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一部網劇400億次觀看? 編劇吐槽: 地球上的哺乳動物都不夠用了

菜單

一部網劇400億次觀看? 編劇吐槽: 地球上的哺乳動物都不夠用了

影視劇資料造假有多猖獗?

編劇汪海林在一次演講中吐槽說:“有一部古裝劇(《楚喬傳》),網站點選量400億次,全球哺乳動物加起來都不夠用了!”

諷刺影視公司、網站為了賺錢不擇手段,不惜編造一個不可能的數字來自欺欺人。

一部網劇400億次觀看? 編劇吐槽: 地球上的哺乳動物都不夠用了

電視臺的收視率、網站的點選率決定了一部影視劇的收益。

汪海林說,雖然透過技術手段,收視率造假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但影片網站成了新的重災區。“他們(網站)手段比收視率造假還粗暴,直接後臺改數字就行。”

導演郭靖宇深有同感,他拍了一部新劇希望在省級衛視播出。衛視方表示,電視劇質量沒問題,但需要他配合“購買”一些收視率。

收視率是廣告商投放廣告時重要的參考依據,如果一部電視劇收拾不好,廣告商會減少投放,影響衛視收入。衛視又不敢親自下場買收視率,就要求製片方去買。

最誇張的一個案例,有部電視劇賺了一個億,花了9000萬買收視率。

一部網劇400億次觀看? 編劇吐槽: 地球上的哺乳動物都不夠用了

一位在橫店拍戲的導演透露:一部投資規模為兩個億的影片,請明星一個億,剩下的5000萬拍攝,5000萬買流量、買資料已是行業常規操作。實際用於創作的錢能有25%就不錯了。

汪海林:我真懷念煤老闆投資的日子

按照汪海林的劃分,影視劇資料造假大概經歷了兩個階段:起先電視臺觀眾多,大家一窩蜂去買收視率;後來網路崛起,影片網站比電視臺還過分,親手改資料,連買收視率的錢都省了。

要衡量一部電視劇的收視率,監測機構需要在一座城市中選擇若干樣本戶,在他們的電視機安裝資料監測裝置,透過研究樣本戶的收視習慣,判斷一部電視劇的收視率。

由於樣本戶資料有限,一座城市最多2000來戶,所以操控起來很方便。為了獲得高收視,製片方會親自登門拜訪樣本戶,讓他們在特定時間觀看自己的電視劇。

最初,製片方會送點糧油米麵,後來,爭搶的人多了,他們直接送錢,明碼標價,看一集電視劇給2000元。

2005年後,數字電視開始普及,家家戶戶多了個機頂盒,這股買收視率的不正之風才被管住。每家的機頂盒可以傳輸回資料,樣本戶沒了意義,製片方不可能收買整座城市的家庭。

一部網劇400億次觀看? 編劇吐槽: 地球上的哺乳動物都不夠用了

更壞的情況出現在影片網站崛起之後。汪海林表示,從前經紀公司、影視公司、電視臺,三方是獨立運營的。經紀公司包裝明星,影視公司找明星拍片,電視臺負責播出,大家責權分明,都有錢賺。

自打影片網站參與進來後,打著“閉環”的概念,要壟斷整個影視劇的製作和發行,就連明星也成了提線木偶,不籤“賣身契”全網封殺。

汪海林吐槽說:“我真懷念煤老闆投資影視劇的日子,他們除了女明星什麼都不關心,完全尊重市場,尊重創作。”

影片網站自己開經紀公司,籤明星,自己開影視公司,拍網劇,自己平臺播出,改資料。

影片網站:閉環是無奈的選擇

面對汪海林的指責,以愛優騰為代表的影片網站也是有苦難言:如果不搞閉環,我們的內容成本實在太高了!

一部網劇400億次觀看? 編劇吐槽: 地球上的哺乳動物都不夠用了

一線明星個個是天價,愛奇藝找AngleBaby拍一部綜藝,15天檔期,要價2000萬,其他的林更新、鄧超等人加起來的片酬近1個億。綜藝還沒拍,1個億先出去了。

愛奇藝員工抱怨說:“我們自制節目有5年時間了,花了1000多個億,養肥了影視公司和經紀公司,他們賺得盆滿缽滿,我們依舊虧損。”

既然這樣,為什麼愛奇藝不能自己幹他們的事?培養自家明星,拍自家的獨播劇,節約成本,打掉中間商。

一位優酷內部人士坦誠,一部電視劇出現幾百億次觀看量,確實詭異。但這個資料是粉絲、製片方、網站三方力量共同造成的。

“粉絲為了自己的愛豆,會主動重複點播,同時施壓制片方去找水軍刷資料,給愛豆充面子。不然粉絲會集體指責製片方,經濟人不作為,讓愛豆換經濟人。”一個巴掌拍不響,把責任全推到影片網站身上,有點不公平。

一部網劇400億次觀看? 編劇吐槽: 地球上的哺乳動物都不夠用了

對於影片網站自己後臺改資料的傳聞,上述人士辯解說:“每家網站都會在真實資料基礎上有所加碼,業內都知道。別人加,我們不加就落後了。”

在影片網站、經紀公司、影視公司、粉絲等多方推動下,一部部百億級播放量的神劇接連誕生。

微博、豆瓣均是“幫兇”

在炒作一部影視劇的利益鏈條上,微博和豆瓣不直接參與收視率或點選率的造假,但影響了一部影視劇的輿論走向,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部影視劇的火爆程度。

前段時間,豆瓣陷入了“未播先有評分”的風波之中。熱播劇《風起洛陽》因故播出時間推遲了一小時,可豆瓣評分沒有推遲,電視劇還未播放,豆瓣便有了評分。

該事件引發了巨大討論:豆瓣是否在控評?豆瓣官方解釋是第三方所為,自己已在第一時間處理了所有失實評分。

一部網劇400億次觀看? 編劇吐槽: 地球上的哺乳動物都不夠用了

微博上每天都會有熱播劇的熱搜,即使筆者沒有觀看過《風起洛陽》,依舊可以在微博中看到大致的劇情走向。買熱搜是影視界公開的做法,甚至可以說是影視劇發行的標配。

早在劇集播放之前,影片網站、製片方、經紀公司已經規劃好上熱搜的節奏,預約了熱搜檔期。

可以說,微博和豆瓣是一種另類的“買收視”,只不過這種行為可以解釋為合理的宣發行為。

結語:

正如前文導演所言,一部投資2個億的影視劇,明星要花1個億,買資料又要花5000萬,真正能用到製作中的費用只有5000萬。

其中的落差可想而知,資料造假的費用都快趕上製作費了。如果把這些費用省下來,花到製片上,難道不可以提升影片本身的質量嗎?

明星的天價片酬已經引起了足夠重視,但高昂的資料造假費用是否也該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