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感情中的順境和逆境,哪個更利於成長?

菜單

感情中的順境和逆境,哪個更利於成長?

遭遇出軌、離婚等逆境時,有人會安慰說,痛苦終將轉化為財富,這是個人成長的好機會。

感情中的順境和逆境,哪個更利於成長?

一直順風順水,突然遇到難題停滯不前,有人會說,你就是沒經歷過風浪,所以才沒有成長,受點罪就好了。

有人感覺很困惑:順境和逆境,到底哪個更利於個人成長呢?

其實,這個問題相當於運動和不運動哪個更有利於身體健康。

如果你去過健身房就會發現,很多健身房的宣傳都是運動即健康。但其實,保險公司對已故運動員的統計發現,職業運動員的平均壽命比普通人少20歲。

所以,運動和健康不是線性對應關係,而是倒U形拋物線關係。適度運動有利於健康,過少或過多都對健康有害。

同樣的,順境和逆境都有利於個人成長,也都對個人成長有不利影響。到底是有利還是有害,主要是看程度。

過度的逆境讓人沮喪,心生絕望

感情中的順境和逆境,哪個更利於成長?

我們見過太多這種一蹶不振的例子,輕易放棄生命,選擇逃避婚姻。挫折對他們來說太大,即使活著,一生也都活在某個陰影下揮之不去,成為一生的噩夢。

我的課堂上有個同學,他從小經歷父母吵架,對婚姻很絕望。這種長期的挫折讓他對婚姻既渴望又恐懼,無法走入婚姻,又無法安於單身。

過度的順境則會讓人有錯誤的認知

人生三大不幸就是:少年得志,出身豪門,飛來橫財。這些順境會讓人對世界有錯誤的認識,過度誇大自己的能力,讓自己在面對真正的挫折時失去抵抗力。

同樣是在我的課堂上,有個同學非常優秀,從小逢考都是第一名,長大後也考上了清華、北大、常青藤。這些順境讓他覺得萬事都很簡單,只要是自己想做的,都可以做好。結果,他用這樣的思維經營家,婚姻家庭一塌糊塗。

過度的逆境會讓人形成“我什麼都做不好”“我的本質就是不好的”認知,過度的順境則讓人產生“我什麼都行”“世界都圍著我轉”的認知。

感情中的順境和逆境,哪個更利於成長?

這些認知一旦形成,便很難修改。

在相同的情境裡,這些認知會被強化。在不同的情境裡,則會被忽視。

一個人一旦覺得自己不行,即使他行的時候也會找原因,說這是因為運氣好,而不是因為自己有能力。

一個人一旦覺得自己很行,當他不行的時候,就會怪罪於他人,而不是找自己的原因。

恰當的挫折才會讓人成長

恰當的挫折就是有挫折,但在承受範圍內。這時候,人就有空間去反思、訓練,讓自己的能力更強大,卻沒有挫傷到自我價值感,從而有能力面對更復雜的逆境,心理學家溫尼科特稱之為“恰到好處的挫折”。

因此,我們可以選擇恰到好處的挫折來讓自己成長。

有人可能會覺得,順境還是逆境是宇宙賜予我們的命運,不因個人意志而轉移。實際上,順境和逆境完全是個人的選擇。

感情中的順境和逆境,哪個更利於成長?

環境本身是不可變的,但你卻可以選擇不同的環境。

如果你選擇和世界首富去談生意,你體驗到的就是逆境。但如果你選擇和我談生意,就會體驗到更多的順境。

當面對無法承受的挫折時,你可以選擇放棄,換一個相對簡單的問題,就體驗到順境了。

你可以適度選擇降低或增加任務難度來讓自己有適度的挑戰。比如說爬山,山的高度不變,但選擇用10分鐘還是一天爬完,你體驗到的就是逆境和順境的不同了。

很多父母喜歡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以為讓孩子體驗挫折就可以成長。其實,超出孩子承受力的挫折,只會讓他覺得人生無望,充滿痛苦。

有的父母喜歡採用“賞識教育”,讓孩子覺得自己做什麼都很棒。這些會讓孩子有虛假的自我膨脹,看不清問題的真相。

感情中的順境和逆境,哪個更利於成長?

但其實,良好的教育既不是製造挫折,也不是製造順境,而是幫孩子一起面對現實,鼓勵他嘗試克服困難,但不強迫,給予他適度的支援,而不是袖手旁觀。

最後我想說的是,怎樣更高效地利用現在的處境促進個人成長。

第一,反思。成功或失敗都不是成功之母,反思才是。這件事用了你的什麼能力,戳了你什麼軟肋,有哪些環境因素,等等。綜合分析更多原因可以讓你更客觀地看待事物。

第二,求助。懂得邀請他人給予自己支援,讓自己內心充滿力量。

第三,靈活。當你感覺有活力的時候,可以適度增加任務難度挑戰自己。當你感覺有些吃力的時候,則需要降低任務難度,放過自己。任務難度不可變的時候,可以靈活地更換任務。

世間最美的事情,我認為就是三個字: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