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長恨歌》:人生的最大悲劇,在於不會拒絕

菜單

《長恨歌》:人生的最大悲劇,在於不會拒絕

《長恨歌》:人生的最大悲劇,在於不會拒絕

1996年,《長恨歌》橫空出世。這部作品一經問世就引起強烈反響,並在2000年斬獲“茅盾文學獎”,2019年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書中,作者王安憶用細膩柔美的筆法,娓娓道來了一個叫王琦瑤的上海女孩,從十九歲一舉成名,到接近六十歲慘遭殺害的人生歷程,並交織著上海這座大都市從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人世變遷。

王琦瑤的一生是孤獨的,她和所有人一樣,曾有過親情、友情、愛情,她擁有過一切,卻又失去一切,最後孑然一身、死於非命。

回首王琦瑤的一生,就會發現:她的悲苦的人生不僅僅是外力所致,更是源於自身不會拒絕的性格缺陷。

可以說,王琦瑤的悲劇,起於不拒絕、成於不拒絕,最終的落幕也是因為不拒絕。

人,不懂拒絕,很難過好一生。

《長恨歌》:人生的最大悲劇,在於不會拒絕

不懂拒絕,本質是貪婪

1946年,十九歲的上海女孩王琦瑤正值青春年少、容貌出眾。

機緣巧合下,她認識了拍電影的導演,隨即結識了攝影師程先生,並在程先生的指導下拍攝了一些生活照。

那次拍攝非常成功,其中一些以“滬上淑媛”為題,刊登在雜誌《上海生活》上。

王琦瑤那種平常心裡帶著一點虛榮、安分守己中有著一點風頭主義的形象傳遍大街小巷。

已經略有名氣的王琦瑤,在程先生推薦下,報名參加了1946年的“上海小姐”競選。

初賽後,當時發掘王琦瑤的導演告訴她,“上海小姐”選美只不過是達官貴人玩弄女性,希望她能退出,繼續好好讀書。

但王琦瑤把這些話當耳旁風,以“一切都是順水推舟、水到渠成”為理由,選擇繼續參選。

在一輪輪的比選後,王琦瑤榮獲殿軍,成為了人們口中的“三小姐”。

“三小姐”王琦瑤可以說是年少成名。

軍政要員李主任在這場選美中看中了王琦瑤,邀請她參加一家百貨大樓的剪綵。

那天后,李主任又多次邀請約見,王琦瑤感覺到其中變化的感情,拜倒在了他的權力之下,卻仍以順其自然為由欣然赴約。

《長恨歌》:人生的最大悲劇,在於不會拒絕

不出所料,她成為了李主任的外室,做了一隻“愛麗絲公寓”中的金絲雀。

王琦瑤以為得到的是真切的愛情,但“籠中鳥”哪來愛情呢?

