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比起打罵,孩子更害怕父母做這件事,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菜單

比起打罵,孩子更害怕父母做這件事,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比起打罵,孩子更害怕父母做這件事,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圖片

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賜予父母的禮物,儘管在養育他們的過程中,會有許多不同,但是我們能做的,就是給予每個孩子相同的、無條件的愛。

網上,刷到一個影片,深受觸動。

四川有個小女孩離家出走,只因寫作業時看手機,被媽媽趕出家門。

比起打罵,孩子更害怕父母做這件事,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圖片

然後內心一直覺得母親偏心弟弟的小女孩,因這一事件,

萌生了打工自立的想法。

雖然,小女孩行為有些偏激,但歸根結底,還是自己情感需求不被家人重視,而產生的極端想法。

放眼生活中,這種“偏心”現象,並不少見。

而每一個“偏心”行為背後,

對映的都是孩子們不被父母全心愛的童年縮影!

1

父母的偏心,

讓孩子失去愛的能力

有句話是說,原生家庭的傷害,需要用一生去治癒。

父母的偏心,無疑會在孩子的內心深處,形成一道永遠無法磨滅的創傷。

這種創傷,

可能會讓他們一輩子抗拒親密關係,變得冷漠麻木,不會愛自己......

就像《八角亭迷霧》劇中的玄珠,對原生家庭冷漠的背後,其實是家長的偏心所導致。

比起打罵,孩子更害怕父母做這件事,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圖片

她與妹妹異卵雙生,本應是親密無間的姐妹,但因家長的區別對待,讓她們的童年變得天差地別。

長得好看,性格乖巧的妹妹玄珍,被父母和哥哥姐姐奉若珍寶。

而性格內斂的姐姐玄珠,卻一再被家人忽視,成為妹妹的陪襯。

小時候過生日,家人買鞋給她們挑選,輪到玄珠時,他們不斷催促快點,說“妹妹都讓你了。。。”

後面發生矛盾後,他們又指責玄珠

“你鬧什麼鬧呀。”

比起打罵,孩子更害怕父母做這件事,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圖片

哥哥接兩人放學時,玄珍一直坐在前面與大哥有說有笑,而玄珠只能默默地坐在後面。

整個畫面,

一邊是“天堂”,一邊是“荒漠”,冰火兩重天,很割裂、很壓抑。

比起打罵,孩子更害怕父母做這件事,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圖片

被忽視的玄珠拼命學習,想用成績獲得家人的關注。

但成績好又有何用,家人依然只關心因成績差而悶悶不樂的妹妹。

轉過頭來怪玄珠,

“你成績好了不起啊......看把妹妹氣成什麼樣~”

比起打罵,孩子更害怕父母做這件事,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圖片

家人長期的忽視和打壓,讓玄珠變得日漸沉默。

同時,也助長了玄珍跋扈的性格,經常暗戳戳地欺負玄珠。

嘲諷玄珠長得醜,搶玄珠喜歡的男生,奪走玄珠愛的崑曲……

最後玄珍的死,以及家人的誤解。。。都導致了玄珠背井離鄉,一走就是十五年不聯絡的結局。

因為

“這個家,有她沒她,一點都不重要!”

成年後的玄珠,也變成最討厭的妹妹的模樣,感情混亂,插足別人婚姻,成為別人眼中的“另類”。

種種惡果,都與她的童年經歷息息相關,或許這就是所謂的,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比起打罵,孩子更害怕父母做這件事,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圖片

縱觀姐妹兩人的結局,可以用“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來形容。

沒有一個人是“健全的”,

一個丟了命,一個失了心。

其實,童年沒被家長全心愛的孩子,如同一顆小樹苗,成長時沒被好好澆灌,一輩子都會營養不良。

而偏愛未必是愛,它對雙方都沒有好處,被忽視的一方,用一生治癒童年。

被偏愛一方,在性格本就偏激的情況下,更易造成悲劇,比如玄珍。

所以,請家長們不要輕易地否定一個孩子,

也不要輕易將偏愛付諸於某一個孩子身上!

2

被父母差別對待的孩子,

用一生去尋求愛

每一個被父母差別對待的孩子,內心都會變得缺愛,缺乏安全感。

閨蜜阿元曾講述,自己被父母區別對待的童年。

她是家裡老大,弟弟比他晚幾年出生,但弟弟一出生,就奪走了家人全部的愛。

家裡有任何好東西,都會緊著弟弟,她只能選擇剩下的。

母親,更是在她耳邊不停唸叨,要對弟弟好點,將來幫弟弟買房結婚……

童年缺失母愛的經歷,讓阿元結婚後,很重視婆媳關係。

比起打罵,孩子更害怕父母做這件事,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圖片

一個勁地討好婆婆,給婆婆辦生日會,買旗袍,美容按摩……

只要婆婆給她一分的關心,阿元都會回饋十分的愛!

