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枕邊日記》2021年10月20日

菜單

《枕邊日記》2021年10月20日

今日是十月二十日,是我的生辰,我之所以選擇在今日開始於百家號寫文,也算是某種開始或新生。於他人而言,生辰這日是值得慶祝的,或是父母的祝福,或是朋友的祝福,可我是沒有的,不是父母不關心,朋友不好,而是父母沒有為我們慶生的概念,而我自己也不想熱熱鬧鬧的慶祝生日。

原本在一週之前就有在百家號發文的計劃了,可我是非要等到今日的,因為今天是我生日,所以我覺得應該有種儀式或是慶祝方式的。

《枕邊日記》2021年10月20日

我也算是個讀書人了,在此寫一些自身感受或體驗也算是分享,同時我也希望能夠做些什麼,以後我會隔三差五地寫一些自己獨特的經歷或心得或者對一些實事的看法,不為其他,只為分享或者留下一些痕跡。

古有立功立德立言的說法,我不敢說堪比此三者,只是家長裡短地記錄一些事而已。

來到這世上已經二十幾載了,想想好像人生已經過半了,自己才是剛離校一年的畢業生而已。

上海,一座讓人神往的城市,當初來此也是偶然,只是一時興起而已,沒有理由,就是那種說來就來,說走就走的想法。

當初去的是蘇州,因為那句“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的詩句,也因為蘇東坡曾在這裡久留,還有就是我戀古,曾經在多放平臺看到蘇州的長街古道,遊船畫舫,所以想去看看,去感受那佇立在長河裡的那抹古風。

奈何天意難違,最後還是來到了上海,上海有什麼,我也一時說不上來,在我印象裡好像就是物價很高,還有概念化的東方明珠,以及一些高科技的匯聚之地。

不是我不喜城市,而是骨子裡的某種偏愛,我不喜繁華大道,霓虹盈市,我喜小橋流水,炊煙裊裊。城市的繁鬧與鄉村的古樸容不得我選擇,而是骨子裡某種天然的親近,就像家鄉,出生時便是註定的,骨子裡的東西也是。

對古的喜歡是我成長中所烙印下來的,已經改變不了,上海很多地方,人民廣場,什麼科技館,博物館,航天館之類的我都不曾去過。

一來沒時間,二來有時間沒錢,如果一天都把這些地方都逛完的話,那是絕不可能讓我盡興的,我是個慢的人,遇到好的風景,好的物件,都要慢慢觀賞,閒覽個盡興才罷休,所以我不喜歡五一假期或是國慶假期去某個地方遊覽,因為人很多,時間不夠,人多喧鬧,擾我閒散,時間短,讓我不夠靜心品閒。所以寧願假期待著,讀一些書,閒逸也盡興。

如果可以選擇,我想去很多地方,小橋流水,古道長街,都願意去目睹。當然城市的很多地方我也不會放過,因為城市裡也可能會有驚喜。

比如我聽說上海的一些街市巷子通常就有那些學問很大的教授們親自擺攤賣書之類的,也想過會遇到這麼一個人,是個不起眼的老頭子,著裝樸素,坐在椅子上翹著二郎腿看閒書,和村裡的老頭子坐在石頭上吧嗒吧嗒地抽旱菸沒兩樣。

相比於某些平臺上的知名學者與教授,我好像更喜歡這樣的高手。

去很多地方,遇到很多人和事,瞭解每個地方的風土人情,看每個地方偏僻處擺的雜書,是我一直以來的想法,因為我是個想寫書的人,我想積累很多的素材。積累素材,除了讀書便是到處走走了,這和古代的遊學倒是很像。

然而這些好像都是想想而已,因為久在樊籠裡,不得返自然,這是每個人脖子上都扣上的枷鎖,掙脫不得的。

小時候,有些事情一直都很想做,然後會對自己說,在長大這點,在長大一點,我們就可以多一點選擇的自由,家長也就沒有阻攔的理由了,可等長大了一點之後,發現阻擋在面前的東西就變多了,然後又對自己說,再長大一點就好了,長大一點就有能力去做選擇了。然後一次次地這般安慰自己,可是細細數來,好像沒有幾次是真的隨了心願的。

無論是在初中,高中,大學畢業前的一段時間裡,有的人也許熱熱鬧鬧地做了很多外出旅遊的計劃,但畢業之後發現有很多是同樣擋在了面前,最終畢業遊成了泡影。

生活好像如此,容不得選擇,我也想過自己要有自己的選擇,大概有很多如我這般的人都已經從“想要”變成了反問“值不值得”的人。

《枕邊日記》2021年10月20日

最初人的選擇一般都是“我想”,然後就做出了選擇,然而這樣多次地選擇之後根本沒有到達自己的目的,而且還失去了很多。所以後來去權衡一個選擇不再是“我想”,而是“值不值得”,因為“值不值得”意味著收益,而“我想”可能是沒有收益的。沒有收益的“我想”已經保障不了眼下的生活,只有“值不值得”才是最好選擇的權衡。

而我現在呢,我的選擇權衡的標準也許正從“我想”到“值不值得”的過渡,我不知道將來我會不會有今天的害怕,可是我現在真的害怕,我害怕失去“我想”的這個標準。

畢業之後,我曾經從事與相關專業的工作,可是工作氛圍壓抑,我選擇了離開,說起來那真的是一份不錯的工作沒,但我不喜歡所以就以“我想”的標準做了選擇。

後來進行了沒收益的創作,最終因為沒保障不了自己的生活,家裡也需要我出一份力,所以就到了上海,做這一份不怎麼好的工作,也許就是沒有選擇。

一切好像都沒有改變,卻好像什麼都變了,當我選擇之後聽到的各種有道理的聲音,我都反駁不了,因為所有的聲音都很有道理,那些道理都如千斤重擔狠狠壓在肩上,活著不只是為了自己一個人,得為家,為家人,為自己。

《枕邊日記》2021年10月20日

為家在前,為自己在後,所以自己好像不能做太多的選擇,所以我最近的選擇標準好像正從“我想”向“值不值”轉變。

我想從貴陽步行一百多公里回家;我想騎著腳踏車從318國道的一端到另一端;我想在今年年底就辭職,重走“我想”的職業,可是這些卻又和“值不值得”緊密相關,有個小團隊等我,可是我好像做不了選擇。

一切都在糾結,一切有待選擇,我想寫書,我想以我的方式走下去,卻常有“值不值得”叩問我的心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