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從鄰近效應解讀,為什麼異地戀總會“撲街”

菜單

從鄰近效應解讀,為什麼異地戀總會“撲街”

天邊的噓寒問暖,註定比不上面對面的一個擁抱。

——青玖情感

輸給了別人

從鄰近效應解讀,為什麼異地戀總會“撲街”

在我的諮詢者中,有不少人都是在“異地戀”過程中遇到了感情問題。那些導致感情破裂的事件,說起來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然而最終卻粉碎了一段戀情。

“老師,我不是不相信Ta,我就是覺得,Ta沒跟我在一起的時候,就是去找別人了。”諮詢者們這樣無奈的告訴我們。

確實,對於“異地戀”來說,那種看不見摸不著,無法掌控的感覺,是非常容易讓人失控的。當我們感覺伴侶即將脫離我們的掌控時,我們會不由自主的想要去加強對對方的控制。於是諸如奪命連環call,微信轟炸之類的行為,也就就此發生。

可以說,影響“異地戀”穩定性的重要因素,就是安全感的缺失與信任感的缺乏。而這種情況絕對不是少數。不少處於“異地戀”中的男女都會對自己的伴侶產生懷疑。

遠距離,不僅使得對方無法進入我們的生活,也使得我們無法在對方最需要我們的時候,出現在他們身邊。於是自然而然的我們就會擔心,會有另一個人作為我們“替補”填充進來。

近水樓臺先得月

從鄰近效應解讀,為什麼異地戀總會“撲街”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近水樓臺先得月。它點名的就是距離對於關係促進的影響。一個是遠在天邊的真情,一個是近在眼前的關懷,從可得性來講,顯然眼前的總是更為動人。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語,叫做鄰近效應。

鄰近效應指人們生活空間上的距離越小,雙方越容易接近,彼此越容易相互吸引。

美國社會學家巴薩德在上世紀20年代研究了費城的5000份結婚申請書,發現三分之一的夫婦婚前住在五個街區之內的範圍中。

所以,確實我們更容易對身邊熟悉的人產生感情。這是因為,第一,人們普遍存在一種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的期望,會想要努力和鄰近者友好相處,儘量避免讓近鄰感到不愉快。這就為“鄰近效應”的產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前提。第二,人們在互動過程中,總是不由自主地力圖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報酬,與附近的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顯然需要付出的成本更低,而對方能為我們創造價值的機會更多。

所以,很多異地戀分手的原因都是,彼此日常的普遍需求不能從伴侶那裡得到滿足。而此時,身邊出現了新的追求者,能夠滿足自己的需求。於是在兩相比較之下,選擇了分手。

異地戀中,移情別戀的情況頻發,也就由此得到了解釋。

關鍵在於需求

從鄰近效應解讀,為什麼異地戀總會“撲街”

所以如果你堅定的選擇了“異地戀”,那麼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如何滿足需求了。

自己的需求滿足了,才不會感到患得患失。對方的需求滿足了,才不會移情別戀。

要在遠距離的基礎上,實現需求的滿足有幾個關鍵點。

保持關心。

雖然空間距離限制了你能為對方做的事,但並不會阻礙你對對方感情的輸出。遠距離的關心,更接近情緒價值的持續提供。並非只有為對方切實的做什麼才是一種付出。如果你能持續的為對方提供情緒價值,有時甚至遠超肢體、行動上的關懷。

保持聯絡。

即使溝通的效果不如面對面的交流,也不要忽略溝通的意義。越是異地,越要儘可能維持有規律的交流頻率。情感的加深,依託於人與人的溝通。所以,“談戀愛”真的是“談”出來的。

絕對不要“冷戰”。

異地切忌“冷戰”和“斷聯”,如果你認為“異地戀”鬧了彆扭能靠“斷聯”把對方“斷”回來,那你一定會吃大虧。“異地戀”的冷處理,很容易被對方認定為已經分手。“異地戀”的分歧與矛盾,需要冷靜的分析是否有可能出現交流不暢造成誤會的可能。在出現分歧時,即使覆盤,說清、說明自己的想法,至關重要。

從鄰近效應解讀,為什麼異地戀總會“撲街”

儘管“異地戀”相對於“同城戀”有著更多的困難和阻礙,但只要經歷過了這些阻礙,感情往往也會更牢固、堅定。

掌握溝通技巧,讓壞訊息不再那麼難以接受

心理學:星座說你們很般配,就真的很般配嗎?

愛是註定,越是沒有越想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