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活得自在的方法:保持一種心態

菜單

活得自在的方法:保持一種心態

文|羅佳佳

活得自在的方法:保持一種心態

我們常聽到有不少人抱怨生活不如意,抱怨社會不公正。是的,生活不是由我們自己來操控,社會也不會隨著我們的意願去發展,它們都有自身的規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許會遇到很多誘惑,會面臨很多選擇,會患得患失於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個人。

假如我們就這樣因內心的慾望而終日糾結,吃不好,睡不香,就算是幸福來臨,也會忘了享受哪怕片刻的時光。這種人生又有什麼趣味呢?這山望著那山高,是很多人都會有的心態。

即便已經站在了最高處,即便已經擁有了一山的秀麗和富足,人們還是不滿足於當下,還是會覬覦別處的風景。常言道:知足常樂。如果因為被貪慾牽引而忽略了本就來之不易的幸福,這將是多麼可悲的一件事情啊!

《菜根譚》上說:“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侯怨不授公,權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羮旨於膏粱,布袍暖於狐貉,編民不讓王公。”

這句話的大意是:

一個貪得無厭的人,分得了金子他還怨恨得不到美玉,被封為侯爵他還怨恨沒得到公爵,這種人雖為權貴豪強卻等於自願淪為乞丐;一個知足常樂的人,即使吃野菜湯也覺得比吃山珍海味還要香甜,即使穿布棉袍也覺得比穿狐襖貂裘還要溫暖,這種人雖然身為平民,實際卻毫不遜於王公。

活得自在的方法:保持一種心態

孔子有一個得意弟子,叫顏回,孔子十分喜歡他,稱讚顏回無數回。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孔子的話翻譯過來是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

孔子還說過:“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這段話翻譯過來意思是說:“顏回真是賢德啊!一小筐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房中,別人都受不了這種貧苦,顏回卻仍然不改變向道的樂趣。顏回真是賢德啊!”

孔子極力提倡“安貧樂道”,同時提出,不符合於道的富貴榮華,他是堅決不予接受的。這些在聖人眼裡輕如雲一般的外物,為什麼有些人卻看得比命還重要,甚至還認為金錢是唯一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標準呢?

有位哲人說過:“最幸福的似乎是那些並無特殊原因而快樂的人,他們僅僅因快樂而快樂。”簡單,再簡單一點,這就是生活。

活得自在的方法:保持一種心態

臺灣漫畫家蔡志忠說:“如果拿橘子來比喻人生,一種橘子大而酸,一種橘子小而甜。拿到大的橘子的人就會抱怨酸,拿到甜的橘子的人又會抱怨橘子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會慶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會感謝它是大的。”

這就是角度的不同,就是知足與不知足的區別。知足的人看到的都是美好,不知足的人看到的永遠都是缺憾。

《菜根譚》上說:“都來眼前事,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總出世上因,善用者生機,不善用者殺機。”

這句話的大意是:凡是對現實生活環境感到滿足的人,就會感受像神仙一般快樂,感到不滿足的人,就擺脫不了庸俗困境;世間萬物自有因緣,假如能善於運用變通,就處處充滿生機;假如不善於運用變通,就處處充滿危機。

說到知足常樂,很多人都可能誤會,以為知足常樂就是滿足於現狀不思進取,是在成績簿上睡大覺,盲目樂觀,沾沾自喜。

其實,知足常樂是一種看待事物發展的心情,不是安於現狀的驕傲自滿,它更多意義上是一種處世態度,正因為知足常樂,所以才能做到對任何事情都坦然面對,即使事情有什麼不好,也能欣然接受。

活得自在的方法:保持一種心態

如果不懂得知足常樂,就會被貪慾牽引,因為這個世界上美好的事情太多了。各種誘惑,各種選擇,各種更好的更美的外物,慾望將永無止境。

就比如普希金寫的童話《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中的那個貪得無厭的老太婆,當了女皇還想做海上的女霸王,要金魚親自侍奉她,聽她使喚。事情就是這樣,無限度地讓慾望膨脹下去,最後只會是一無所有。

太多的追求,只能讓自己活得太累,太多的牽扯和羈絆只會讓自己日漸憔悴。好高騖遠,貪慕虛榮,永遠也得不到真正的幸福,得到的只能是無盡的遺憾和怨恨。

在古代,人們“布衣菜飯,可樂終身”。陶淵明僅僅採菊東籬下,就能有悠然的人生。只有真正做到知足常樂,人生才會多一份從容,多一些達觀。

保持一種知足常樂的心態,可以讓自己活得輕鬆一些,活得自在一些。畢竟,世上每個人的際遇等因素不同,生活也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