可能,這就是俗語所說的“缺什麼就補什麼”。

與阿元有同樣經歷的,還有《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的女主,窮極一生,也在彌補自己缺失的父愛。

猶記得其中一幕場景,松子的父親帶了禮物回家,看到後的松子很雀躍。

滿懷激動地伸手去接,可父親只將皮包給了松子,轉頭上樓將禮物給了妹妹。

比起打罵,孩子更害怕父母做這件事,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圖片

松子看著父親上樓的背影,顯得很落寞。

父親長久的忽視,讓松子內心形成一個認知:

父親只憐愛體弱的久美,不喜歡她。

更讓成年後的松子缺愛又渴望愛,拼命在男人身上,尋找安全感。

她愛得極其卑微,一味依賴男人,被他們隨意對待,拳打腳踢。。。

最後,只能落個孤零零地死去的結局,何其可悲!

比起打罵,孩子更害怕父母做這件事,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圖片

心理學上有一個未完成事件的概念:

說的是小時候沒有完成的事件,會成為一個人生命中的未完成事件,進入他的潛意識,左右他的人生。

無論是阿元還是松子,一生所追求的,都是童年缺失的那一點愛。

所以,她們一再地貶低自己,去討好他人,希望以此來換得別人的愛與關注。

但她們忘記了,

愛是相互的,不對等的付出,只會讓自己低到塵埃裡。

但這又何嘗不是她們父母的悲哀,是他們對孩子的忽視,才讓松子類女孩失去了愛自己的能力。

恰如網上流傳的一句話:

孩子被父母忽略了,不會停止對父母和他人的愛,只會停止愛自己。

3

隱性偏心,讓孩子更委屈

相比於父母直接的偏心行為,有時候,一些隱性偏心,最讓孩子感到委屈。

在某檔節目中,有個叫蹦蹦的男孩,他有一個漂亮可愛的妹妹。

妹妹有很多粉絲,父母對女兒的關心也多於蹦蹦。

但蹦蹦很懂事,自己也很喜歡妹妹,會主動讓雞腿給妹妹,

被爸爸撕了獎狀,也認為父親是想激勵他。

比起打罵,孩子更害怕父母做這件事,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圖片

平日裡,父親對蹦蹦較為嚴厲,全然不像對妹妹那般溫柔可親。

這種區別對待,讓蹦蹦內心深處萌生想法:

“爸爸,是不是真的沒有那麼喜歡我呢!”

比起打罵,孩子更害怕父母做這件事,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圖片

對此行為,很多父親的解釋都是,對待男女孩會有所不同,男孩子嚴格一點,才能教育好。

但晨媽無法苟同,因為女兒捧在手心裡,兒子摔在地下的差別對待,也是一種另類“偏心”。

而蹦蹦懂事的背後,其實是內心更希望得到父母關注的訊號。

他在用懂事,來討好父母。

但被孩子討好,這恰恰是作為父母,最大的悲哀!

希望,大家不要一味地用男孩窮養,女孩富養的思維,去差別對待男女孩。

性別不是區分愛和養育方式的標準,作為父母,我們最應該做的是:

在給足孩子愛和安全感的前提下,去讓男孩自立自強,教會女孩自尊自愛,自信勇敢地迎接未來人生!

4

“為什麼,家人會偏心?”

有個朋友曾分享一件事:

小時候她總覺得媽媽偏心姐姐,導致她經常在家人面前抱怨“媽媽偏心”。

媽媽聽多了,有一次忍不住朝她吼道:

“手心手背都是肉,我哪一個不疼,非要我把心掏出來給你看偏不偏嗎?”

比起打罵,孩子更害怕父母做這件事,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圖片

小小年紀的她,當時被媽媽的話震懾住了,長大後,才明白它有多可笑。

雖說手心手背都是肉,

但呵護在手心裡的,是細皮嫩肉,長在手背上的,總也免不了一番滄桑與褶皺。

孰優孰劣,答案立見!

而且“剖心”一說更是無稽之談,因為人心本就長在左邊,自然也存在“偏心”一說。

畢竟任何人的情感都有趨向性,即便是骨肉親情,也無法完全做到一碗水端平。

就像劇中雙胞胎的姐姐所說:

要是你有兩妹妹,一個性格乖巧,招人喜歡又漂亮,一個自私又孤僻,你會喜歡哪一個?

比起打罵,孩子更害怕父母做這件事,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圖片

相信,很多人心裡都會有一個答案!

根據《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調查研究顯示:

75%的母親承認自己和某一個孩子更親近,也就是說,絕大多數多子女家庭,都存在偏心的現象。

其實,在一個家庭關係中,奢求一碗水端平,基本不可能存在。

因為每個孩子是不同的,

我們無法拿一個孩子的模板,去對待另一個孩子。

但我們要做到,在不同的教養和相處方式下,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無條件地愛每一個孩子。

讓他們感受到,即使有“區別對待”,

但愛是對等的,並不會讓孩子心生委屈。

5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賜予給家長們珍貴的禮物。

初生之時,孩子滿臉笑容,眼裡散發著對父母和這個世界的好奇與熱情。

但慢慢地,因為家長的不同養育方式,有的孩子,變得愈發閃耀與自信。

而有的孩子,

很快消散掉眼裡的光,珍珠也逐漸變成一個死魚眼珠,毫無活力。

比起打罵,孩子更害怕父母做這件事,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圖片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是變得熠熠發光的那一個。

當然,

這離不開家長的全心對待,讓他感受愛與被愛,自由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