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瓦爾登湖》:一個人住在瓦爾登湖,青年梭羅平時都做些什麼。

菜單

《瓦爾登湖》:一個人住在瓦爾登湖,青年梭羅平時都做些什麼。

自從搬到鄉下以後,為了學習別人的經驗,我開始讀一些鄉居生活方面的書籍,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梭羅的《瓦爾登湖》。梭羅小時候家庭條件不太好,勉強讀完大學,——還是哈佛,畢業後回家鄉,在一所私立中學教書。他所遭遇的,和大部分年輕人沒什麼不同:感情路上碰到了點挫折,家庭又出了變故,打擊之下,生了一場大病。後來跑去紐約,想靠寫作維持生活,結果又沒人買賬,只好逃離大城市,重新回到老家。

《瓦爾登湖》:一個人住在瓦爾登湖,青年梭羅平時都做些什麼。

在老家,幫助父親製造鉛筆,這份工作雖然能養活自己,但他又放棄了。這時,梭羅決心搬到瓦爾登湖的湖邊,一個人居住。《瓦爾登湖》記錄的是他第一年從春天到冬天的生活。在那裡,他住了兩年。他跟人借了把斧頭,去樹林裡砍下白松造房子。借斧頭這事,也許發生了些不愉快。他做屋頂花了4美元,同時買了別人廢棄房屋的舊木片。另外一些沙土、石頭建築材料,就地取材,“從湖邊用手扳回來”。

《瓦爾登湖》:一個人住在瓦爾登湖,青年梭羅平時都做些什麼。

傢俱有一部分是自己做的,有些沒怎麼花錢,只有3把椅子,如果來了超過2個客人,第3個只能站著。餐具也少得可憐,只夠一人食。為了省錢,自然窗簾也沒有裝。有人要送他一張地墊,他拒絕了,因為覺得家裡沒地方放,也沒時間打掃,他寧肯在門前的草地上揩拭他的腳底。三個月後,梭羅搬進自己造的木頭小屋,就此開始宅男的獨居生活。

起初沒有廚房,他只能在小屋前面的空地做飯,如果下雨,就在火上擋幾塊木板。煙囪是冬天才造好的。同時他還在山腰挖了個地窖,方便儲存食物。他翻了塊沙地種蠶豆,也種土豆、玉米、豌豆和蘿蔔,還租了11英畝的松樹和山核桃樹,不養牲畜,規模算得上一個小農場主。至於收入來源,梭羅在村中打些短工。

《瓦爾登湖》:一個人住在瓦爾登湖,青年梭羅平時都做些什麼。

從書中的記錄來看,梭羅喜歡早起,有時候是幹活,有時候是散步,但估計幹活的時間很少。第一年,他把讀書的時間用來種豆,由於缺乏農作知識和經驗,種得很慢,也種晚了。很顯然,那些種子,後來都給蟲子吃掉了。即使收穫了一部分,也不免要被土撥鼠偷吃。梭羅討厭奢侈品,甚至認為,保持舒適的生活“沒必要”,有必需品就夠了。

《瓦爾登湖》:一個人住在瓦爾登湖,青年梭羅平時都做些什麼。

他認為衣服是“塵世的煩惱”,他可以接受過時的、打補丁的衣服,花在服飾上的費用很少,鞋子壞了也補一補繼續穿。有一次他因為拒交人頭稅被捕,恰好是在他進城補鞋的路上。出門吃飯幾乎為零,因為“會損害家裡的經濟安排”。平時吃的是黑麥、玉米粉、土豆、米,飲料是水。有時也摘野菜,比如馬齒莧,煮熟加鹽。梭羅自己很喜歡烤麵包,也研讀了不少麵包食譜,但到後期,他麵包也不發酵了,揉成團直接烤著吃,只是為了省酵母。

《瓦爾登湖》:一個人住在瓦爾登湖,青年梭羅平時都做些什麼。

他吃少量的醃肉,第二年開始捕魚吃,有一次還吃了一隻去他田裡搗亂的土撥鼠。大概是因為寂寞,梭羅很歡迎客人上門,與他閒聊,但他又希望,“他們吃飽了肚子再來”,看來是不可能在他家吃上飯的。所有的這些行為,都基於梭羅的基本價值觀。他說自己來瓦爾登湖,不是為了過節儉的生活,而是為了省去麻煩,一切從簡。他認為每年只需工作六個星期,就足夠支付他一切生活開銷,剩下的時間,他能“自由而爽快地讀點兒書”。

《瓦爾登湖》:一個人住在瓦爾登湖,青年梭羅平時都做些什麼。

他散步、讀書、寫作,觀察自然。他無法理解有些人拼命賺錢的做法,為此他把不必要的慾望減到最低,他常產生疑問:“為什麼我們應該生活得這樣匆忙,這樣浪費生命呢?”同樣的疑問,或許也適用於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