,目前也沒有定論。不過朱標、朱樉、朱棡三人同母;朱棣和朱橚二人同母,差不多是公認的。

注:朱標、朱樉、朱棡的生母有馬皇后和李淑妃兩種說法;朱棣、朱橚的生母有馬皇后和碽妃兩種。

筆者的個人觀點是朱標、朱樉、朱棡是馬皇后嫡出,證據就是朱棣自己。

明成祖朱棣的死對頭朱棡, 如果他不早逝就輪不到朱棣靖難了

靖難成功後,朱棣為了彰顯自己登基的合法性,各種篡改史籍詆譭朱標、朱允炆父子。朱棣筆下的太祖不但早就對朱標不滿想廢他的太子位,甚至於臨終前還準備召朱棣回京傳位於他(詔書被朱允炆黑了)。

如果朱標他們仨不是當時眾所周知的嫡出,朱棣怎麼可能不拿這個事兒大做文章。連靖難的口號都可以改了,他作為“嫡長子”承接皇位不是天經地義的麼?所以更有可能的事實是,朱標、朱樉、朱棡是嫡子,朱棣是庶子。

朱標、朱樉、朱棡這三兄弟互相之間的關係好於其他兄弟;太祖朱元璋對待這三兄弟的態度也明顯要好過其他兒子,也可以旁證這個事情。也正是基於此,驕橫的朱棡天生就看不上庶出的朱棣。

第二個原因是朱棡和朱棣能力都不錯,朱棡為了個人目的故意壓制朱棣。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的薨逝,雖然朱允炆很快就被立為皇太孫,但是朱棡還是覺得自己有登基稱帝的機會。而且此時他的二哥朱樉早已消極頹廢終日沉迷於暴虐自己王府的宮人不能自拔,在朱棡看來對他繼承皇位能形成威脅的也就只有朱棣了。

朱棡有這種念頭,除了他是嫡子而且很受太祖寵愛之外,他自己確實有相應的實力以及能力。

首先朱棡的藩地所在的陝西布政司是當時北方各布政司中人口、賦稅最多的布政司。同時太祖也非常信任朱棡,將當時明朝北線的明軍主力交由他節制:

舍人馮謙、內使黃十三欽齎制諭晉王:將總兵官太師宋國公馮勝、潁國公傅友德所統河南、山西各都司馬步軍點視,領率塞上隄備......諸侯等悉聽節制, 如制奉行。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初二日。

《太祖皇帝欽錄》

換句話說,太子朱標死後,朱棡成了明朝實力第一的藩王,而且遠超他的其他兄弟。這也是朱允炆被冊封為皇太孫後,朱棡仍然認為自己最有可能繼承皇位的主要原因。除了實力強橫,朱棡在能力上也不弱。血洗武將勳臣的“

藍玉謀逆案

”,此案的主要操刀手就是晉王朱棡。

朱棡在獲取節制河南、山西兵馬大權僅十二天後,就根據太祖的密旨將藍玉親信會寧侯張溫父子和多名指揮使抓捕,緊接著又在軍中抓捕了三十多名指揮使。藍玉一黨的武將勳貴們為何如胡惟庸案中的文官一樣任由太祖宰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被朱棡的雷霆一擊解除了兵權,喪失了反抗的能力。

“藍玉案”後朱棡實際上已經成了除太祖外對明軍最具影響力的人,因為原軍中的骨幹將領基本都被清洗。他的岳父謝成和他兒子的岳父傅友德及從屬將領,一躍成為了中堅。

明成祖朱棣的死對頭朱棡, 如果他不早逝就輪不到朱棣靖難了

朱棡在軍事上也頗有建樹,常作為統帥出塞征伐蒙元並多有斬獲。洪武二十一年,故元四大王倍感山窮水盡之後,也是向晉王投降的。

諸多軍功中,朱棡最重要的功勞是“

降服北元太尉乃兒不花

”,當然這也是燕王朱棣自詡的最大功績。那麼這個功勞到底是誰的呢,我們可以做個簡單的分析。

雖然《明史》和《明太祖實錄》中都將這個功勞歸於統帥朱棣的英明神武,但是《太祖皇帝欽錄》裡有條不一樣的記錄。洪武二十三年太子制書晉王稱,他要來檢閱出征的明軍,要求朱棡做好準備。

