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故鄉的記憶(夏篇)——雨後,兒時的村莊

菜單

故鄉的記憶(夏篇)——雨後,兒時的村莊

故鄉的記憶(夏篇)——雨後,兒時的村莊

雨中的村莊很安寧…

六月天,孩兒面。悶熱的午後,片片烏雲湧來,伴隨著轟隆隆的雷聲,豆大的雨點就傾瀉而下。雨水順屋簷流淌,給房子掛上珍珠的簾。整個世界很安寧,只有雨聲……

一陣酣暢的宣洩後,雲層就變薄,變淡,雨點也變得稀疏,三點,兩點。最終雲散雨收,只剩房簷的滴水,滴答滴答。狗和貓慵懶的趴在走廊裡小憩,只是偶爾搖搖尾巴,抬抬前爪,驅趕一下身上的蒼蠅。大公雞從圈裡跑到院子來,雄赳赳,氣昂昂地踱著將軍步,在地上留下一朵朵的梅花。全身的羽毛經過水汽的潤澤,顯得更加的油亮,粗壯的腿金黃金黃的,刺眼。

街上漸漸有人走動。雨後的路面很滑,一不小心就會摔到,摔一身的泥水,惹來路人的歡笑。有人乾脆就脫掉了鞋子,光著腳走路,步頻很慢,深一腳淺一腳,身形扭來扭去,像滑稽的舞蹈。走得人多了,路上就滿是腳窩和溝痕,一街泥濘。做豆腐的二大爺推著小車上街,於是大街小巷便不時響起他的叫賣聲。二大爺的前門牙已掉光,“腐”字的發聲無法靠唇齒髮出,發音點就被迫後移,在舌頭和上頜間盪出,像“佛”的音調,“豆——-佛”,一聲吆喝音調拉得又高又長,抑揚頓挫的感覺,像京劇裡的唸白,別有韻味。而且在雨後溼潤的空氣裡,聲音似乎傳播的很慢,吆喝聲顯得綿長而悠遠……

姐姐招呼起鄰家的姐妹,一起去村外的山坡上撿地皮。地皮也叫地衣,或者地木耳,是真菌和藻類的結合體,總是生在雨後草叢裡,薄薄的,墨綠的顏色,一簇一簇。撿回家,淘洗乾淨,用小蔥和雞蛋吵著吃,是人間難得的美味。我和弟弟也拿了小筐頭,跟著她們上山。遠遠的就能聽到村頭的池塘邊蛙聲一片,此起彼伏,高亢激昂。池塘裡的水漲了不少,盈盈的,如鏡。聽到有人到來,青蛙就嚇得跳入水中,接二連三,“撲通、撲通”,平靜的水面就蕩起層層的漣漪,一圈圈的,盪漾開去……

山坡上的空氣很清新,深深的吸一口,沁人心脾。走在草叢裡,掛在草尖兒上的雨珠就打在腳上,涼涼的,很舒服。地皮兒真不少,一片片的散落在草叢裡。姐姐們就爭先恐後的撿。我和弟弟自然沒有那樣的耐心,撿不幾片,就覺腰痠,就覺心煩。於是就去捉趴在花心的蝴蝶,或去追驚飛的小鳥。累了就坐在大片的石頭山,捉幾隻大大的蝸牛,看它們慢慢的趴,或者用草杆兒觸碰蝸牛的觸角,看它縮回去,然後再慢慢伸出來,樂不可支。

太陽已經落下山去,偶爾從雲層空隙透射出的一縷餘暉,給雲邊鍍上一層絢爛的紅暈,然後慢慢的消退,漸漸暗淡。遠處的群山隱隱的,如黛。草叢裡的地皮慢慢的也就看不清楚,於是大家便下山。只見縷縷或青,或白或黃的炊煙從村子的四處升起,並不像晴日那樣容易散去,而是在村頭悠悠的,環繞著,依戀著,小村便盈動著,浮幻著,宛如活著的潑墨山水……

故鄉的記憶(夏篇)——雨後,兒時的村莊

炊煙籠罩著暮色中的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