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司馬遷外孫楊惲被腰斬, 臨終大喊: 悔不聽孫會宗之言, 遭此大難

菜單

司馬遷外孫楊惲被腰斬, 臨終大喊: 悔不聽孫會宗之言, 遭此大難

公元前54年,西漢京師長安城人聲鼎沸,司馬遷外孫楊惲被公開腰斬。行刑前,楊惲悲憤交加,對前來送行的好友孫會宗說:“悔不聽先生之言,,還連累了先生,真是後悔呀!

楊惲,是西漢時期的一位名人,他之所以是一位名人,不僅僅是因為被漢宣帝判處公開腰斬,成為一大新聞。而且他的家世顯赫,他的父親是西漢中期的宰相楊敞,母親是史學家司馬遷的女兒司馬英,外公是司馬遷。

楊惲繼承了司馬遷的性格,秉直敢言,但嘴巴也刁毒;而且還繼承了父親楊敞、後母的萬貫家產。

楊惲的母親司馬英去世後,他的父親楊敞又給楊惲找了一位後媽。因這位後媽無子,便視楊惲如己出,疼愛有加;楊惲對後媽也如對待親孃一樣孝順,母子感情很好。所以他的後媽去世前,便將當時帶來的百萬陪嫁,指定讓楊惲繼承。

司馬遷外孫楊惲被腰斬, 臨終大喊: 悔不聽孫會宗之言, 遭此大難

點選載入圖片

除了後媽的這份遺產,他的父親楊敞不僅曾官居宰相,而且楊敞還曾幫霍光廢黜僅做了27天皇帝的劉賀,博得霍光和後世之君漢宣帝的信賴,也得了不少的賞賜。楊敞死後,這份豐厚的家產也由楊惲繼承。

所以,楊惲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富貴窩裡,從不缺錢。也許正是因為如此,他輕財好義,曾把上千萬財物分給宗族親人,為此他從小在朝中就有很大的名氣。後來做官後,也因他大公無私,清正廉潔,不徇私情而出名。

楊敞曾因幫霍光廢劉賀,和霍家走得親近,但楊惲卻反其道而行之。漢武帝去死後,霍光作為託孤重臣,透過一系列操作,四個輔臣,被他滅了倆,從此大權在握,霍家滿門皆貴,爭相攀附巴結。

甚至連漢宣帝劉詢都怕霍光,曾把霍光比作“如芒在刺”,自己的皇后許平君被霍光的老婆指使女醫淳于衍毒殺,在霍光活著的時候,劉詢也不敢對霍家動手。

霍光死後,漢宣帝劉詢迅速佈局,加強皇權,試圖削奪霍家勢力。這時楊惲幫了寒暄的大忙,楊惲的父親楊敞和霍家有深交,所以對霍氏一族的私事多有了解,霍光死後,楊惲告發霍光之子和霍家宗族圖謀造反。

漢宣帝劉詢早就想對霍家動手了,這時找著機會,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霍家一族滿門抄斬,連霍光的女兒霍成君,也被廢了皇后之位。 霍光一族被清理乾淨後,漢宣帝劉詢的皇權得以加強,心中大快,便對楊惲和其他幾位告發霍家謀反的功臣進行封賞,其中楊惲被封平通侯,成為皇帝身邊的紅人。

司馬遷外孫楊惲被腰斬, 臨終大喊: 悔不聽孫會宗之言, 遭此大難

點選載入圖片

楊惲成了漢宣帝劉詢誅殺權臣的功臣、紅人,加官進爵,賞賜頗豐,而且他出身名門,一時之間,楊家在朝擔任公卿、兩千石以上的族人就有十人(乘朱輪),楊惲家族又成為代替霍家的權貴之家,被人豔羨。

但楊惲和霍光不同,他任職時候廉潔、公正,整頓吏治,杜絕行賄。而且他和司馬遷的性情相似,敢於冒死在皇帝面前直諫,不僅敢於大膽揭發大臣,連皇帝有了錯處,他也敢秉筆直書。

當初,正值西漢中期,朝廷貪贓枉法成風,楊惲對此很是痛惡,屢屢彈劾、揭發官員,為此也得罪了不好的朝臣,所以眾朝臣對他既怕,又恨,總想辦法除掉他。

當時,太僕戴長樂是宣帝在民間結交的知己,宣帝即位後,擢升他為親信大臣,任太僕職。戴長樂顯貴後,也墮落、迷失了,不僅貪汙納賄,還洩露宣帝即位時的細節。這些細節是已經身為皇帝的劉詢所不願讓人知道的,結果被告發。

劉詢一怒之下,把戴長樂下獄。戴長樂和楊惲向來不合,被下獄後他懷疑是向來愛揭發、彈劾朝臣的楊惲所為,於是便來個玉石俱焚,也上書告楊惲有誹謗朝廷罪之言論:“以主上為戲(拿皇帝開玩笑),語近悖逆。”

楊惲雖然性格秉直,但平時也的確愛口出大話,而且比較清高,給人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出淤泥而不染”的的印象。他視大大小小的官吏而不見,屢屢揭發朝臣的貪腐,卻又因自己有萬貫家產,生活也多奢靡,引來別人的嫉妒。

所以,楊惲雖然無故捱了一刀,被漢宣帝下獄,但無人願意為他說話、搭救。漢宣帝過了氣頭,不忍心把戴長樂、楊惲殺了,就把此二人同時貶為庶人。

楊惲從皇帝的紅人,名門顯貴,一下子成了平頭百姓,心中不服,仗著家財,日日歡飲達旦,高朋滿座,舒服心中的不快。安定太守孫會宗是楊惲的好朋友,他見楊惲這副模樣,定會遭皇帝忌憚,引來禍端。

孫會宗便寫信勸楊惲,勸他應該拿出一副誠惶誠恐的模樣,讓皇帝感覺到你怕他,示弱,讓皇帝對你放心。如今你賓客滿堂,皇帝見你被貶,影響力還這麼大,很有昔日霍光的勁頭,豈不是自找麻煩嗎!

智囊記載:“友人安定太守西河孫會宗,智略士也,與惲書諫戒之,為言大臣廢退當闔門惶懼,為可憐之意,不當治產業,通賓客,有稱譽。”

顯然,孫會宗是個有智慧的人,但楊惲不僅不聽勸,反倒給孫會宗寫了回信《報孫會宗書》。在信中,他不僅流露出對皇帝的怨恨,還對孫會宗挖苦,為自己狂放不羈的行為辯解。整封信寫得鋒芒畢露,與外公司馬遷《報任安書》桀驁不馴的風格如出一轍。

司馬遷外孫楊惲被腰斬, 臨終大喊: 悔不聽孫會宗之言, 遭此大難

點選載入圖片

楊惲的放縱,就就被有心人利用。後來出現日食,古人認為這是不祥,便把罪責歸咎於楊惲驕奢不知悔過所致。結果,楊惲再次被捕入獄,那封《報孫會宗書》也被搜了出來,漢宣帝看後大怒,以大逆不道治罪,判楊惲公開腰斬,孫會宗也因此被罷官。

楊惲被推上刑場,才明白了孫會宗的處世智慧,明白了低調保身,示弱釋疑的伴君之道,但已經晚了。楊惲被貶,卻不知收斂,還高朋滿座,本就引起猜忌,還在書信中表達自己對被貶的不服和怨恨。

楊惲不服,豈不是說明皇帝的懲罰是錯誤的,作為領導的漢宣帝如果不處罰楊惲,那不就證實了自己是錯誤的了嗎?漢宣帝不是李世民,楊惲也做不了魏徵,因不懂伴君、處事的智慧落個慘死,令人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