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量化的未來真的是“AI統治人類”?

菜單

量化的未來真的是“AI統治人類”?

最近

量化

這個詞頻頻登上頭條,一夜之間又火了。

最早是有媒體稱,A股連續幾十個交易日成交額過萬億,中間有50%的交易量來自量化,一時引起市場譁然。

隨後多家量化私募對此發表觀點,稱該比例存在嚴重高估。

9月6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在成熟市場,量化交易、高頻交易比較普遍,在增強市場流動性、提升定價效率的同時,也容易引發交易趨同、波動加劇、有違市場公平等問題。最近幾年,中國市場的量化交易發展較快。希望對入市資金結構和新型交易工具做些思考。

到底量化投資怎麼了?這也不是什麼新鮮事物,為什麼在今年尤為受到關注?

10年誕生20家百億私募

其實說來也簡單,隨著A股成交額連續40多個交易日突破萬億元,但是行情走勢又跟2015年完全不一樣,市場開始探尋背後的推手。

某券商報告直接指出,當前成交額中量化交易佔比高達50%。

這一觀點被多家媒體引用轉發,直接在量化圈引發波瀾。

量化的未來真的是“AI統治人類”?

不過隨後多家量化私募都透過不同渠道發聲,稱市場對量化交易對當前市場成交量的貢獻存在嚴重高估。一般而言,公募類量化基金換手率並不高,一年雙邊在10倍以內,而私募類量化基金投資模式傾向於高頻,一年可能換手上百倍甚至更高。在不考慮募集層和交易層重複統計情況下,結合換手率,再根據當前公私募基金、北向資金、QDII在內的量化資金總規模預估,量化交易佔當前市場成交額最多不超過25%。

不過,監管卻坐不住發話了。9月6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2021年第60屆世界交易所聯合會會員大會(WFE)開幕式上致辭時表示,在成熟市場,量化交易、高頻交易比較普遍,在增強市場流動性、提升定價效率的同時,也容易引發交易趨同、波動加劇、有違市場公平等問題。最近幾年,中國市場的量化交易發展較快。交易所對入市資金結構和新型交易工具怎麼看?希望大家做些思考。

量化的未來真的是“AI統治人類”?

其實也不能怪監管,量化基金這些年的發展腳步確實較快。

央視財經報道稱,量化投資興盛於華爾街,有40多年曆史。目前我國的量化投資增長迅猛,量化私募總規模已經邁過1萬億關口。百億量化私募約為20家,部分量化私募規模超500億。

這才多久時間?

要知道,國內量化投資的興起是在2010年,當年4月16日,A股迎來了一個標誌性的事件——滬深300股指期貨上市,目前國內最為活躍的量化私募管理人大部分都是在這個階段誕生,例如鳴石、金鎝、九章等,銳天、明汯、靈均、天演也都享受到了這一時代的紅利。

由於滬深300跟蹤的是A股流通市值最大的300只股票,當時的行情又是小盤股風格佔優,創業板指的走勢明顯超越了滬深300指數,導致當時的量化投資都是藉助股指期貨來賺風格暴露的錢。常見的策略比如大量配置中小盤的股票,再用滬深300股指做對沖策略。

這個時期是量化對沖策略最好賺錢的時代,只要滿倉最小市值的股票疊加反轉因子,哪怕1個月換一次倉,滿倉對沖滬深300股指期貨,就可以賺的盆滿缽滿。

所以到了2015年初,市場上就已經有多家百億量化對沖私募了。

正是由於這樣的賺錢效應太“安全”了,當時不少量化基金為了博取更多的收益,開始使用較高比例的槓桿。

這就給股災的殺跌提供了更好的土壤,不少量化基金隨之出現大幅回撤,甚至是爆倉。

股指期貨被監管認定為導火索,在2015年9月份直接被限制開倉從100萬手到每天不足1萬手。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量化基金躺著賺錢的日子徹底消失了。

量化的未來真的是“AI統治人類”?

不過活著的人永遠不會被一條路堵死,在2015年4月16日,證監會推出了中證500指數期貨。

沒錯!就是現在市場最喜歡用的那個!

因為中證500指數市值比較小,對沖的時候可以選小盤股也不用暴露市值風險,所以在中證500股指期貨上市後,量化私募的風格徹底改變,開始走入了高頻價量的階段。

但由於2016和2017年量化私募的策略仍處於轉型期,其實業績並不突出。反而是在2018年,量化私募又迎來了一次發展機遇。

市場上出現了“南九坤,北幻方”和“量化四大天王”的說法。九坤、九章幻方、銳天和致誠卓遠憑藉著高頻的阿爾法策略業績表現出眾,贏得了“量化四大天王”的稱號。

不過高頻價量私募有兩個天生較大的問題,一是策略容量的瓶頸,二是策略的擁擠程度的問題。做量化的都知道換手率越高的策略夏普越高,但是容量越小。

另外,價量因子的生命週期較短,需要不斷的挖掘。因為高換手價量因子主要賺股市裡短線交易者衝動交易的錢,所以當市場結構發生變化,散戶的交易越來越少的時候,價量因子就比較難受。像2018年的下半年,隨著市場縮量下跌,價量因子走平了很久,對量化私募的影響也就很大。

量化的未來真的是“AI統治人類”?