洪武一朝,無論是封地、所轄兵馬,還是各藩王的排位坐次,朱棡都在朱棣之上。而且朱棡還被太祖明確賦予過節制藩王的權力(太祖明令代王朱桂受晉王節制),因此大軍出征,朱棡不可能給朱棣打下手。

所以這次出征的統帥是朱棡,因此功勞歸於朱棡沒什麼問題。另外乃兒不花降明後,蜀王朱椿公開地給朱棡發過一份賀信:

昨聞吾兄欽承父皇威命,北討遺孽,弟以山川悠遠,不獲祖餞為慊。近得書,知大軍於四月初十日至孥溫海子,駐紮偽官太尉乃兒不花、丞相、知院等相率歸。

朱椿寫賀信可能是為了拍自己兄長的馬屁,但是朱椿不可能當著整個皇朝的面把朱棣的功勞說成是朱棡的吧?所以說,“乃兒不花”這件事情上更有可能是朱棣登基後為了營造自己的形象,強奪了朱棡的功勞。

正是因為朱棡能力高、實力強、功勞大,朱棡那個不太好的念頭 –

當皇帝

,也越來越強,甚至到了無視自己父皇想法的地步了。

朱棡的正妃謝氏(永平侯謝成之女),在他還沒有就藩時就亡故了。太祖憐其長子朱濟禧年幼,就在朱棡前往陝西就藩時將朱濟禧留在京師宮中撫養。

洪武二十五年朱允炆被冊封為皇太孫後,太祖就要求朱棡把自己兒子朱濟禧接回太原,明面上的理由是孩子大了(朱濟禧大朱允炆兩歲,此時已十八歲)。實際是太祖很清楚自己這個兒子的小心思,想暗示他斷了不該有的念想。

太祖的構想裡,朱棡的作用不是當皇帝,而是統領明朝北線的諸塞王,屏護大明皇朝。不知朱棡是真沒明白過來,還是故意裝傻,反正不吭聲也不派人來接。被激怒的太祖在次年發出了通牒:

即目世子長成,令還國父子輪替,爾不才,爾不聽父訓,留世子於京師,塞上調兵國中且虛,軍中無主,今年秋涼,若不取回世子,直貶你到雲南。

《太祖皇帝欽錄》

這下朱棡應該是非常清楚太祖的意思了,但是他的選擇卻讓太祖吃驚。還是不吭聲也不表態,甚至人到南京覲見後也不帶走兒子。無聲的表態,讓太祖明白自己這個兒子還是想要自己的皇位。

在這個問題上,兒子蠻橫,父親也蠻橫。太祖用一種非常無賴的方法,來警示自己的兒子。

明成祖朱棣的死對頭朱棡, 如果他不早逝就輪不到朱棣靖難了

洪武二十六年五月,太祖命朱濟禧給自己父親朱棡寫信,讓朱棡把包括他的岳父永平侯謝成在內的一干親信派到京師來。因為謝成等人被藍玉案牽連,太祖怕朱棡不放人,還親口保證不會殺他們。

你寫啟本說與你父親知道,讓安陸侯、商都督回來,保證不殺他們,外公和鳳翔侯也沒事,一起回京就是。西涼侯是藍玉黨,但莫讓他知道,不要枷他,好生般送到南京自有處置,欽此。

《太祖皇帝欽錄》

人到南京之後太祖就翻了臉,洪武二十七年太祖無故賜死了永平侯謝成和朱濟禧的岳父穎國公傅有德。至高權力的鬥爭就是這麼殘酷,沒有親情也沒有父子,更別提什麼臉面了。這件事情對心高氣傲的朱棡刺激很大(估計是覺得自己不是兒子而是工具),從此之後他就一病不起。洪武三十一年三月,朱棡因病薨逝。

不少人認為,朱棡如果不死其後朱棣就不敢叛亂。這話筆者覺得沒什麼錯,朱棡一直看朱棣不順眼,當然不可能允許他騎到自己頭上當皇帝了。而且朱棡的實力、兵馬以及在諸王中的威信遠強於朱棣,朱棣即便是敢起兵估計也沒機會進山東。

但是朱棡比朱棣更有可能叛亂。

首先,朱棡如果活到建文朝,他就會成為建文削藩的主要目標。以朱棡的性格和實力,他不可能比朱棣還能忍,只怕反得更快。

其次,太祖還在世的時候朱棡就明顯表露出對朱允炆的不屑以及對皇位的慾望。到了建文朝,建文即便是不針對他也不削藩,想當皇帝的朱棡也會想各種辦法把朱允炆拉下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