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感知中國遠古時代,溯源中國智慧源頭!

菜單

感知中國遠古時代,溯源中國智慧源頭!

感知酬德

——淺述“象形”是中國智慧的起源

感知論作者王建平在《感知新文明》(第二部)《中國智慧將要統一世界》文中,有如下一段論述:

“在人類發展的道路上,只留下中國式的實用哲學思維並未廣泛採用。實用的目的是什麼?就是獲得人存在的整體結果,這個整體結果的呈現終端就是人的感知,人的感知就是過程之後的最終結果,這才是所有理論和行為過程的終端。”

他總結道:“中國智慧的核心歸納為理論就是感知主義思想,只有中國人的生活狀態可以產生出這種思想,只有中國的思維模式可以產生出這種思想,只有中國人的文化經歷可以產生這種思想。”

他的結論:“所以,中國智慧將要拯救世界和統一世界將是真實不虛的事實。”果真如此?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感知遠古時代的迴音。

感知中國遠古時代,溯源中國智慧源頭!

隨考古專家蘇秉琦主編的《中國遠古時代》:“中國的遠古歷史涉及兩個重大的理論問題,一是從猿到人,二是從氏族到國家。二者雖都是世界範圍的課題,但都與中國遠古歷史密切相關。”

讀者沒有能力沿考古學家的思維去探討從猿到人的感知源頭。只想沿王建平“漢字是中國智慧的最初源頭,‘象形’是中國智慧的起源”的還原本來的邏輯思維,儘可能靠中國遠古時代近一點。也只是藉助專家們敲響中國遠古時代的大門,聆聽遠古時代傳回的聲音,感知中國的遠古時代。

一、遠古時代的地理環境

“我國位於歐亞大陸的東方,西部有世界屋脊帕爾米高原,西南有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西北有阿爾泰山,背部有蒙古戈壁沙漠,東北有興安嶺和長白山,東邊和南邊為海洋所環繞,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史前人類較難生存和發展,更難以與外界發生交往;中部偏東的黃河中下游和長江中下游氣候適宜,土壤肥沃,是我國史前文化最發達的地區。”

“這一情況決定了我國史前文化起源的土著性和世界諸史前文化中的獨特地位,決定了它在很長時期都基上走著獨立發展的道路。”——蘇秉琦《中國遠古時代》

二、中國遠古時代文化

1。中國的舊石器文化大體可分早中晚三期,分別與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相照應,但各地發展具體道路有所不同。

2。中國的新石器文化,沿舊石器文化特色,自成體系,內容更加豐富,譜系更加複雜。中國境內如何從氏族發展到國家的,《中國遠古時代》傳出瞭如下聲音:

1)。中國人自己的祖先發明瞭農業,粳稻起源於中國。農業大體經歷了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三個時期;

2)。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新的勞動力領域,擴大了勞動或職業的範圍;更新了技術,提高效益,生產縱深發展。

3)。製陶業始終是新石器時代的一種重要的手工業。至遲在公元三千年前三千年初期,我國已掌握了冶煉澆鑄銅器的技術,至龍山時期,制銅技術獲得了進一步發展和推廣。

感知中國遠古時代,溯源中國智慧源頭!

4)。早已發生的宗教,至公元前三四千年之變,已發展到一定的規模。

5)。大約在公元之前,各地前後進入龍山時代,此時手工業有了顯著的發展。一是銅器的發明,神州大地上第一次出現了冶金,二是快輪製陶技術的發明,三是養蠶繅絲和絲織品的出現,四是玉器工藝的大發展。此外還有漆器工業和建築業的進步。

6)。隨著一般性商業交換,武力掠奪的出現,戰爭的機器進一步發展。

三、中國遠古時代文字

考古學專家們從墓地群、埋葬習俗的變化,考證了中心聚落的形成,從隨葬祭祀品的文物中,發現了裝飾品、工藝品、圖畫文字。

從大汶口文化的圖畫文字(山東茗縣陵陽河),發現十二器十四字,茗縣大朱村四器四字,諸城前寨一器一字。總計有十六器(或殘片)十八字。多數專家們認為,這是一種原始文字,原始的象形文字、圖畫文字或象形符號。

