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你遇到的每個人都只是你人生的過客,陪你走到人生盡頭的只有自己

菜單

你遇到的每個人都只是你人生的過客,陪你走到人生盡頭的只有自己

你遇到的每個人都只是你人生的過客,陪你走到人生盡頭的只有自己

無可奈何花落去!

在走到生命盡頭的時候,人類給自己標榜的“萬物之靈”的稱號顯得脆弱不堪,每個人都顯得那麼茫然無助。

據我所知,遠到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大象,近到我們身邊的喵星人,在他們走到生命盡頭的時候,自己是可以預知的,他們會提前選擇主動離開,找到屬於自己的地方,孤獨而安靜地走。

藏地有個廣為流傳的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年輕人,聽說深山裡面住著一位修行很好的僧人,於是他變賣掉所有的家產,不遠萬里,歷盡千辛萬苦,找到了這位僧人,拜他為師。

許多年後,他的師父認為已經將平生所學都傳授給他了,告訴他可以自己出去繼續修行,弟子跪在地上苦苦相求:“師父,你再傳授我一點吧”,師父苦想了半天,最後傳授了一句“你是要死的,我也是要死的”。

這個世界需要不同的聲音,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說出你的看法。

你遇到的每個人都只是你人生的過客,陪你走到人生盡頭的只有自己

人活著,有的人風風光光,有的人平平淡淡,人生的旅途中有著無盡的可能,每個人的活法都不一樣,但是所有人,最終的結局都是相同的——自己一個人離開這個世界。

《百年孤獨》中有一句話:“一個人不是在該死的時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時候死。”

這本書裡寫的,不僅是布恩迪亞家族的孤獨,也是所有人類的孤獨。人活著的時候,很多個瞬間我們都會感到孤獨,你的孤獨沒人能體會,因為這世界就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現代的社會,已經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空前發達的時代,我們都願意投身於社會交往,最終導致了我們都欠缺了忍受孤獨的能力,我們內心的厭煩和空虛,驅使我們熱衷於與人交往和到外地旅行。

具體體現在現實生活中,就是,即便在片刻的孤獨中,我們也無法接受自己,以至於有人笑談說

“能夠在上廁所的時候,不帶手機的人,是真正的狠人”。

波斯詩人薩迪說:“從此以後,我們告別了人群,選擇了獨處之路,因為安全屬於獨處的人。”

你遇到的每個人都只是你人生的過客,陪你走到人生盡頭的只有自己

季羨林老先生說過:“人一生要處理好三個關係,天人關係,也就是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人人關係也就是社會關係;個人思想和感情中矛盾和平衡的關係。都處理好了,人類就能進步,社會就能夠發展”。

看似簡單的三種關係,往往我們連其中的一種都處理不好。我們都熱衷於處理人人的關係,對於所謂的社交活動赴湯蹈火、不惜一切代價去維護好,捨本逐末。只有甘心忍受孤獨的人,才能真正處理好個人思想和感情中矛盾和平衡的關係,最高階的就是處理好天人的關係,其實就是正確理解和處理人與大自然的關係。

柏那登·德·聖比埃的話一語中的,並且說得很耐人尋味:“節制與人交往會使我們心靈平靜。”

村上春樹說:“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只是不喜歡失望罷了。”

我是柏桐老師,關注我,人生路上看的更遠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