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蔡少芬張晉相愛13年,自曝遭“婚姻危機”: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菜單

蔡少芬張晉相愛13年,自曝遭“婚姻危機”: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在娛樂圈,每每提到蔡少芬和張晉的婚姻,大家都投以豔羨的目光。

蔡少芬張晉相愛13年,自曝遭“婚姻危機”: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但最近,在綜藝《請吃飯的姐姐》中,蔡少芬自曝了自己和張晉的真實婚姻現狀。

她說道:“我和張晉的相處,並沒有大家想象得那麼美好。”

蔡少芬張晉相愛13年,自曝遭“婚姻危機”: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因為生長環境和個人經歷的不同,他們有過許多矛盾。

為了更好地經營這份婚姻,兩人甚至花錢找了婚姻輔導專家幫助。

蔡少芬張晉相愛13年,自曝遭“婚姻危機”: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不少網友對此感到震驚,但其實,蔡少芬不過是說出了婚姻真相:

即便再相愛的兩個人,也需要在婚姻研習這條道路上,投入時間和精力。

蔡少芬張晉相愛13年,自曝遭“婚姻危機”: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世間沒有不吵架的夫妻

關於婚姻,人們有一個普遍的誤解:幸福的夫妻很少吵架,因為他們沒有什麼爭論和衝突。

但曾近距離觀察過近3000個家庭,700對新婚夫婦的約翰·戈特曼,在他的書籍《愛的博弈》中否認了這一點。

他指出,“我還沒有遇到過,在整場爭論中都能保持‘美好’的伴侶。”

根據他的統計資料,幸福的伴侶一樣有很多的衝突和矛盾。

原因有二:

一方面,每個人進入婚姻時,都帶著自身的模式。

而這些模式,就是你在原生家庭環境中,成長累積起來的認知世界的方式。

如同蔡少芬所說,她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異了,自己非常缺乏安全感,在內心裡對於自己“值得被愛”這件事,表示懷疑。

加上張晉是重慶的,而她在香港長大,兩地形成的成長差異,導致矛盾並不少。

蔡少芬張晉相愛13年,自曝遭“婚姻危機”: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在沒法融合的情況下,他們找到婚姻諮詢,才明白了問題的癥結所在,開始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當下的行為。

另一方面,在婚姻裡,我們往往並不那麼擅長“溝通”,有時候會看不懂對方的需求。

就像綜藝節目《再見愛人》裡,KK和佟晨潔就是有感情但又矛盾很突出的一對。

kk性格像大男孩,比較在意自己的舒服度。

他認為有個孩子會增進他們的情感,向妻子提出了這樣的訴求,但當妻子要求他戒酒的時候,他斷然不同意。

表面上看,她們的分歧點在是否戒酒備孕上,但其實暗藏在妻子心裡的需求並不止於此。

kk的認知和行為方式,讓佟晨潔看不到他做好當父親的準備。

蔡少芬張晉相愛13年,自曝遭“婚姻危機”: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在他們的關係裡,佟晨潔已經在扮演一個“媽媽”的角色,照顧kk的生活起居。

如果再加上一個孩子,她並不看好這段婚姻。

她期待丈夫能夠更成熟,更有責任感,給婚姻帶來一些積極的力量。

可kk並沒有做到。

藏在戒酒這件事的背後,是夫妻間溝通的不足,以及一個妻子未被丈夫理解和看見的內在需求。

吉莉安·弗琳曾在《消失的愛人》裡,對大眾有過11字的婚姻警告:

“凡入此門者,請勿心存僥倖。”

而KK拒絕戒酒,又期待妻子妥協的行為,正是活在幻想裡,企圖逃避現實。

蔡少芬張晉相愛13年,自曝遭“婚姻危機”: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拋棄幻想,直面衝突

在婚姻裡,衝突總是在所難免,問題也是無處不在,只有認清現實的人,才有經營好婚姻的可能。

婚姻教皇戈特曼,曾經做過這樣一個愛情實驗。

他記錄下大量夫妻溝通的過程,用“三個盒子”來收納這些資料。

第一個美好盒子,代表愉快地溝通;

第二個中性盒子,代表沒有太大情緒波動的溝通;

第三個糟糕盒子,代表充滿負面情緒的溝通。

在收集了這些資料後,戈特曼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

那些相處幸福的伴侶,溝透過程都傾向於“沒有太大的情緒波動”。

也就是說,這些伴侶他們可以相對平靜地表達自己,以及反駁對方,而不是大吵大鬧。

蔡少芬張晉相愛13年,自曝遭“婚姻危機”: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有些人的婚姻,總是越吵越好。

恰恰是因為他們的拌嘴與爭論實際上並沒有“傷筋動骨”,雖牽引出負面情緒,但仍然是平靜的。

所以,影響婚姻幸福程度的不是“是否爆發衝突”,而是夫妻如何處理這個衝突。

換句話說,要想婚姻幸福,我們就要狠一些,直面關係的脆弱和恐懼之處。

我們需要做的,是拋棄幻想,勇敢地去面對關係中的深水區。

比方說,我們不要中了“靈魂伴侶”的圈套,以為相愛的人就是天造地設的一雙,而是要看清——好的婚姻是需要“刻意學習”的。

我們不要試圖去改造和控制對方,讓對方變成自己期待中的“另外一個人”。

而是,在選擇之前慎重,選擇之後學會欣賞,尊重對方本來的樣子。

你要明白——眼前這個和你共度餘生的人,是你選擇的,他不完美,他也有缺點。

甚至,當衝突發生的時候,我們可以視為極佳的成長機會。

要相信,命運總是會眷顧願意勇敢面對的人。

蔡少芬張晉相愛13年,自曝遭“婚姻危機”: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德芬空間曾接待過一個學員曉曉,她的老公,對家裡的事情一概不管。

