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一張裹燒餅的紙飄進了他的筐裡,可這張紙的價值卻是大家想不到的

菜單

一張裹燒餅的紙飄進了他的筐裡,可這張紙的價值卻是大家想不到的

1931

年的上海,地下黨員馬天目,和一個穿皮鞋的乞丐擦身而過,一張裹燒餅的廢紙隨風飄進了他的藤筐裡。沒想到,這張廢紙卻起到了天翻地覆的作用。

一張裹燒餅的紙飄進了他的筐裡,可這張紙的價值卻是大家想不到的

馬天目,原名馬端芳,出生在天津一個是富裕的家庭。在北平讀書時,因為接觸了革命思想,進入了黨組織。

他畢業後,蟄伏在天津老家時的一個黃昏,雨密密的下個不停。

一個陌生的人找到了他,他和這個人打著傘,走在了雨中的巷子裡。

雖然和他並肩而行,但這個人的臉在傘下的陰影中,他始終沒有看得太清。

這個人給他帶來的訊息是:因為革命形勢的嚴峻性,上海的地下黨組織遭到了極大的破壞。大部分地下工作者已經轉移或者進行了隱蔽,現在需要一批新面孔去繼續工作。

而馬天目就是非常合適的人選。

黨組織告訴他到上海後,要去外國人開的報社當記者。因為他精通外文,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可以收集更多的情報為我黨所用。

一張裹燒餅的紙飄進了他的筐裡,可這張紙的價值卻是大家想不到的

他來到上海後,順利的與地下黨聯絡人——古玩店的邱老闆接上了頭。

邱老闆給他佈置的任務是:去沿街電線杆子上貼紙條,並且還要留意別人貼的內容。

一頭霧水的馬天目有一種被騙的感覺,因為他一直認為是要來當記者的。

邱老闆看出了他的心思:“本來是這樣的,可現在被形勢所迫,只能讓他這個新面孔去做這項工作。”

幾天後,馬天目再也不是那個穿著白色的稠衣、腳蹬皮鞋的文縐縐的學生了。

變成了一個面板黝黑,胳膊上曬爆皮的、穿著帶汗鹼的短衣,蹬著一雙布鞋的壯漢了。

雖然他不怕苦,日復一日的幹著這種原始的活。但沒有一絲起色和收穫,這讓他感到很鬱悶和無聊。

他向邱老闆彙報了這幾天他所走的街道,每個電池杆上所貼有的什麼內容?但沒有邱老闆要找的訊息。

邱老闆對他的回答感到震驚,因為他發現馬天目的記憶力和辨識能力是如此之好。

馬天目所說的那些街道及電線杆所處的方位,連他這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都比不上。

老邱看著他也心疼,感覺是大材小用,可的確是沒有其他的辦法。

馬天目氣呼呼地說:“貼上去的東西,不是被人撕下來就是被別人的蓋住,這樣做沒有任何意義。”

老邱嘆了口氣說:以後你除了在電線杆子上貼,還要留意各個廁所和垃圾桶上有沒有我們要找的資訊。

老邱看著馬天目,一字一句的說:“組織上要我們找的人,在他的手裡有一份極其重要的東西,不只我們在找,敵人也在找。這些東西一旦落入敵人之手,後果不堪設想。”

“尋找的暗語一般貼在電線杆子上,在萬分緊急時,會貼在廁所或者垃圾桶上。而這位同志已經和我們失去聯絡半年多了,他現在的處境可想而知。”

馬天目被徹底打動了,他明白了地下工作者的艱辛與危險,更堅定了他工作的信心。

他以後尋找範圍在不斷的擴大、再擴大。

他現在完全是一個幹粗活的打扮,每天走街串巷的晃盪。

他在廁所打探時,被蹲廁所的女人誤認為是小癟三,被滿街追著打。

在垃圾池前轉悠時,被乞丐們認為是搶他們的地盤兒而圍攻。

很多天過去了,依然沒有進展。

一張裹燒餅的紙飄進了他的筐裡,可這張紙的價值卻是大家想不到的

一天揹著他裝東西的藤箱,走在街上。

對面來了一個穿著破破爛爛、邋里邋遢的乞丐,邊走邊啃被一張紙裹著的燒餅。

馬天目看著乞丐穿的皮鞋比較眼熟,就往他身邊湊了湊。這還是一個大牌子的皮鞋,但是被乞丐穿的已經不成樣子了。

馬天目剛來上海時,因為每天走街串巷,腳都磨出了泡。在路邊攤兒買了一雙布鞋,他坐在馬路牙子上,剛換上布鞋。放在地上的皮鞋就被一個乞丐拿跑了。

沒想到,今天在這碰到了乞丐。

他們擦身而過時,乞丐已經吃完了燒餅,隨手把那張紙一扔。

馬天目來到前面的電線杆子下,放下箱子,準備貼紙條。

卻看到了乞丐扔的那張油漬漬的紙,被風吹到了箱子裡。本來想把它扔掉,卻發現上面有幾個字,這讓他大驚失色。

他四處張望,看到乞丐正在街邊兒偷一塊年糕。

馬天目扔掉藤箱,向乞丐追了過去。跑了一條街,乞丐因體力不支,被馬天目一把掀翻在地。

馬天目急切地問他:告訴我。你這張紙是從哪得到的?

本來抱頭求饒的乞丐,睜開眼一看不是米糕店老闆,就又開始耍起賴了。

馬天目買了一兜燒餅,以此為交換,讓乞丐帶他去找。

走了幾條街,來到了一個垃圾池旁。原來乞丐在垃圾池裡翻了塊燒餅,然後隨手扯下了電線杆子上的那張粉色的紙。

果然,周圍的電線杆子上都貼著這樣的紙條。

當時他心情無比激動,多日來的付出終於有了收穫。終於等來訊息了,這種心情是無法用言語表達出來的。

我們可以看出,當年那些地下工作者是多麼的不容易。而支援他們無所畏懼的走下去的,正是他們的信仰。

正是基於這份信仰,讓他們捨棄自己份榮華富貴,投入到艱苦的革 命中去。

在大上海,在電線杆子上尋找失散的同志,無異於大海撈針,可他們的堅持,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

無論是《黨小組》裡的老邱、還是剛參加革命的馬天目,還有更多的人,他們為了自己的信仰,前仆後繼、義無反顧。

他們應該值得我們去尊敬、去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