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一個“黑人冒充白人”的故事, 太諷刺了

菜單

一個“黑人冒充白人”的故事, 太諷刺了

一個“黑人冒充白人”的故事, 太諷刺了

近些年來,優秀的

女性題材

作品越來越多,也受到了許多專業獎項的肯定,

相比兄弟情、戰友情、父子情、男性權利的題材,女性題材有著豐富而細膩的魅力。

一個“黑人冒充白人”的故事, 太諷刺了

就像2016年的

《弗蘭茲》

中,葆拉·貝爾飾演的角色一樣,

過於執著,不捨得離開的德國少女安娜,

恨過、愛過、原諒過,有勇氣,有尊嚴地離開的,永遠是女人。

一個“黑人冒充白人”的故事, 太諷刺了

而更有意義的一個現象是:

越來越多的

女性導演

,正逐漸佔據在主流螢幕之上,

完全不遜色於男性導演的大局觀與掌鏡能力,用更細膩、更別緻的視角去講述故事。

一個“黑人冒充白人”的故事, 太諷刺了

從亞洲到歐美,全球範圍的女導演都有優質的現象級的作品登場,

比如中國女導演賈玲的

《你好,李煥英》

,榮升為全球票房第一,意義大於作品。

一個“黑人冒充白人”的故事, 太諷刺了

首次作為導演,就能有這種成就,

倒不是賈玲水平過人或者天賦異稟,

而是情感無比真摯

,讓所有觀眾都能共情,

原來上天給了我一次穿越的機會,我也沒有改變命運,但能和媽媽相處在青春時光,就是最美好記憶,

不完美的小人物也能閃閃發光,讓人笑著落淚。

一個“黑人冒充白人”的故事, 太諷刺了

又或是法國的梅拉尼·羅蘭新導的

《瘋女人的舞會》

既有法式的浪漫文藝氛圍,也不乏站在女性角度的考慮,

瘋女人舞會下的整場戲在高調的音樂下有著出彩的藝術性;

除了黑暗章節裡對女性的不公對待,它同樣地關注了女性情誼和絕境下的相守。

一個“黑人冒充白人”的故事, 太諷刺了

還有影史上有些顛覆地位的格蕾塔·葛韋格,

其導演的

《伯德小姐》

,拿下了多項提名,

十八線小城市的愛、張望與封閉,青春期的探索與失敗,自以為別具一格與眾不同,終於坦然接受了自己的名字,

大概所有的青春少女或曾經的青春期少女,都能在伯德小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一個“黑人冒充白人”的故事, 太諷刺了

2021年底,英國的麗貝卡·豪爾,也成功轉型,

她執導了一部相當有意思地講述“膚色”的黑白電影——

《冒名之膚》

,小眾又有趣。

一個“黑人冒充白人”的故事, 太諷刺了

膚色和種族題材的電影,在這幾年算是個熱門話題,

然而非黑即白的對立價值觀和政治正確,難免也會讓觀眾們覺得矯枉過正,

而這一次麗貝卡·豪爾導演,非常聰明地抓住了兩位女性之間細膩又敏感的情緒,以及黑白混血那種

迷失又曖昧

的身份,

對種族主義輕描淡寫,反而將邊緣的passing們的情緒放大出來展現。

一個“黑人冒充白人”的故事, 太諷刺了

兩位黑白混血女主的顏值都很優秀,家境也不錯,

於是,她們可以在炎熱的夏天因為逛街累了打白人司機的計程車回家,

可以來紐約一家豪華酒店涼爽空曠的餐廳,喝一杯下午茶乘涼,

而兩位女主,也有著心照不宣的秘密,她們隱藏了

黑白混血

的身份,化妝假裝成白人才能進入高檔場所。

一個“黑人冒充白人”的故事, 太諷刺了

女主之一的Irene,她的丈夫是一位黑面板的純非裔醫生,住在紐約的非裔社群,

而Irene偶遇的兒時女伴Clare,

則活得高階又迷失

,她偽裝成一個白人和白人銀行家結婚,過著奢侈的生活,

她的丈夫對黑人厭惡至深,卻對自己身邊這位黑白混血妻子的真實身份一無所知。

一個“黑人冒充白人”的故事, 太諷刺了

相當驚豔的開場,即使是在黑白的色調下,

兩位偽裝成黑白混血的女主,在白人社群的眼神與神情感,有著那種緊張、處處提防的曖昧氛圍,

Irene一邊喝著咖啡,一邊偷偷四處張望著周圍這些上層白人的下午茶,

雖然身在此處,但她仍然只是一位

“偷窺者”

