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張愛玲《阿小悲秋》:要打工,要養孩子,“單親”媽媽的辛酸史

菜單

張愛玲《阿小悲秋》:要打工,要養孩子,“單親”媽媽的辛酸史

張愛玲《阿小悲秋》:要打工,要養孩子,“單親”媽媽的辛酸史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桂花蒸·阿小悲秋》是張愛玲的一則短篇小說。故事人物依然充滿煙火氣,就像是我們身邊的家長裡短。

阿小是一個蘇州的女子,她在上海給一位叫哥兒達的外國人當傭人。蘇州阿媽是出了名的能幹,就像是我們大眾認可的口碑,給人信任感。

丁阿小每天早晨帶著兒子百順擠電車,然後爬十一層樓到主人家做工。她的一天瑣碎而充實,就像是被塞滿空氣的瓶子,忙碌之後就是空虛。

到了主人家的公寓陽臺,跟對面阿媽和東家孩子相互招呼一聲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張愛玲《阿小悲秋》:要打工,要養孩子,“單親”媽媽的辛酸史

阿小先讓孩子吃了早飯打發他去上學。一邊催促著百順,一邊將不滿的情緒發洩在出來:

“樣樣要人服侍!你一個月給我多少工錢,我服侍你?前世不知欠了你什麼債!還不吃了快走!”

百順對於身上穿了一夏天的藍布工人裝已經厭倦了,想要換一件衣服。阿小道:

“發什麼昏!這麼熱的天,絨線衫!”

對於小孩子,喜愛新鮮事物是天性。即便是小男孩,也不喜歡總是單調的衣著。

可是,阿小何嘗不想讓孩子有幾件換洗衣服,但是一個女人帶著一個孩子邊打工,邊養活孩子實在是不易。

張愛玲《阿小悲秋》:要打工,要養孩子,“單親”媽媽的辛酸史

就像是現在媽媽帶著孩子去北上廣打工,一個人就能站住腳就已經不容易了,何況還要照顧孩子。

上學的費用加得很多,還有課業任務,比如做手工要買各色的彩紙,讓阿小忙碌的工作更加擰巴。

窗臺上,醬油瓶底下壓著他做的一個小國旗,細竹籤上挑出了青天白日滿地紅。阿小側著頭,看了一眼,心中只是悽悽慘慘不舒服。

張愛玲《阿小悲秋》:要打工,要養孩子,“單親”媽媽的辛酸史

阿小是愛孩子的,沒有哪個母親不想著孩子能夠有出息。可是,生活的重擔讓媽媽身疲力竭,她必須一刻不停地為了生計奔波。

阿小算是同齡人裡比較能幹出眾的,她在大城市裡當保姆,留著時興的髮式,表面上看風光鮮亮,其實沒有改變根本,她依是個低等的打工人。不能遲到,不能偷吃主人家的東西,不能有半點差池。

看到桌上的半片面包主人就起了疑心,其實那是隔壁東家娘有多餘的麵包票給了阿小她自己去買的。可是阿小生性要強,受不了別人的半點猜疑,主人瞟了一眼自己就像捱了嘴巴子先臉紅了。

不過,哥兒達對於阿小是比較滿意的,他知道

“再要她這樣的一個人到底也難找,用著她一天,總得把她哄得好好的。”

所以也不再查問。

在別人家做工到底要看主人的臉色,要幹滿當當的活來襯得起她掙的工錢。她沒有時間好好想想孩子的未來,只顧眼下就是最好的生活。所以她把生活的怨氣撒到孩子身上。

張愛玲《阿小悲秋》:要打工,要養孩子,“單親”媽媽的辛酸史

阿小愛面子,她留同鄉的姐妹在家吃飯,要吃白米飯。談論起孩子來總是一副自嘲的口吻,像極了以前的父母,人前不誇自己的孩子。

阿小對孩子叱道:“喊‘阿姨’!”

又臉紅紅的向朋友道歉似地說:“像個癟三哦?”

其他的幾個姐妹都是阿小給介紹給別人家去當阿媽的,她們幾個聚在一起總不免要相互談論各自的主家。姐妹們在一起討論主人家怎麼難伺候,錢掙得不容易,發發牢騷,好像生活也就容易一些了。只是苦了孩子。

一個阿姐湊過來親暱地叫一聲:“癟三!”故意兇他:“怎麼不看見你扒飯?菜倒吃了不少,飯還是這麼一碗!”

阿小卻又心疼起來,說:“讓他去罷!

張愛玲《阿小悲秋》:要打工,要養孩子,“單親”媽媽的辛酸史

阿小和丈夫是沒有婚禮直接過日子的,在父母眼裡都不承認她們的婚姻,丈夫是一個裁縫,經營著一家小店,只是有時間的時候過來看看她們孃兒倆。沒有像樣的婚禮,自己帶著孩子打工,“寡婦”般的生活讓阿小總會湧起心酸。

兒子百順承載著阿小的期望,但是無奈生活沒能給孩子充裕的物質和溫暖的陪伴。阿小一個柔弱的肩膀實在是扛不起撫養孩子和維持生計的重擔,但是她依然咬牙向前。

她何嘗不想孩子有乾淨的衣服可以替換,不用發愁孩子日漸增多的學費。她何嘗不希望自己陪著孩子做做手工,寫寫作業。她何嘗不希望和丈夫一起有一個溫馨的小家,每天相伴左右。

但是,現實是另外一回事,就像是氣候一樣難遂人願。殘存的暑熱難耐也得忍受,忽來的秋涼讓人猝不及防又只能添衣。

阿小讓我們看到了女性的獨立和自強,但是哪個女人在堅強的背後不是遍體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