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從心理學視角來看,恐懼情緒是人在環境中經驗學習的結果

菜單

從心理學視角來看,恐懼情緒是人在環境中經驗學習的結果

心理學上認為,恐懼是意識到危險或面臨某些危險時產生的一種強烈的不愉快的情緒。有人用兒童恐懼調查表修訂版進行調查發現,7歲~12歲兒童最為害怕的10種事物或事件是被送去見校長、被火燒著、被車撞、細菌或得重病、不能呼吸、死亡或被侵犯、分數差、考試不及格和父母吵架等。

從大量的研究中可以發現,學齡兒童恐懼的內容和其認知發展水平、主導性活動、生活環境等密切相關。

一般來說,學齡兒童的恐懼主要是對身體傷害、死亡和學校的恐懼。社會和個人行為方面的恐懼在兒童的晚期顯著增加,並在後來的發展中仍然保持。

從總體來看,兒童對動物、黑暗和想象物的恐懼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而對學校和社會的恐懼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多。

另外,也有研究者對兒童恐懼的因素結構進行了考察。有人運用兒童恐懼調查表對9歲~12歲的兒童進行了問卷調查和因素分析,結果發現有8個因素:對失敗和批評的恐懼、大的恐懼(如火、被車撞等)、小的恐懼(如坐車等)、醫療恐懼、死亡恐懼、黑暗恐懼、和家庭、學校有關的恐懼以及其他恐懼。

從心理學視角來看,恐懼情緒是人在環境中經驗學習的結果

夏勇採用縱向和橫斷兩個獨立的研究,運用兒童恐懼調查表修訂版和自編兒童調查問卷,對小學、初中和高中選來的895名被試者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學齡兒童中最常見的恐懼物件主要和學校學習、失敗、犯錯誤、被懲罰等有關。

如“得了差的分數”、“沒有透過考試”、“犯錯誤”、“引起父母吵架”、“因做錯了事而害怕”、“被父母批評”、“被父親懲罰”、“被母親懲罰”、“被送去見班主任”等。

也有與危險有關的,如“不能呼吸”、“觸電”、“地震”等。並且該研究者透過綜合分析發現,學齡兒童最害怕的三類事物或事件分別是:

1。 與學習和學校有關的恐懼(報告有此類恐懼的學生佔86。7%),如考試、寫作文、背誦課文、考試成績不好、讓家長在成績單上簽字、複習備考、因在校表現不好而請家長到學校去等。

2。 與社會關係(包括師生關係、親子關係、同伴關係等)有關的恐懼(佔77。9%),如被老師批評、某一位老師、上課被提問、老師不管、被父母批評、父親或母親、挨父母打或懲罰、被同學孤立、被同學嘲笑、被同學責備等。

從心理學視角來看,恐懼情緒是人在環境中經驗學習的結果

3。 與未知或神秘事物有關的恐懼(60。9%),如鬼怪、死人、晚上、黑暗、迷路、在陌生的地方、一個人在家等。

作者認為,兒童恐懼的物件和其主導活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事物有關,兒童的恐懼可能是透過直接的條件作用、間接經驗、教育或知識傳授等途徑而形成的。

該研究者還利用因素分析發現兒童的恐懼因素主要是:“對危險和死亡的恐懼”、“對失敗和批評的恐懼”、“對未知和不確定事物的恐懼”、“對傷害和動物的恐懼”和“對社會評價的恐懼”等。

恐懼情緒除少數情況(如對死亡、黑暗等)是人類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以外,多數是個體在環境中透過經驗學習的結果。

學習的方式可能是經典性條件反射、操作性條件反射、觀察學習、情緒的泛化等。

從上述我國有關中小學生恐懼情緒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多數恐懼是父母和教師的教育方式不當引起的;部分恐懼是自己生活直接經驗或透過其他間接經驗造成的。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從心理學視角來看,恐懼情緒是人在環境中經驗學習的結果

身體或心理損傷的經驗而可能是直接損傷導致個體對某種東西或某類東西發生恐懼。

如被動物咬過或被動物威脅過可以引起對某種動物或所有的動物的恐懼;被男老師懲罰過就對以後遇到的男老師產生恐懼。

也可能是間接的損傷經驗導致對某種東西或情境的恐懼。如電視中看到水災、火災和地震危害的報道,就對水災、火災和地震感到恐懼;看到恐怖、搶劫等電影,就對相應的場景感到害怕。