表面上說得好聽,是“大權都交給老婆”,實際上,是他不想參與家務瑣事,嫌麻煩。

日子久了,曉曉怨氣橫生,但也憋著沒說。

直到有一次,曉曉工作忙得不可開交,囑咐老公去接孩子,可當她回到家後,才發現老公因釣魚忘記了時間。

曉曉大發脾氣,把這些年的怨氣全部一吐而出,在情緒的裹挾下,兩個人越吵越激烈。

曉曉一氣之下,還說出了離婚二字。

老公也一賭氣,便答應了。

直到進入離婚冷靜期,曉曉的老公一個人生活時,才發覺自己的妻子有多不容易。

為了挽回這段婚姻,曉曉的老公寫下20頁的“罪名書”,細數了這些年自己的問題。

蔡少芬張晉相愛13年,自曝遭“婚姻危機”: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他開始承認,自己在家庭中的“不作為”,不過是為了逃避責任。

在曉曉面前,他還立下了承諾書,並保證自己會一步步改正問題,努力為這段婚姻負起責任。

慢慢地,在相處中,曉曉感受到了丈夫的進步。

他會開始認真聽曉曉的聲音,學習關注曉曉的需求。

而曉曉也發現,在這段婚姻裡,不溝通,逃避,是彼此都存在的問題。

在共同改變的意願下,他們重新開始了這段婚姻旅程。

在親密關係裡,其實有誤解和衝突並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們願意拿出為這段婚姻負責的勇氣,努力去經營它。

蔡少芬張晉相愛13年,自曝遭“婚姻危機”: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自我負責,學習經營

德芬老師曾說,親密關係,是最好的修行場。

一旦衝突矛盾產生,可以看作是我們成長自我,完滿自我的絕好機會。

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最需要學習的,是穿著對方的鞋子去理解衝突。

當我們因為伴侶不可理喻的行為感到生氣時,如果站在對方的成長背景上去理解,情緒就會發生變化。

比如,一個總是盤問丈夫行蹤,擔心丈夫出軌的妻子,可能因為爸爸曾經不負責任地走掉,童年時受了太多的委屈;

一個顧著原生家庭這個大家,導致忽略自己小家的丈夫,可能是因為父親早逝,早早便成了家裡的頂樑柱;

親密關係裡,記住這一點,便有可能更好、更客觀地理解對方,彼此形成健康的相處模式。

同時,我們還需要學習自我負責。

曾經看過一場特別的婚禮,青年媒體“我要WhatYouNeed”曾經發起一場活動。

邀請11名單身女性集體舉辦了一場“和自己結婚”的儀式。

沒有高朋滿座的宴席,沒有繁瑣複雜的流程。

女孩子們戴著新娘頭紗,手持捧花,在溫暖的氛圍中許下“愛自己”的承諾,對著鏡子裡的自己說:“我願意”。

蔡少芬張晉相愛13年,自曝遭“婚姻危機”: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她們中有正在創業的白領,有被收養的孤兒、抑鬱症患者和單親媽媽等各種性格和角色的人。

在遇到伴侶之前,她們透過小小的儀式,選擇了為自己的幸福負責,勇敢愛自己。

雖然只是一個儀式,但是卻傳遞著很重要的理念:為自己的幸福負責。

當你勇敢地接受了這一點,婚姻的經營也會更加順暢。

以下幾點建議給到大家:

1、不對伴侶做不切實際的期待,學會自愛和自滿

如果你細心觀察,那些被婚姻滋潤的人,大多活得比較“自私”。

她們知道勞累的時候可以葛優躺,大不了叫個外賣,或叫老公去幹活。也懂得給自己學習和充電,更新自我的知識系統。

與其把喜怒哀樂寄託在另外一半的身上,不如先選擇好好滿足自己,不委屈自己。

2、尊重伴侶本來的樣子,不渴望改造對方;

婚姻中許多的煩惱都來自於——我們渴望改變對方,把TA變成滿足自己另一半期待的人,而不是欣賞彼此,成就彼此。

錢鍾書和楊絳是大家眼中的靈魂伴侶。

要知道,錢鍾書雖然才華橫溢,但在生活上是非常缺乏經驗的。

作為妻子的楊絳,為此承擔了很多家庭瑣事。

楊絳曾寫道:

“我最大的功勞是保住了錢鍾書的淘氣和那一團痴氣。這是錢鍾書最可貴之處。

他淘氣、天真,加上他過人的智慧,成了眾人心目中博學而又風趣的錢鍾書。”

楊絳的智慧,就是知道丈夫的長處和不足,也並未試圖去改變他,而是把他本來的樣子視為珍寶,予以保護。

蔡少芬張晉相愛13年,自曝遭“婚姻危機”: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3、有學習和溝通的意願,去解決關係裡的矛盾和衝突;

蔡少芬和張晉,在婚姻遇到瓶頸時,沒有逃避,而是藉助了婚姻輔導的外力幫助。

他們上了十堂課,其中夫妻溝通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而這種對於婚姻經營的“刻意學習”,是值得提倡的。

很多遇到困境的夫妻,也是經過學習和諮詢才發現——其實愛,一直都在。

只不過,彼此中間隔著溝通和自我成長的課題。

蔡少芬張晉相愛13年,自曝遭“婚姻危機”: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人們總是花很多時間學習,提升工作能力、社交能力,卻忽略了每天和自己待在一起的“婚姻關係”。

而當我們去看那些婚姻幸福的人,早在婚姻研習的路上,攜手走得越來越遠。

蔡少芬張晉相愛13年,自曝遭“婚姻危機”: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本文由作者與張德芬空間主筆團共同創作,如需轉載請聯絡授權。

策劃 | 魚甜編輯 | 江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