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精選十個核心主題,助你解鎖【小青柑】

菜單

精選十個核心主題,助你解鎖【小青柑】

精選十個核心主題,助你解鎖【小青柑】

《1》是柑普茶,不是“橘(桔)普”茶。

每次聽到“桔普、橘普”的叫法,茶小編的職業病總使得有上前糾正、解釋的衝動。

除了習慣性的口誤外,之所以錯稱,原因主要是兩方面:

——缺乏常識或不加深究,生活中習慣於將橘、桔、柑類水果統稱為“桔(橘)子”。

——基於“柑普茶就是橘(桔)子皮+熟普”的認知誤區。

正解①:

植物學上的柑和橘(“桔”為簡稱),歸於同一科(芸香科)、同一屬(柑橘屬)下。

但你是你,我是我,不能混為一談。

正解②:

柑普茶中的“柑”,就得名於原料之一:新會茶枝柑的果皮。

套用廣告,不是所有牛奶都叫那個啥。

正宗的柑普茶和道地的陳皮,是專屬於新會茶枝柑的褒獎。

“陳皮之鄉”這響噹噹的江湖名號,可不是隨便叫的。

市面上通行的、認可度最高的、具有保健效用的柑普茶,必須是“廣東新會”的柑皮和雲南普洱熟茶的聯姻。

新會獨特的地理環境及氣候,造就了新會茶枝柑的完美品質,是入茶製作高品質小青柑、陳皮普洱茶的重要一員。

正解:

品質小青柑普茶,新會柑皮的區域屬性,無可替代。

正宗小青柑普茶的價格都不會很便宜,一兩百甚至幾十元的“新會小青柑”,你敢信?

精選十個核心主題,助你解鎖【小青柑】

《2》論產區,只有“廣東新會”和其它

前幾天,市場上已經看到有商家在宣傳、預售中秋節的茶禮了。

翻了下日曆,還有小倆半月呢。

這麼早早擺開陣仗,不過是圖個搶佔先機,儘早鎖定一批意向客戶。

類似的情形,也在柑普茶市場上演著。

這不,剛剛7月半,就已有不少茶老闆在製作今年的小青柑了。

新會柑皮有著不同的成長階段:最初的柑果叫胎柑(4-6月產),再長大一點,就變成了我們今天的主角——青柑。

生長到每年的7、8月份的青柑,是柑果生涯裡的“青少年”時期,質硬皮薄,油酮類物質豐富,是生命力特別蓬勃的一個階段。

採用青柑果皮製成的小青柑普茶,揮發性果油(檸檬烯)和果酸(柑橘酸)含量更高,因此口感清爽,滋味霸道,又非常耐泡。

正解:

《3》7月採製略顯早,8-9月正

好茶的珍貴,在於順時而生。

一味趕早,大多是為了有限的先機優勢(早上市、早變現),至於口感,我們認為還不是最宜的時機。

每年7月就已經制好上市的小青柑,因為原料生長週期過短,一般個頭還比較小,口感方面易呈現較高青澀度、甜度低。

真正好產區的、好果園的、品質佳的好柑果,是捨不得這樣浪費的。

8-9月,才是小青柑普茶製作的旺季、好時機,才更容易出優品茶。

精選十個核心主題,助你解鎖【小青柑】

當時

新會茶枝柑按種植方式不同,分為圈枝和駁枝。

圈枝方式種植的柑樹結出的果稱為“圈枝柑”,駁枝柑類同。

【圈枝柑】

圈枝,是從原有的樹幹上引嫩枝出來另地繁衍,新樹與原樹在物種上完全一致。

傳統觀點認為,圈枝柑是最正宗的新會柑,最能傳承新會茶枝柑的基因。

圈枝柑果實偏小,果皮薄,因為血統純正,圈枝柑的香氣高、果味好,柑油及黃酮類物質含量較高。

但受市場及當地農業變革影響,圈枝柑樹保留下來的本就不多,兼之抗病能力弱、種植管理難度大,產量也較低。

【駁枝柑】

新會駁枝柑,一般用當地的紅檸檬樹作為砧木進行嫁接、繁殖茶枝柑種苗。

駁枝柑抗病蟲害能力強,種植和管理成本較低,果實大,產量高,非常適合規模化的種植和生產,是目前市場上的主流。

正解:

一般認為,圈枝柑皮製作的柑普茶和陳皮,口感品質及藥用價值更勝一籌;

駁枝小青柑普茶,產量高,是市場主流;

