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一生四次封侯, 六次封王, 誓將諸葛亮左耳割下, 卻好酒誤事的將才!

菜單

一生四次封侯, 六次封王, 誓將諸葛亮左耳割下, 卻好酒誤事的將才!

東晉末季,南北朝劉宋初年的大詩人謝靈運,曾不可一世地說過:

“天下文才共有一石(旦)之多,陳思王曹植獨佔八斗,而我只得一成,古往今來其餘之人都不足為談了!”

這位謝靈運也確實才華橫溢,技壓群雄,震古爍今,後世的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都曾將這位一生寄情于山水的謝大才子視作“詩賦文采”上的天花板,而謝大才子為何又如此推崇曹家三公子曹子建呢?

一生四次封侯, 六次封王, 誓將諸葛亮左耳割下, 卻好酒誤事的將才!

俗話說

“鳥靠翅膀獸靠腿,人靠智慧魚靠尾”

,曹子建到底靠什麼使他成為了千古風流人物之中的佼佼者呢?他那氣貫長虹的《白馬篇》,真的蘊藏著一顆比他父親曹操更加威武霸氣,欲吞三國的雄心嗎?他那纏綿悱惻的《洛神賦》,真的是隱喻著他與“含冤而逝”的二嫂甄氏確有一段悽絕的情愫嗎?他被封為“鄄王”終身不得志,真的是他二哥曹丕對他殘忍而又無情的報復嗎?

今天小編就拿出史實細掰,為看官們“撥雲撩霧”,一見這位風流才子“陳思王”的“魚山”真面目。“陳思王”曹植,字子建,他是魏武王曹操的第三子,十幾歲的時候,他就能背誦幾十萬言的詩詞歌賦,從小就非常擅長寫文章,他的親爸爸魏王曹操每次讀過他的文章,都要問他道:“你是不是請人寫的?”曹植往往冷笑著答道:

“文章的每句話都是出自我的大腦,我下筆成章,你可以直接當面試我,為什麼要說我請人代寫呢?”

這話直接就把不可一世的曹孟德說得灰頭土臉,啞口無言。

一生四次封侯, 六次封王, 誓將諸葛亮左耳割下, 卻好酒誤事的將才!

當曹操為自己在河北鄴城修建好銅雀臺新城後,他又將所有的兒子都叫上宏偉奢華的高臺來,命他們每個人都為銅雀臺寫一篇讚美之賦。曹植拿起筆來立馬就寫成了一篇,曹操讀過之後,連連贊好,因此大為驚奇。

曹植這個人性情十分隨意,從來沒有把自己當作是王公貴族,也不搞什麼排場威儀,車馬服飾也是隨心所欲,不崇尚華麗,每次見到曹操,被出題刁難之時,他都比其他兄弟們要聰明百倍,應聲而出,對答如流,由此受到曹操特別的寵愛。

一生四次封侯, 六次封王, 誓將諸葛亮左耳割下, 卻好酒誤事的將才!

建安十六年,同樣喜好詩文的漢獻帝劉協,親自封他為平原侯。建安十九年,又加大了他的封地,晉升了他的爵位為臨淄侯。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後,決定南征東吳孫權,便立馬讓曹植作為大本營留守,並告誡他說道:

“老爸在你這個年紀的時候,還只是做一個頓丘縣令,我回想這一輩子的所作所為,至今都沒有追悔的,你今年也二十三歲了,站在監國留守的位置上,一定要好好幹!”

這話如此直白,就已經不言而喻了。

曹植本就是聰明之人,自然明白這個道理,於是興奮得翩翩起舞,得意忘形,很快就把自己的酒友丁儀、丁廙、楊修等人引為了謀臣羽翼。後來曹操見他結交這些輕浮之人,行為十分孟浪不堪,於是對魏國太子的人選再三猶豫。

一生四次封侯, 六次封王, 誓將諸葛亮左耳割下, 卻好酒誤事的將才!

曹植卻還矇在鼓裡,依舊我行我素,十分任性,從來沒有激勵自己奮發進取,特別是飲酒毫無節制。他的二哥曹丕就很不一樣,非常諳熟權謀駕御之術,做任何事情都十分矯情做作,又相當在意自己的外表,對魏王左右的宮女宦官更是百般籠絡,使得朝野上下,宮裡宮外沒有人不稱讚他的仁德,曹操最終也就選擇了曹丕做了魏國太子。

建安二十二年,漢獻帝再次為曹植增加食邑五千戶,加上之前的封賞共有萬戶之多,可他卻把“萬戶侯”視若糞土一般。曹植做不了太子之後,日常行為就更加荒誕起來,甚至駕著車馬直接從天子的御道上飛馳,並強行衝撞天子出入的司馬門出城,當時曹家本來就倍受天下人非議說有篡漢之心,如今曹植如此狂悖,簡直就是打他爸爸曹操的臉。

一生四次封侯, 六次封王, 誓將諸葛亮左耳割下, 卻好酒誤事的將才!

