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先人的識人智慧: “眉薄如無不可交, 目眼如兔必定夭”, 有何道理

菜單

先人的識人智慧: “眉薄如無不可交, 目眼如兔必定夭”, 有何道理

“民人俗語日:‘即不為河伯娶婦,水來漂沒,溺其人民’雲。——《史記·滑稽列傳》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既有文雅的詩歌,也有令人沉醉的詞賦。當然,在歷史的發展中,老百姓因為所見所聞,也產生了許多歇後語、俗語。

正如字面意思而言,俗語當中的“俗”字,正是說明了所有的俗語都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俗語與傳統的詩詞歌賦相比,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正統的語言,但它卻有著自己的特點。

先人的識人智慧: “眉薄如無不可交, 目眼如兔必定夭”, 有何道理

用簡單的語言,傳達著深刻的道理,可以讓人們牢牢記在心中。“眉薄如無不可交,目眼如凸必定夭”就是其中之一,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它蘊含著老祖宗的那些智慧,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識人術的由來

上述所講的一句話,用現代的話來說,屬於“識人術”。據悉,識人術是來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鬼谷子,他是戰國時期十分出名的縱橫家,也被認為是戰國時期縱橫家的創始人。

在鬼谷子的思想裡,他主張透過洞悉世界上的萬物,揣摩出人性。在洞察人性後,可以讓自己進退自如,而識人術就是李俚在鬼谷子的學說之上進行拓展的。

識人術並不是一門很玄妙的科學,它也是立足於現實,當自身的閱歷和智慧達到一定的境界,從而就能夠輕易洞悉人性,對一切瞭然於胸。

先人的識人智慧: “眉薄如無不可交, 目眼如兔必定夭”, 有何道理

透過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再結合自己的一些生活經驗,能夠看透一個人未來的成就,直達本真,而且非常準確。因此,識人術其實在古代社會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甚至一些皇帝選擇繼承人都要透過識人術進行挑選。

眉薄如無不可交

正如標題所說的這句:“眉薄如無不可交,眉眼如凸必定夭”,其實就是在經過觀察和歷史證明所得出的結論,然後經過一代一代的流傳,到最後變成了一句流傳於世的經典俗語。

要想知道這個俗語的意思,就一定要從原文進行分析!“眉薄如無不可交”就像字面上的意思,眉毛特別稀疏就像沒有一樣的人,是不可以交往的。

那為什麼先人會認為,眉毛稀少的人會不值得信任交往呢。從面相學上來說,眉毛稀少的人,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十分猥瑣。我國的審美觀念中,對面相十分講究,天庭飽滿、地閣方圓屬於非常好的面相,第一印象很重要。

先人的識人智慧: “眉薄如無不可交, 目眼如兔必定夭”, 有何道理

漢朝末年、三國時期,當時湧現出了許多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比如曹操、劉備。曹操是三國早期,最為耀眼的一個政治家,歷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複雜。

有人對他的評價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是因為如此吧,所以陳壽對曹操面相的刻畫非常不好,這是一種從“結果”推“原因”的例子。

除了曹操之外,司馬懿也是一個野心家,曹操給他的評價是“鷹視狼顧”,也是從眼睛中看出來的。這兩人都比較的殘忍、奸詐,同時性格有多疑。

除了以上兩人之外,同樣是處於三國時期的劉備,他“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脂……”這樣的相貌描寫,也就導致後人對於劉備的評價比價偏向正面的:

先人的識人智慧: “眉薄如無不可交, 目眼如兔必定夭”, 有何道理

“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於色,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傑。”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古人對於一個人的評價,主要還是來源於第一印象。

回到曹操這裡,“眉薄如無不可交”這句俗語所說的意思就是,眉毛稀少的人內心十分狡黠奸詐,做事上的表現也喜歡使用陰謀詭計,曹操不就是這樣的人嗎?

從現在人的角度來分析,這樣的說法並沒有什麼具體的依據,只能說這句俗語與曹操之間的關聯比較大。

可是,古人對第一印象非常的看重,如此也就有了這一說,放在古時的大環境中,這句俗語是對的,畢竟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先人的識人智慧: “眉薄如無不可交, 目眼如兔必定夭”, 有何道理

眉眼如凸必定夭折

第二句“目眼如兔必定夭”,從字面上的意思理解就是,眼睛十分向外突出的人,大機率可能會過早夭折。根據現代的醫學進行分析,這樣的表現和人的壽命其實沒有多大的關聯,甚至於現代醫學都無法預知人的壽命。

不過,若是仔細推理這句話,並且放在古代的環境中,也不難發現它存在的道理和意義。古時候,並不存在現在社會當中這麼多的電子產品,後天導致的近視性凸眼是很少的。

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很有可能就是患上了某種疾病,比如眼睛突出的人,有很大的可能是甲亢的表現,而甲亢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脾氣很大、喜怒無常。

甲亢雖然不會直接致命,但在我國古代,它屬於中醫“癭病”的範疇。中醫認為癭病由於情志內傷、飲食失宜,所以會導致氣滯、痰凝、血瘀等一系列的疾病。

先人的識人智慧: “眉薄如無不可交, 目眼如兔必定夭”, 有何道理

而古代的醫療技術又不發達,所以這類人“過早夭折”也在清理中。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古人有這樣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也能夠讓人想得通。

還是以三國中的人物為例子,比如曹操,因為他的疑心病重,所以晚年患上了頭疼病,最後過早地去世。再來看看張飛,他因脾氣太大,得罪了身邊的人,也過早地夭折了。

總的來說,古人把眉毛的稠密與性格做事特徵關聯在一起,而後突出的眼睛則與壽命的長短相關。乍一看,沒有任何的相關性和科學依據,但仔細分析下來,它充滿了前人的客觀假定,以及感知技巧和識人之明。

這種客觀假定也在不斷地影響著後人的主觀臆斷,慢慢地就逐漸形成了一門學問,也就是識人術。這也就從側面證明,識人術其實是一項十分實用的技能,只是大家還沒達到那一層境界,有些“少見多怪”,從而將其歸類於“迷信”之流。

先人的識人智慧: “眉薄如無不可交, 目眼如兔必定夭”, 有何道理

許多古代文學小說之中,刻畫一些反派時幾乎都是沒鼻子、凸出耳朵等,這些面相特徵被認為是奸詐之人的表現,在現代社會當中依然十分實用。

現在,很多電視劇、電影當中,壞人的形象都是光頭無眉的形象。想要了解俗語,必須要放到古人的環境中來看,這樣才能讀懂它的意思,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會對俗語有所誤解。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