但是隨著2017年後股指期貨交易的限制鬆綁,量化對沖策略的容量再一次被開啟,量化交易的玩法越來越多,不再被單一路徑所限制。

目前百億量化私募已經達到了20家,包括世紀前沿資產、金戈量銳、鳴石投資、金鎝資產、九坤投資、誠奇資產、明汯投資、進化論資產、靈均投資、盛泉恆元、啟林投資、九章資產、寧波幻方量化、衍復投資、千象資產、天演資本、呈瑞投資、佳期投資、黑翼資產、因諾資產。

量化投資VS主動投資

回到量化投資本身。

量化真的好嗎,能超過主動投資嗎?

其實這點完全不應該橫向去比較,畢竟魚和熊掌,都好。

簡單地說呢,量化投資就是用電腦代替人腦進行投資,基本的流程也可以用“對資料進行定量分析尋找可重複性的規律”——“建立模型”——“進行程式化交易的投資方法”來概括。

量化的未來真的是“AI統治人類”?

所以量化投資一般也有三個特點:

系統化、紀律性、連貫性。

量化投資和主動投資的區別在於幾點:

1、系統化VS主觀能動性,類似於西式連鎖快餐和中餐的區別。

西餐有著結果可複製(每一家口味一致)、定量化(所有選單都是量化的)、系統化(所有的管理都是同一個系統和流程)、從原材料到採購到服務標準化(所有的作業都是標準化SOP)的特點。

而中餐則是結果不可複製(口味因廚師而異),更多取決於定性的邏輯(同一個廚師不同時間口味也不同)。

2、當然也可以是西醫和中醫的區別。

西醫傾向於定量分析,更多使用驗血/驗尿/X光/核磁共振等方式,核心競爭力是系統化和標準化。

中醫更傾向於定性分析,方法更多透過望、聞、問、切,基於經驗和感受進行診斷,在於靈活運用中醫之原則。

3、總而言之。

主觀投資像一名記者。致力於發掘公司相關的所有資訊,注重分析深度,因而選出少數幾隻股票重倉持有。關注的是公司未來的盈利。不可避免的帶有很強的主觀性。

量化投資更像一名科學家。關注的是大量歷史資料呈現的統計規律,更看重的是能產生超額收益的因子,對指標和因子的挖掘講究嚴謹和科學的量化分析。統計規律需要在大樣本中才能體現。

風險猶在

當然,量化投資也並非毫無風險。

例如量化的

規模擠兌效應

規模一直都是量化的“天敵”,尤其是同一策略在市場上更容易形成策略共振,一旦某個策略被證明有效,隨著使用者的增加,它的有效性就會衰減。甚至,如果大量機構使用同樣的策略,可能出現市場整體的反饋失控。

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量化交易對市場帶來的衝擊。今年有不少量化私募為維持策略容量穩定性和業績的一致性,透過“封盤”將增量資金拒之門外。

所以量化交易和主觀多頭不一樣,過快的規模上漲可能對量化模型造成嚴重的影響。量化交易規模體量放大後,連最簡單的ETF套利,也會因為場內量化之間相互“攻擊”,最終基本無利可圖。

可見量化私募是很容易有黑馬出現的,因為一般頭部機構的規模到了一定容量後會選擇放緩腳步,很容易給新機構有趕上的機會。

不過也不能完全認為量化交易會出現完全的趨同性,實際上量化投資中能有的策略、方法非常多,例如量化選股可以分為從簡單的財務指標、技術指標條件選股到中高頻人工智慧量化選股,技術方法差異非常大,表現上也差異很大。

量化的未來真的是“AI統治人類”?

此外的量化對沖、CTA類策略也同樣如此,有簡單的程式化交易、也有主觀和量化結合的、也有多品種趨勢策略,所以對市場而言,未來是一定會出現技術的革新,或者說策略的迭代,選擇量化,就是要能夠適應更新的變化。

當然,量化投資的樣本誤差和過擬合也是時時存在於投資過程中的。

量化投資畢竟是根據歷史資料來執行,但歷史資料可能缺乏足夠的多樣性和足夠長時間的積累,因此在這個基礎上獲得的相關性規律,一旦離開樣本範圍就會失效,也就失去了參考性。

同樣的一些多因子策略中容易用到的結果歸因也有時候會出現失效,畢竟從結果來反推原因,構建再多的因子呈現出來的一個邏輯是無法準確區別哪些是偶然因素,哪些是決定性的因果因素。

總而言之,量化投資是一個不同於主觀多頭的投資模式,需要更高的理科水平,當然也需要更堅定執行。量化投資經歷了數輪的革新變化,已經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代,你做好抓住這輛高速前行的列車的準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