曹操也因此大怒,直接就把給曹植駕車的車伕,還有掌管司馬門的守吏論罪斬首,以此來對他進行嚴厲的警示。另外,曹操又加強了對諸子及曹家諸侯的管制,曹植在曹操心中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後來到了曹操晚年,又擔心曹植太過聰明,恐怕有一天會對太子曹丕不利,而他的心腹楊修又是一個詭計多端的狂士,且他還是袁術的外甥,於是就想盡了一切辦法,最終在行軍途中將楊修斬殺,以斷曹植這隻最有力的臂膀。曹植在好友楊修死後,更加惶恐不安。

一生四次封侯, 六次封王, 誓將諸葛亮左耳割下, 卻好酒誤事的將才!

建安二十四年,大將曹仁被劉備麾下第一猛將關羽所圍,曹操著急萬分,於是命曹植為南中郎將,徵虜將軍,準備派他去打敗關羽,營救曹仁,也藉此給他最後一次表現的機會,可曹植太不爭氣了,接到委任,還醉酒不起,拒不受命,曹操悔恨萬分,最終還是罷去了他的職務,將他徹底放棄。

曹操去世之後,曹丕先登上魏王寶座,掌握軍權之後,又逼迫詩友漢獻帝禪讓帝位,去做了大魏山陽郡公,接著曹丕又以禍亂朝綱、挑撥宗室之罪將丁儀、丁廙兩兄弟及滿門男丁全部誅殺。

一生四次封侯, 六次封王, 誓將諸葛亮左耳割下, 卻好酒誤事的將才!

曹植於是任由兄長處分,魏文帝曹丕也沒有直接加害於他,而是命他和其他兄弟趕緊去自己的封地老老實實過著自由受限的“富家翁”生活。大魏黃初二年,監國謁者灌均希上書奏說,臨淄侯曹植醉酒狂悖,居然將天子派去宣旨的使者給百般侮辱和毆打。

曹丕立馬命有司對他進行治罪,可卞太后疼愛曹植,不準曹丕傷害三弟,曹丕只好將曹植的爵位降封為安鄉侯,第二年又改封為鄄城侯,黃初三年,又晉升為鄄城王,賜食邑二千五百戶。黃初四年,又改封為雍丘王,當年他進京朝賀,已經收斂了許多,竟上書給曹丕說道:“臣弟獲罪被流放在藩邸,內心的慚愧真是刻骨銘心,我日日夜夜都在追思自己過往的罪過,沒有一天睡得著覺。

一生四次封侯, 六次封王, 誓將諸葛亮左耳割下, 卻好酒誤事的將才!

現在我只希望陛下能把天恩仁德賜予給臣弟,不要再介意我之前的無禮和罪責,我知道自己再也沒有手執玉珪白笏站立在廟堂的資格了,但我還是如飢似渴般期盼陛下慈父般的召喚!”

曹丕讀了他的表文,非常滿意,於是下詔對曹植表示了象徵性的安撫,也就僅此而已。黃初六年,曹丕準備南征東漢,大軍路過雍丘,他還在曹植的王府暫住了幾天,兩兄弟相處得還不錯,後來曹丕還給曹植增加了食邑五百戶。

一生四次封侯, 六次封王, 誓將諸葛亮左耳割下, 卻好酒誤事的將才!

到黃初七年,剛滿四十歲的魏世祖文皇帝曹丕駕崩,他與三弟曹植的一世恩怨也應該得到了化解,至於演義所描寫的“七步詩”之說,應該都是後世說書人橫加點綴的劇情。

曹丕之後,魏烈祖明皇帝曹叡即位,改元“太和”,皇叔曹植也被改封為浚儀王,第二年又恢復為雍丘王。曹植自從父兄皆亡之後,常常自怨自艾,說自己滿腹才華,被武功蓋世的父親曹操貶斥,被足智多謀的兄長曹丕擠兌也就罷了,如今連乳臭未乾的大侄子曹叡都可以對他這個皇叔百般擺弄,呼來喝去,東丟西擲,簡直不把他當一回事,他竟憤恨自己“抱利器而無所施為”,於是又強行上書請求出山。

一生四次封侯, 六次封王, 誓將諸葛亮左耳割下, 卻好酒誤事的將才!