劉大白認為最早的文字應有兩個來源,一是圖畫,另一個是記號,而後者是更早的。由這兩個來源所造的字就是象形字和指示字。蘇秉琦認為:“我國用刻畫符號記事產生於仰韶文化早期的半坡型別,在它之前的老官臺文化還有畫彩的記號,年代約當公元前五千多年。圖畫文字最早見於大汶口文化晚期,年代約當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確是記號產生得較早,到龍山時代、兩種記事的方法都已經過或長或短時期的發展,儘管二者都還能算是真正的文字,但距形成真正文字的時間不會太遠了。”蘇秉琦認為:“這樣龍山時代就已處在真正文字產生的前夕了。”

好了,思緒在這裡可以駐足一會。這是王建平要的“象形”源頭的起源嗎?好像也不全是。追尋人類“感知”的溯源似乎還可以前延下去。夏鼐說:“中國的考古工作者,現正在努力探索中國文明的起源。探索的主要物件是新石器時代末期或銅石並用時代的各種文明要素的起源和發展,例如青銅冶煉技術、文字的發明和改進,城市和國家的起源等等。”

感知中國遠古時代,溯源中國智慧源頭!

根據網上披露的資訊,讀者搜尋了一下河南舞陽縣考古發掘賈湖遺址的相關資料。賈湖遺址,是中國新石器時代前期的重要遺址,c14,釋光測年結果顯示距今9000—7500年。其中,賈湖骨笛、賈湖契刻尤引讀者興趣。香港中文大學饒宗頤曾對賈湖契刻進行了深入探討考證,提出“賈湖刻學”對漢字來源的關鍵問題提供了嶄新的資料。

四、中國遠古時代語言

百度:人類語言起源一直是語言學、人類學甚至哲學史上的一個重大課題,也是理論界長期探索的未解之謎。

網上介紹中國遠古語言起源:口腔動作論、摹聲論、勞動論、與生俱來論。

唯一能找到的零星描寫是:人類最初的語言和動物一樣,只是一種簡單的叫聲。

五、王建平還原本來的邏輯思辨

羅列完中國遠古時代的地理環境、文化、文字、語言的大致材料,沿王建平象形字之前的“象形”的還原本來思維,也算是走到了中國智慧的源頭,隨之而來的問題是:

1。中國遠古時代的先人們在沒有語言文字的情況下,是靠什麼意識支配他們生活的?

2。語言在文字之前,什麼力推動古代人產生了語言,而後又產生了文字?

3。象形字之前的“象形”是思維,是意識,還是思想?

還原到本來,再從本來出發,回頭一路走來,領略的是中國文化源頭智慧的別樣風光,正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有位網友發帖稱:“因此,除了漢字釋義外,根本不需要‘借鑑’任何其他偽思想文化,那些不僅無助於理解原文,反而成為理解老子思想的最大障礙……”

先從象形字說起。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感知中國遠古時代,溯源中國智慧源頭!

百度百科:

道,漢語一級字。本義道路,引申義:疏通,再引申義作導。

可,漢字一級字。造字本義動詞,古代男女以吹笙唱歌方式求偶。引申義為形容詞:令人舒服的,適合的;動詞:欣賞,接受,允許,同意等。

非,說文解字:違背。

常,說文解字:下身穿的衣裙。下帬也。釋名曰。上曰衣。下曰裳,障也。以自障蔽也。引申為經常字。

名,說文解字:自命也。從口從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所以用嘴向別人說自己的名。

試譯:路適合導,違背。障蔽了就不能導。命適合導,自障蔽,就看不見自己。

白話試譯:道可以說,違背了。障蔽了,就不能說。命可以說,自己障蔽了,就看不見自己。

請問:這樣理解,不可以嗎?

再說“象形”。讀《感知論》的讀者,有的雖然不能完全明白,但能意會到王建平所追溯的“象形”之前的那一種思維推動力,也就是:感知第一推動力。

感知中國遠古時代,溯源中國智慧源頭!

王建平解讀“道”:

問:感知規則是什麼?

答:感知規則就是老子說的道。

問:道可道嗎?

答:道可道,如實道,不能道非道,非常道,不能非道亦道。

用感知的情懷,閱中國每一寸土地,因為每一寸土地都蘊含著做人的道;用感知的心境去讀中國每一個漢字,因為每一個字都含蘊著做人的理。中國“象形”的溯源追根,就是中國智慧哲思的整體思考:人,內察己心,外觀世界——乃天人合一也!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