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關於重陽節,你知道多少?

菜單

關於重陽節,你知道多少?

今天是重陽節,根據故事傳說,它起源於河南省上蔡縣,也就是筆者的家鄉。重陽節不像其他節日那樣,有很大的名氣。但是它也有一定的歷史來源和習俗。

一、重陽名字的由來

蘇東坡《丙子重九》詩:“登高作重九,蠻菊秋未開。”這個“重九”指的就是重陽節。根據歷史上的風俗習慣,重陽節都是在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

關於重陽節,你知道多少?

重陽節

西周初年,人們就認為“九”為“陽”數,《周易》即以陽爻為九。後來,人們認為九月九日二九相重,故稱重陽。

關於重陽節,你知道多少?

周易

宋代吳自牧在《夢梁錄》裡曾說:“日月梭飛,轉瞬重九。蓋九為陽數,其日與月並應,故號曰‘重陽’。”

重陽節也有很多別稱,如:九月九、九日、茱萸節、菊花節、女兒節、老人節等,這些別稱都突出了祥和健康、消災祈福的主題。

二、重陽節的起源

重陽成為節日,始於東漢時期。

南朝的吳均《續齊諧記》有這樣一段記載:汝南桓景,從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之曰:“九月九日汝家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係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

於是,桓景按照費長房的囑咐,屆時全家登上山岡。傍晚歸家,見雞犬牛羊皆死。後來人們為了避禍,每到九月九日,即離開家庭,去到高處。這樣就逐漸形成了登高望遠的習俗,並形成了節日。

關於重陽節,你知道多少?

汝南桓景

桓景避災所登的山岡,即今上蔡縣城所在的蘆崗。西漢時期,“漢高祖四年”在上蔡縣置汝南郡,因此,西漢時的汝南,人們均認為即今上蔡。

從春秋至漢代,桓氏一直是上蔡聲勢顯赫的家族。《鹽鐵論》的《大論》篇有:“孔子適蔡,桓害之。”“蔡”,即今上蔡縣。孔子周遊列國,七十二賢多皆伴行,三千弟子

部分

亦皆隨從,往往多達數百人,並有武裝保衛。

關於重陽節,你知道多少?

春秋時期蔡國曾經的三個都城

桓魋能夠組織一定的人力對孔子進攻,可見其地位之高,實力之大與桓氏家族之強。

古代,人們由於血緣關係及生活環境限制,一個家族往往世代住在一起。如:陳留,為蔡氏家族所居地,東漢時有蔡邕、蔡文姬。桓魋這個家族至漢代,比較出名的是桓寬。

桓寬是位研究《春秋公羊傳》的學者,博通經典,善屬文,《鹽鐵論》即是他寫出的;漢宣帝時官至廬江太守丞。從桓寬的官職、學識,說明上蔡桓氏仍是個顯赫的家族。東漢時期的桓景,也是這個桓氏家族的成員。

關於重陽節,你知道多少?

鹽鐵論

桓景登的山岡,春秋時名岡山。南北長25公里,東西寬7公里,高9712米,上土下石,今名蘆崗。上蔡境內惟此崗最高,登上崗陵,可以

瞭望

四野。桓景所登之地,應即此崗。

伴隨歷史進展,重陽節迅速傳遍全國。

三、重陽節的習俗

登高野宴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這一名稱源於重陽最具代表性、最核心的習俗——登高。重陽登高這一習俗源於東漢,至三國和晉代,登高發展成了群眾性的活動。

東晉大詩人謝靈運為了登高,還專門製作了一種登山木屐,人稱“謝公屐”,李白就有“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的詩句。

關於重陽節,你知道多少?

李白登高

九月,正值收穫的季節,秋高氣爽,金桂飄香,在這樣的佳節,郊遊登高,令人心曠神怡,既陶冶了情趣,又能強身健體。據史料記載,北宋就有人說:“九月登高始於桓景。”明代也有人說:“九月登高始於費長房教桓景避災。”

登高這一活動最初是為了狩獵、採藥以及祭祀山川,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登山才逐步演變為娛樂活動。

關於重陽節,你知道多少?

登高望遠

《燕京歲時記》卷三中記錄:“九月九日,則都人士提壺攜稜,出郭登高,南則在天寧寺、陶然亭、龍爪槐等處……賦詩飲酒,烤肉分糕,詢一快事也。”可見重陽登高為生活增添了快樂祥和的氛圍,使人與自然相契合。

飲酒設宴是重陽節的一個傳統,從漢代以來,歷代皇帝、官員至平民百姓,都喜歡在九月九日這天歡歌宴飲。

賞菊

九月是菊花盛開的季節,九月也稱為菊月;菊花是傳統的草藥,百姓把菊花視為重陽節的辟邪之物,因此,飲菊花酒和賞菊也是重陽節的傳統活動。

關於重陽節,你知道多少?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文人雅士更是喜歡詠菊,讚歎菊花的高貴品質,正因為菊花是重陽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重陽節又稱“菊節”“金節”。

佩戴茱萸

重陽節的三大習俗,除了登高、把酒賞菊,還有就是佩戴茱萸。這一習俗大約源於晉代,因為有重九是兇的象徵,所以重陽節插茱萸也是辟邪之用。

晉代周處《風土記》:“九月初九……折茱萸房以插頭,言辟惡氣而御初寒。”為了達到辟邪的目的,在重陽節人們不但佩戴茱萸,還食用茱萸。

關於重陽節,你知道多少?

茱萸

其他古書也有記載,如《齊民要術》卷四引《淮南萬畢術》:“懸茱萸子於屋內,鬼畏不入也。”《遼史》卷五十三《禮志六》“歲時雜儀”載:“九月九日……又研茱萸酒,酒門戶以禳。”

同菊花一樣,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之物,所以重陽節也有“茱萸節”之名。東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

人們佩戴茱萸,是一種對美的追求,在傳統的觀念中,茱萸是美的象徵,並且還被視作長壽的象徵。雖然隨著重陽節俗重心的潛移,佩戴茱萸這一重陽習俗轉淡了,但它的人文價值流傳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