他在表文上說道:“臣聞大丈夫生於世間,進家門就要好好侍奉父親,出家門就要好好效忠君王,現在我父親沒了,眼前只有君王你可以效力了!慈父不會寵愛對家無益之子,明君也不會畜養於國無用之臣,三叔我不想做一個尸位素餐的王爺,我還想著跟召公一樣成為周天子的強藩燕國,像周公一樣成為周天子的羽翼魯國,三叔我深受武帝、文帝以及陛下三世厚恩,怎麼可以只知享福,卻沒有任何報效之舉呢?

如今西有違命之國蜀漢,東有不臣之邦吳國,將士們不敢脫盔解甲,謀士們未能高枕無憂,忘家報國,捐軀濟難,這才是忠臣之志呀!臣寢不安席,食不甘味,就是因為兩大敵國還未攻克啊!我真的很想為陛下立下毛髮之功,擒權馘亮(活捉孫權,割下諸葛亮的左耳),殲滅東西兩大丑陋的勁敵,以此來填補臣終身的愧疚!

一生四次封侯, 六次封王, 誓將諸葛亮左耳割下, 卻好酒誤事的將才!

曹叡讀完他的請戰書之後,沒有做出任何反應,太和三年,又把他改封到東阿為王。太和五年,曹植再次上書向魏明帝詢問還活著的宗族兄弟們近況,魏明帝傳詔答覆他說道:

“寡人從來沒有禁錮宗親諸侯間的互通往來,只是各郡諸侯的監國官吏矯枉過正,害怕有出一點問題就遭天譴,因此使你們相互間都沒有了音訊,寡人已經敕令有司,去替皇叔問候其他宗親叔伯了!”

曹植見魏明帝的答覆沒那麼強硬,於是又上書說道:“俗話說相門有相,將門有將,我們曹家子弟向來都是出將入相,陛下為了完成武帝、文帝的遺志,經常勞苦遠征,將萬乘之尊暴露於危險的邊境之上,這讓阿叔我太過心疼啊!

一生四次封侯, 六次封王, 誓將諸葛亮左耳割下, 卻好酒誤事的將才!

昔日樂毅受到讒言,逃到趙國,心中卻從來沒有忘記燕國,廉頗被迫投靠楚國,也日夜想著再回趙國為將,臣生於亂世,長於軍中,之前一直受到你爺爺武帝曹操的教誨,對行軍用兵之道深得要領,我真的很想到洛陽來覲見陛下,親自給你講講孫子與吳起的兵法之妙,然後位列將帥之班,由陛下給臣須臾之良機,將畢生所學兵法都交給陛下,那就雖死無恨了!

且漢朝在天下設有數十個藩王,周朝也是大封諸侯,這都是為了起到輔弼聖朝,尊王攘夷之用,如今我們大魏卻恰恰相反,天子疏遠宗親,信賴異姓,這讓阿叔我非常困惑啊!

一生四次封侯, 六次封王, 誓將諸葛亮左耳割下, 卻好酒誤事的將才!

如今陛下總是親自踐冰履炭,登山浮澗,去應對吳蜀兩個強敵,臣作為陛下的親叔叔,怎麼可以遠離陛下呢?阿叔真的不勝憤怨,所以寫了這封表章,只乞求能出入朝堂,哪怕在陛下身邊做個歷史顧問,臣也是知足了!”

可魏明帝依舊沒有起用他的意思,只是將曹植改封為了陳王,又賜食邑陳郡四縣三千五百戶。曹植每次上書都想讓魏明帝大侄子單獨和他談一談,可魏明帝就是不肯見他。當時曹家的藩王們所配護衛大多都是老弱病殘,且人數不會超過二百人,僚屬都是些庸碌無能之輩。

一生四次封侯, 六次封王, 誓將諸葛亮左耳割下, 卻好酒誤事的將才!