她有了榮華富貴,但一切都是李主任為了得到她,付出費用罷了。

愛麗絲公寓的日子大多是等待李主任的寂寞時光,在這段時間裡,王琦瑤的朋友都結婚,有了確定的歸宿。

只有她處在“前途是未明的前途”的狀態。

而李主任飛機的失事,也將王琦瑤的期待幻化成泡影。

一個人的人生,特別是在起步階段,都會有眾多的選項,這也往往代表著又太多的誘惑。

名氣、權力、虛榮,當這些誘人的“甜點”撲面而來,人性的貪婪就被徹底激發。

當我們貪婪地想抓住它們,又不想暴露自己的慾望,“不拒絕”就成了最好的“遮羞布”。

《長恨歌》:人生的最大悲劇,在於不會拒絕

不懂拒絕,必遭反噬

從“愛麗絲公寓”搬出後,王琦瑤回蘇州老家蟄居了一段時間,後又回到上海,定居在平安裡。

在這裡,他透過鄰居嚴家師母,認識了大戶人家的二公子“毛毛孃舅”康明遜,以及康明遜友人、中俄國混血的薩沙。

隨著與康明遜交往的逐漸深入,王琦瑤與他逐漸從友人走向情人。

嚴家師母敏銳地發現了這一變化,想要竭力阻止,畢竟在那個時代,來歷不明、見過大世面的女子,和生活在傳統家庭鬥爭中的“少爺”,無論如何都是不合適的。

王琦瑤又何嘗不知這些,但她不願去想,只想享受當下。

因此,面對康明遜的追求,她沒有拒絕。

他們在夾縫中經歷著短暫快樂,而這一切都以自己的懷孕而結束。

王琦瑤懷孕後,康明遜沒有擔起父親的責任,他選擇了逃避、一走了之。

這時的王琦瑤仍想護住康明遜的名聲,她決定設定一個“圈套”,讓另一個人擔責,這個人就是薩沙。

在成功“套路”到薩沙後,王琦瑤把肚中孩子的父親轉嫁成了薩沙,但薩沙只是一個浪蕩子罷了,在王琦瑤臨盆之前選擇回到了故鄉俄國。

經過這三人間一系列帶著戲劇性的輾轉,王琦瑤終究是有了一個孩子,成為了單親母親。

《長恨歌》:人生的最大悲劇,在於不會拒絕

她生了一個女兒,取名薇薇。

生活中,不知有多少人像王琦瑤一樣,明知前面道路是錯誤的,但為了當下的快樂,義無反顧地投身其中。

或許這樣的選擇,能夠讓人得到短暫的歡愉,但後期的悲苦卻是成倍增加。

正如作家太宰治在《人間失格》一書中寫道:“我的不幸,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不幸,都是因為之前沒有明確的拒絕眼前明知的隱患。

對當下錯誤的不拒絕,必然是後來痛苦的來源。

《長恨歌》:人生的最大悲劇,在於不會拒絕

不懂拒絕,終將被他人所困

王琦瑤一個人終究還是把女兒薇薇拉扯大。

長大後的薇薇成功出嫁,遠赴海外,王琦瑤成了一個獨居平安裡的中老年人。

獨居的王琦瑤參加了老式的上海“派堆”,在聚會上遇到了二十六歲的老克臘。

老克臘是一位年輕的中學體育老師,卻有著一顆重回過去的心。

在全新的社會風貌中,保持著舊時尚,此時的王琦瑤雖然和她相差三十多歲,但他依然對王琦瑤這個“舊物”愛不釋手,王琦瑤成了他舊上海夢裡的女神。

老克臘愛上了王琦瑤。

但老克臘真的是愛王琦瑤嗎?

不,他所愛的只是他自己心裡老上海的夢,是他心裡不可戳破的幻象。

為了這個夢,老克臘瘋狂地追逐王琦瑤。

《長恨歌》:人生的最大悲劇,在於不會拒絕

王琦瑤當然知道其中緣由,但此時已是風燭殘年的她,是孤獨寂寞的,面對老克臘不切實際的夢,她明知道這是虛幻的,但依然沒有拒絕。

她敗下陣來,接受了老克臘的追求。

可是夢終有醒的時候,當老克臘看到王琦瑤枕頭上黑色染髮劑留下的顏色,以及老態的容顏,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和王琦瑤長相廝守。

老克臘因為自己的夢進入了王琦瑤的生活,又因為現實選擇離開。

但此時的王琦瑤,在面對老克臘的追求選擇妥協之時,就已經失去了選擇的主動權。

他想讓老克臘留下陪她安度晚年,甚至不惜拿出藏了一輩子的金條,試圖來打動老克臘的心,可還是失敗了。

畢淑敏曾說:

拒絕就是一種權利,你那麼好說話,又有誰能體諒你?

生活本就不容易,很多時候,你捨棄了自己寶貴的時間,卻被那些利用你善良的人們壓榨。

不易的生活旅途,往往在人生低谷的時候誘惑接二連三,我們會猶豫,猶豫自己是否應該接受誘惑。

也許在某個時間點,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為了抵抗命運的波瀾,我們選擇不拒絕。

但請永遠記住,越是困難時期的妥協,越可能是一劑飲鴆止渴的毒藥,容易會把自己裹挾,讓人失去自我,成為他人的籌碼。

《長恨歌》:人生的最大悲劇,在於不會拒絕

掩卷回首,王琦瑤的一生眼前閃回。

這個可憐又可悲的上海小女人,在人生多個關鍵的時間點,都沒能對誘惑說“不”,選擇了妥協,只為爭取一棵大樹為自己遮風擋雨。

但恰恰是這一次次不拒絕,最後導致她被人不斷拋棄,始終孤獨。

在波濤洶湧的人生旅程中,其實我們都希望能有人保護自己的同時,守住心中那一片“自留地”,保持著獨立的人格。

但是,如何才能做到?王琦瑤的故事也許能給我們一點啟示:

無論身處何時何地,不管是高峰還是低谷,我們都需要保持冷靜和理性。

面對輝煌時的橄欖枝和落魄時的救命草,唯有保持一顆初心,時刻明白自己為什麼而活、為什麼而做,明確地拒絕那些看似捷徑的誘惑,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才能書寫好屬於自己命運。

願你我都能學會拒絕,拒絕沒底線的慾望、拒絕不必要的社交、拒絕有代價的誘惑、拒絕認知外的事物,用適當的拒絕保持我們自由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