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請對我們深愛的人說聲:沒關係,慢慢來

菜單

請對我們深愛的人說聲:沒關係,慢慢來

《小捨得》這部劇最近備受關注,有感同身受,也有“販賣焦慮”的批評之聲。

作為“局中人”,我認為這部劇其實更像家有上學娃父母的一面鏡子,給我們照見自己、反思自己的機會。

我們究竟該如何“把握好度”,時刻提醒自己放下“我的孩子不能比別人差”的執念,讓孩子慢慢成長?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這句話出自龍應臺所寫的《孩子你慢慢來》,當下,我們對待孩子、對待愛人、對待父母,是否還能有如此從容不迫的心態呢?我想多數人和我一樣,答案是否定的。

昨天週末,兒子下午出去玩,回家後急著完成本該週六就完成的作業,一直到睡覺前才完成,結果沒能洗澡、沒能練琴……說好的計劃全部泡湯,一邊的我火急火燎,不停催促著兒子……

前幾天帶老媽上醫院看病,其中有一項醫生建議的檢查老媽怎麼也不肯做,說自己身體自己清楚,沒必要做那項檢查,在醫生面前我和老媽爭執不下,結果悻悻離開醫院……

今天繼續讀《奇特的一生》,書中主人公柳比歇夫很早就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創立生物自然分類法。為了完成這個目標,他創造了時間統計法,並且堅持56年。

結果他82歲去世,儘管擁有完成計劃的一切條件:才能和長壽。可惜的是也沒有完成生物自然分類法的創立,很多著作甚至都沒有來得及出版。

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也是一個普通人,他雖然創造了時間統計法,偶爾也會有些偏離,比如很多時候,柳比歇夫的本職工作是要為興趣讓路的,他也花了很多時間,在跟自己研究沒啥大關係的事情上。

他也並沒有一直強調工作的重要性,他非常注重勞逸結合。比如,他記下的所有工作時間,都是刨除了其中所有間歇的“純時間”。而且,他也會給自己安排散步、游泳等放鬆的事情。

對於柳比歇夫來說,完不成目標,完不成計劃又有什麼關係呢?他留下的研究著作,時間統計法,以及對真理的批判性思維,都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對學術界、對其他的學者貢獻都是很大的。

更何況,我們作為一個普通人,為什麼就不容許自己孩子完不成計劃;不容許愛人完不成升職目標,成為一個普通職場人;不容許父母有自己的想法,達不到我們的標準呢?

生活的本質其實很簡單,是我們太急了,等不及我們可以慢慢變好,別人也可以慢慢變好。

孩子偶爾完不成計劃、暫時某門功課成績差沒關係,可以和孩子調整計劃安排,慢慢提高做事效率,可以一起分析查詢功課差的原因,然後迎頭趕上。

愛人升職不成沒關係,其實他也不甘平庸,可以多鼓勵愛人,透過學習提高業務能力,慢慢進步。

父母堅持按自己的想法做決定沒關係,可以和父母慢慢溝通,瞭解各自真實想法,找到最合適的解決辦法。

所以,請容許愛與生活,都慢慢來。

請對我們深愛的人說聲:沒關係,慢慢來

請對我們深愛的人說聲:沒關係,慢慢來

請對我們深愛的人說聲:沒關係,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