無論圈枝柑還是駁枝柑,都是正宗、地道、優質的柑普茶原料,價值遠超其它柑橘類產品。

精選十個核心主題,助你解鎖【小青柑】

也許你因為圖便宜或不懂行,曾購買到過低質熟普製作的小青柑(柑普茶)。

也許你在哪個茶桌上聽到某位“老師”的類似論調。

無論如何,以偏概全,或者偏聽偏信,對茶對人都是極不公平和負責的。

正解:

好品質的熟普,會提高整個小青柑普茶的適口性和耐泡度,柑、茶融合的滋味也更加純正自然。

比如茶百科每年製作的小青柑,除了選擇新會核心產區的柑果,還一定會搭配雲南勐海的宮廷級熟普。

還是那一句:找對人,喝對茶。

認真做茶的茶商茶人有很多,找到他。

精選十個核心主題,助你解鎖【小青柑】

《4》圈枝柑、駁枝柑,選哪個?

《5》好熟普不會拿來做小青柑?

很多幹果表面都會有白霜,比如話梅、柿餅。

與“果霜”的叫法不同,小青柑的“白霜”常被稱之為“腦晶”或“柑油晶”。

“白霜”的形成跟新會柑皮的生長環境、柑皮的厚薄、生長階段氣候以及柑油含量及加工工藝和存放等因素都有關係。

一般低溫烘乾的,核心產區的,柑芳香油豐富的,工藝良好,且密封儲存,更容易掛“白霜”。

如茶百科的柑普茶,常常在製作烘乾後,先密封存放一段時間,去火氣、轉化、有掛霜後才會推薦給茶友們。

正解:

白霜,是柑橘在幼果期含有豐富揮發油的標識;

白霜的主要成分為D-檸檬烯,有類似檸檬的香味,具有一定的保健功用;

白霜遇熱氣即會揮發、消失,可放心品飲。

(如果實在介意,請慎重購買)

《6》小青柑上的“白霜”,是發黴嗎?

中醫看病,講究望、聞、問、切。

這個沒那麼複雜,學會三招就夠了:

※ 看

“霜”通常是白色的,而且分佈均勻;

黴斑往往是部落分佈,沒有規律,顏色有點發黃或發綠;

還可以看柑皮內囊部分。如果是黴變,則不會僅僅出現在外表皮,內囊部會更明顯。

※ 聞

起了“白霜”的柑皮,聞起來還是柑果的香氣,不會產生異味;

發生黴變的茶,根據黴變的程度,聞起來會有黴味、苦味甚至餿味等令人不舒服的異雜味。

※ 泡

“白霜”具有極強的揮發性,注熱水沖泡則消失,黴斑則不會。

若是發黴的茶,沖泡出的茶湯會暗沉、渾濁,毫無生氣可言,而且還能夠從中嗅到發黴的氣息。

正解:

小青柑普茶在適宜條件下可長期存放。

日常品飲時,取茶後要注意及時、密封茶袋;

注意儲存環境的潔淨,不和有雜、異味的物品同放;

遠離溼度大、溫度高的地方,勿放入冰箱(櫃);

精選十個核心主題,助你解鎖【小青柑】

一個茶百科多次普及、仍不斷有茶友諮詢的經典話題。

茶百科透過對小青柑茶友們反饋,總結如下:

※ 單隻鮮果

8-9月份青柑最宜。

果形稍大,內含物質有機物含量相對較多,具香氣又有甜度了,滋味更加飽滿厚實。

※ 小青柑普茶

單個重量一般在10克左右,稍大的,有13-14克重;

柑皮和熟普的比例大約1:3。

※ 沖泡

一次投一顆,是茶友們目前的共識,但並非唯一。

當品茶人數較少,或一個人獨啜時,可根據情況把一顆小青柑掰開、分次飲用。

可每次取熟普4-5克,再配以柑皮2-3克一同沖泡。

沖泡時水溫宜高。

《7》是“霜”是“黴”,如何辨?

正解:

可以。建議先泡後煮。

小青柑的口感兼有新會柑的清醇果香,也有云南普洱的厚重甘香,沖泡十餘泡後,仍有茶味。

沖泡完之後,可以再放到煮水壺中煮泡飲用。

煮飲時,加入日常飲用量的熱水,煮沸後再稍微熬煮一兩分鐘即可。

精選十個核心主題,助你解鎖【小青柑】

如何辨

茶宜長飲、淡飲,既儉省節約,又益身心健康。

小青柑普茶的柑皮,有不少功用屬性,但要注意不可過量飲用;

普通茶友,建議一週品飲一二次即可;

內實熱、胃火、氣虛或者燥咳的茶友,應少飲。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茶文化

飲一盞沁人心脾的時光茶

茶江湖裡的一杯茶

中年人,為什麼越來越放不下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