曹植又因為之前的過錯,導致藩王待遇事事減半,做藩王十一年間就被三次遷徙改封,以至於最終鬱鬱而終,他也只比他二哥曹丕享壽多出了一載,終年四十一歲。他臨終前要求對自己薄葬,最後葬在了東阿魚山。他的兒子曹志承嗣了他的爵位,後被改封為了濟北王。

而野史和坊間戲文傳說曹植所愛慕的二嫂甄氏,真實歷史當中又是怎樣的一個女子呢?甄氏,史稱魏文昭皇后,中山郡無極縣人,是魏明帝曹叡的生母,是西漢末年太保甄邯的後人,她父親名叫甄逸,做過上蔡縣令。

一生四次封侯, 六次封王, 誓將諸葛亮左耳割下, 卻好酒誤事的將才!

甄氏三歲喪父,後來天下大亂,可她家卻十分殷實,在她十歲的時候居然對母親說道:

“亂世之中家中,金銀珠玉寶物太多不是好事,匹夫無罪,懷璧為罪,現在左右鄰里都在捱餓,那我們家就危險了,還不如將這些金銀多換些米糧,賑濟給親族鄰里,廣施恩惠,咱家就可以平安無虞了!”

全家聽了她的話,都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就按她說的去做了。

漢獻帝建安年間,大將軍、冀州牧袁紹的次子袁熙將甄氏納為了妾室,後來袁熙做了幽州刺史,甄氏被留在鄴城侍奉家婆,幫忙撫養年幼的小姑子。不久之後,曹操在官渡擊敗袁紹,攻下冀州,活捉了甄氏,竟賞給了次子曹丕做妾,甄氏由於貌美賢惠,深得曹丕寵愛,生下了曹丕長子曹叡和後來的東鄉公主。

一生四次封侯, 六次封王, 誓將諸葛亮左耳割下, 卻好酒誤事的將才!

漢獻帝延康元年,曹丕稱王。大魏黃初元年,曹丕稱帝。

被廢黜的漢獻帝劉協做了大魏山陽郡公,他竟將自己的兩個女兒都獻給了曹丕做貴嬪,兩位劉貴嬪和當時的郭、李、陰三位貴人都受到了曹丕的寵愛,甄夫人因此就愈加在魏文帝曹丕面前失意了。因此,才會屢出怨言,從而激怒了曹丕,竟在黃初二年六月,被曹丕派人強行賜死,葬於鄴城。

魏明帝曹叡即位後,立馬命有司給生母追封諡號為“文昭皇后”,他又派司空大朗以太牢之禮將甄氏的神位放入曹家的宗廟祠堂,後來在為甄氏建廟的時候,又掘地挖出一塊玉璽,上面刻有

“天子羨思慈親”

六個大字,意思就是皇帝羨慕別人都有慈祥的母親,這讓曹叡大為傷感,後來他又做夢,夢見甄氏要他照顧好母家的親舅。

一生四次封侯, 六次封王, 誓將諸葛亮左耳割下, 卻好酒誤事的將才!

於是他又拼命地給每個舅舅不停地大加封賞,已故的外公甄逸被追諡為敬侯,大表哥甄像承襲侯爵之位,並授予虎賁中郎將之職。外婆去世,魏明帝居然親自素服臨喪,百官都相陪送葬。表弟甄暢成年之後,也做了射聲校尉,加授散騎常侍,後來曹叡還親自下詔為他修築大豪宅,並御駕親臨為其喬遷,這都是為了表達他對母親甄氏的懷念和愧疚。

至於,魏明帝三叔曹植曾作千古名篇《洛神賦》,有人說是為了紀念他所“戀慕”的嫂嫂甄氏,也有人說是為了表達自己的失意絕望之情。“戀嫂”之說多是因為曹植曾被封為“鄄城王”,“鄄”與“甄”字相近,然而這簡直就是無稽之談,“鄄”字音同“倦”,與“甄”風馬牛不相及,影射之意都難以支撐,更別說其他了。

一生四次封侯, 六次封王, 誓將諸葛亮左耳割下, 卻好酒誤事的將才!

“失意之說”則更為可信,曹植在《洛神賦》開篇就說得非常明白,他在黃初三年好不容易入朝見了皇帝一面,就被趕出了天下的權力中心洛陽,這本是他曾經可以施展抱負的“神仙之地”啊!

他說自己就像戰國時楚襄王的侍臣宋玉那樣,雖然身負大才,也只能為襄王作賦以記載“巫山神女”之事,卻不能再得到任何重用,以振興國邦,因此才會對“洛陽神都”有著

“悵盤桓而不能去”

的綿綿恨意,曾經跨坐白馬之上,那

“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的壯志也恐怕只能化作洛水之上夢幻般的“凌波微步”了。

一生四次封侯, 六次封王, 誓將諸葛亮左耳割下, 卻好酒誤事的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