作為控制他人的手段,兒童有時透過恐懼來控制自己的父母,因為恐懼比較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如兒童害怕上幼兒園,父母就把他留在家裡,於是兒童得到了獎賞,以後就用這種恐懼達到不去上學的目的,這樣恐懼的最初原因已不存在,而是一種習慣。

身體上的過度反應,某些年齡很小的孩子,由於遺傳等因素,中樞神經比較敏感,容易對外界的東西表現出警覺,對某些東西比較容易感到害怕。

從心理學視角來看,恐懼情緒是人在環境中經驗學習的結果

聯想或想象,某些兒童有較強的聯想或想象力,在憤怒、好奇和有關外部刺激或經驗的作用下,會聯想或想象出各種恐懼的事物或場景,有時會影響兒童睡眠等日常生活。

精神或身體的虛弱,兒童在身體長時間有病或虛弱的情況下,或在孤獨、自卑、沮喪等無助的情境下也比較容易產生恐懼的想法或情緒。

批評和斥責,經常性的、過分的批評會導致兒童害羞、膽怯,進而發展為恐懼情緒。這種情況在中小學中是比較常見的情況。嚴厲和過分的要求,家長和教師過分的嚴厲、過高的期望、完美主義的要求會造成兒童害怕權威,兒童擔心自己不能達到父母和老師的要求,不敢嘗試,或者在恐懼中去做。家庭中的衝突,父母之間、父母和長輩之間以及父母和孩子之間長期的緊張氣氛或激烈的衝突會造成兒童的不安全感,產生恐懼情緒。

從心理學視角來看,恐懼情緒是人在環境中經驗學習的結果

學習和模仿,親眼看到父母、長輩、其他兒童害怕的樣子或描述害怕的場景,兒童也逐漸“學會”害怕和恐懼。

不要因為孩子對某種東西恐懼而在眾人面前羞辱他,

要認識到,現在的恐懼會隨著他年齡的增加而自然消失,要有耐心接納他,給他一段時間去適應和了解;可以用逐漸接近的方法讓孩子逐漸適應某種東西或情境。

對於年齡比較大的兒童,要逐漸培養他們面對和克服恐懼的勇氣和能力,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為應付可能會遇到的緊張、壓力或可能帶來恐懼感的情況作好準備。對兒童的恐懼情緒表示同情,並提供支援。

逐漸培養兒童感受可能令他害怕的事物或情境;公開表示關心並分擔兒童的心理壓力;獎勵勇敢;利用積極的語言進行自我對話;透過放鬆技術來降低敏感度,緩解恐懼反應。

從心理學視角來看,恐懼情緒是人在環境中經驗學習的結果

對於幼兒園和小學中比較常見的學校恐懼(症),可以考慮以下措施:

家長、教師和有關專家在一起進行聯合評估和診斷,確定兒童學校恐懼的原因

。教師和家長配合,採用溫和體諒的態度對待兒童,盡力防止引起他拒絕上學的藉口,上學之前更要細心,不給兒童選擇和挑剔的機會。可以暫時減少學校心理壓力,降低學習要求。

透過調整教學方式、安排同伴等提高學校活動的吸引力

。如果母親的表現增強了兒童的拒絕上學的行為,則安排父親陪孩子上學,或讓教師帶孩子上學,稍後可由附近同伴陪同。為減少缺課可能帶來壓力,可以進行補救教學或個別教學。

採用各種方式,獎勵兒童的上學行為

。教師為兒童創造成功的機會,使其體驗到成就感。發現和利用兒童的特殊興趣,使其專心學習。允許兒童帶著他喜歡的玩具到校。

讓兒童認識到老師關心他的需要和意願。

舉行各種聯誼活動,拉近老師和兒童之間的感情距離。人學前帶兒童到學校熟悉環境。

兒童上學時和父母分離的時間越短越好

,父母儘量避免講道理、乞求、引誘和賄賂;父母避免和孩子討論明天或後天是否繼續上學。不要強迫極度焦慮的兒童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