相比另一邊的Claire,則是金髮白膚,Irene已經認不出她的偽裝。

一個“黑人冒充白人”的故事, 太諷刺了

白人社群下的紳士、小姐根本不會想到:身邊優雅喝著咖啡的女人,竟是黑白混血,

沒有把種族問題放到明面上來說,這就是麗貝卡·豪爾的

高階所在

那些明裡暗裡的攀比、嫉妒、同情、吃醋都在對話和小細節裡呈現出來,女性細膩視角的代入感相當深刻。

一個“黑人冒充白人”的故事, 太諷刺了

Irene見到Claire後,驚訝著急於離開,

畢竟人家嫁給了純白人銀行家,自己雖然偽裝成白人,心卻在黑人社群,

青春期的友誼早就被

現實沖淡

的一乾二淨,

況且,Claire一直這麼漂亮、熱情,如果融入進自己的社交圈,是不是會搶走自己非裔女王的身份?

一個“黑人冒充白人”的故事, 太諷刺了

而這邊的Claire卻異常熱絡,她的心理也相當值得玩味,

雖然嫁給了上流白人,

但她一直孤獨且沒有歸屬感

在白人社群格格不入,一邊瞞著丈夫自己的身份,又要忍耐丈夫對黑人的痛恨,

而遇到了Irene,就代表可以回到讓自己更自由的黑人社群,她的美麗、熱情、張揚必定會被優質的黑人男性們所欣賞。

一個“黑人冒充白人”的故事, 太諷刺了

於是,兩個人五分扭捏、三分嫉妒、兩分真誠地又聯絡到了一起,

兩人之間那種

複雜

朦朧

的情緒交織在一起,

真是把黑白混血迷茫又沾著兩邊的優勢的感覺和邊緣自由人的氛圍講得恰到好處。

一個“黑人冒充白人”的故事, 太諷刺了

Claire雖然如願以償嫁給了上流白人,

但是見到Irene過著體面富足的生活,和優質的黑人醫生丈夫活躍在黑人社群裡,簡直羨慕、嫉妒到精神恍惚;

雖然嫁給了白人,過上了上流社會,也代表她要切斷和所有過往與黑人的聯絡,沒

朋友,也沒社交,終日活在偽裝和恐懼中,

毫無自我身份認同感

她甚至有意無意地去吸引Irene的模範黑人丈夫,讓這個男人有了一種戀愛的欣喜。

一個“黑人冒充白人”的故事, 太諷刺了

Irene的情緒簡直複雜積累到了爆炸,

她一邊欣喜著看到青春期好友在自己身邊找到快樂和身份歸屬感,

另一邊,她又發現昔日的漂亮好友,

開始越界取代自己的身份,

在派對上發光發熱,自己的兒子也會誇她“像個公主”,自己的丈夫也被她的黑人熱情和白人的精緻漂亮相容的身份迷倒了。

一個“黑人冒充白人”的故事, 太諷刺了

兩個女人互相嫉妒,又互相共情,被麗貝卡·豪爾講得恰到好處,

高階地講“膚色”與階級問題,就是不說這些問題,

而是把細節留到對話和日常裡去

比如Irene第一次看到Claire高大英俊仇視黑人的丈夫,就非常生活,因為他竟然用“小黑妞”作為他們之間的愛稱;

成年人的世界裡,話術、話裡有話和只說對自己有利的一面才是聰明人的遊戲規則。

一個“黑人冒充白人”的故事, 太諷刺了

而Irene對Claire的共情,到後來則變成了提防,甚至恨,

claire開始和自己的黑人女傭成為好友,她就已經開始不舒服了,只是欲言又止;

對claire要參加自己的派對,

她不是盛情邀請,而是先推脫

“我覺得這派對不適合你,大家都是黑人,你會不適應吧。”

當看到丈夫和claire像熱戀的小情侶一樣,一起去派對,Irene的情緒已經逐漸上升到醋意和恨意了。

一個“黑人冒充白人”的故事, 太諷刺了

當女性們的各種情緒堆積到了極限,這時候故事也迎來了高峰,

一直被妻子欺騙的白人丈夫,終於歇斯底里地來到了聚會上,她的身份徹底被戳穿,

自稱非裔社群,她是“背叛者”;

在白人社群,她被徹底逐出

麗貝卡·豪爾模糊了電影的結局,或許是Irene的嫉妒,又或許是丈夫的憤怒,也或許是Claire自知自己已無路可歸,

她竟然從陽臺掉落,死去。

一個“黑人冒充白人”的故事, 太諷刺了

黑白的畫面裡,講述黑人偽裝成白人的怪異故事,

就像兩個女主愛恨交織的情緒,passing這個專屬於黑白混血兒的詞語,

表面上是passing通行證,又好像是每一次鋌而走險的過關,

曖昧又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