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觸物而生 石門製陶人王家峰

菜單

觸物而生 石門製陶人王家峰

觸物而生 石門製陶人王家峰

觸物而生 石門製陶人王家峰

王家峰

1986年 生於邢臺隆堯

2009年 畢業於石家莊學院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文學與傳媒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

2010 年進修於天津美術學院

2011 年赴江西景德鎮製陶

現工作生活於河北石家莊

——文 家峰

子樵兄多次勸說讓我多寫點文章說說自己對陶藝的理解,畢竟做了這麼多年肯定是有了與人不知的理解,他這樣又一次勸我。回想之前在一起做陶罐時我這個“主力”總是鬆鬆散散像鯉魚在池塘吐泡泡似的,只當工作之餘興趣。而下,這卻成了自己立身的頭等要緊事。想及此這心便不自住要往下沉,拉住了這越走越遲緩的雙腳。

觸物而生 石門製陶人王家峰

手作壺承

一九年末努力脫開單位的羈絆後回小城裡買了自己窯,置下做陶的十八般傢什,打掃院子引水、修竹、植草、擺石。天好時騎車向西爬矮山上去刨土製泥摔打揉練,拉坯、利坯、雕花、刻線,製成坯後小心曬乾。

觸物而生 石門製陶人王家峰

雕刻壺承

找釉藥時像個貓兒像到處亂竄,找來各種石頭砸開,用粉碎機打成末調配比例,蘸上釉在素燒坯上,碼滿窯後點上火,燒了一天,第二天晚上開了窯門後,心涼了一半,半個多月的努力並未換來一個豐碩的收穫,釉藥燒的不成功,不是釉色不夠豐富便是釉彩燒成溫度不一,這樣接連三個多月沒有找到當地合適燒製釉藥。苦惱之餘準備放棄當地原料時,偶爾的一次散步在城關村口偶然間發現了一堆被丟棄的紅砂似覺得可以同泥巴混練製成砂陶,見其質紅而硬以為含鐵量大配黑釉可能更好,蘸了幾把小壺後,盼望著成兔毫、油滴般的黑,不曾想到混成釉藥後竟意外燒出了秋葉色的暖黃,其間又星星點點地綴著樹上果子一樣的紅,燒成了這一把小壺,能盛下的下整個北方的秋天。

觸物而生 石門製陶人王家峰

觸物而生 石門製陶人王家峰

觸物而生 石門製陶人王家峰

時維中秋,雲高千里。我默默的躺在一個人的院子裡,想到過往僅數月之前身儕繁華一片眾目揆揆之下,忽忽月餘,只一身寂寥。“閒看庭花顧池鱗,方知玉階碎人音”這忽忽而至的孤獨如一神魅時刻浮於身邊。,“日月影窗來、乾坤移燈火“半個多月不與言竟成常態,偶有人至近乎口訥。除製陶燒窯之外便讀日人柳宗悅專著,午休的習慣漸漸回覆,有時一覺睡到四點醒來吃喝一次,看會兒閒書,看看園子裡的菜上是否有蟲子在咬。

觸物而生 石門製陶人王家峰

有次一抬頭,陽臺上有幾件很早收藏民窯燒的土釉罐子,口歪足撇淌著流下如淚的釉厚厚的積著包漿,似個憨憨人的腦袋,它坐在那裡衝我傻笑,突然間我看到了百年前那個製陶人對著我咧嘴傻笑……

觸物而生 石門製陶人王家峰

我們這一代人幸運的走了出去,看到了前人沒有過的繁華。我們又不幸因為從此再也脫不開身被時代的盛世所束縛無法自拔於失去孤獨的力量,所有心思與物的觸發難生深情又更難借器以自觀。當下的藝術很少是入精微後所達到的極致,更多的是聰明人研製出的誘惑形式。當下流行的陶藝其實是欲求催生的器皿,深度思想缺失後結成的情思形態。我們其實是觸物不生思的群體。

觸物而生 石門製陶人王家峰

或者是言過其實了,忽然想想兒時,一個人抓住一根帶葉的樹枝或一顆有花紋的石頭就可以玩一天,我們是不是失去了太多的真實。

● ● ●

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