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不和陌生人說話》安嘉和:家暴是一種病,我不是家暴,我是愛家暴

菜單

《不和陌生人說話》安嘉和:家暴是一種病,我不是家暴,我是愛家暴

文|若水

如果有人問你,“哪些熒屏形象是你的記憶噩夢”?

相信《不和陌生人說話》中的安嘉和高居榜首

。雖彈指一揮,20年已過,但馮遠征飾演的“安嘉和”卻不可磨滅,釘在許多人的記憶深處。一旦聽聞家 暴,安嘉和那猙獰、瘋狂、扭曲的形象橫亙眼前。

《不和陌生人說話》安嘉和:家暴是一種病,我不是家暴,我是愛家暴

《不和陌生人說話》劇照:安嘉和

劇中安嘉和,是廈門某醫院的知名外科醫生,手術高明,連 首 長都點名讓他親自操刀。這個溫文爾雅、衣冠楚楚的知識分子令人敬重。但對妻子梅湘南,他卻是個敏感多疑,控制慾極強,易怒易爆,一次次令人髮指的家 暴實施者。

安嘉和的形象顛覆了我們的認知,“原來,施 暴者可以長成這樣”!其實,我們身邊潛伏的施 暴者有多種面具。

面具 1:他那麼有文化,怎麼可能打人呢?

無獨有偶,2014年央視播出的紀錄片《中國反家暴紀事》中的衛嵐夫妻,簡直是劇中梅湘南夫妻的真人版。

《不和陌生人說話》安嘉和:家暴是一種病,我不是家暴,我是愛家暴

《中國反家暴紀事》

衛嵐的丈夫是一名腦外科醫生,高知分子,工作體面收入又高,但卻是一次次家 暴的實施者。 衛嵐不曉得哪句話會觸發他的敏感神經,招來一頓打罵,摔砸東西。她曾報過警,但警察過來後,丈夫已整理好衣衫,文質彬彬,讓人懷疑這怎麼可能是家 暴實施者。

剛開始,妻子會替他保守暴行,為了雙方的面子,更為了孩子有個完整的家。衛嵐反思自己哪點做的不好,引起丈夫的情緒失控,也希望他能改好,畢竟他有文化。但衛嵐的容忍得到的是愈加頻繁的暴 行。那些年,《不和陌生人說話》正在熱播,兒子指著劇中的安嘉和說,“爸爸就像安嘉和”,衛嵐一看,可不就是丈夫的翻版嗎?兒子曾對衛嵐說,自己就像“風箱中的老鼠——兩頭怕”,怕跟了媽媽,爸爸不管他,而跟了爸爸,又怕見不到媽媽。

後來,忍無可忍的衛嵐,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逃離了婚姻,帶著兒子過著深入簡出的生活。

《不和陌生人說話》安嘉和:家暴是一種病,我不是家暴,我是愛家暴

事實證明,

一個人的家 暴傾向,與他的文化水平,工作能力,收入高低等並沒有直接聯絡。反而,一個高知分子家 暴的發生會更隱秘,因為社會對家 暴有固有認知“他那麼有文化,怎麼可能家 暴呢?” 還因為知識女性受暴者更愛面子,在家 暴發生後,有意無意會選擇原諒,將希望寄託在“他會反思,他會改正”

的下

一次上。

但家暴具有長期性和反覆性,施 暴者的行為往往越發難以控制。

面具2:他喝多了酒,才會打你的

我們常會聽到勸和者這樣說,“他平時不是這樣,他喝多了,才會打你。”

事實上,多數暴力是有意向的選擇。不然,醉酒後他為什麼不打同事,不打上司?為什麼將施 暴地點選在家裡,為什麼不拿自己的腦袋撞牆,卻瘋狂拿你的頭去撞牆?

閨蜜老公的那個農村,當地風俗好喝酒,不管男女。尤其春節,一年未見的親友趁機聯絡感情,聚集喝酒是常事。當她老公深夜微醺醺回來,沒想到他的老孃仍在等。

《不和陌生人說話》安嘉和:家暴是一種病,我不是家暴,我是愛家暴

《雙面膠》中一味維護母親的愚孝男,李

在老孃眼裡,兒子永遠未斷奶,出門聚會,總要千交萬代“早回來,別喝太多酒”。當看到兒子喝的滿臉通紅,腿打晃,又加上怪罪兒子某件事揹著她,氣不順的老孃,對兒子一頓哭訴捶打,直到累了才情緒平息。這個過程持續有20分鐘,連閨蜜都覺婆婆小題大做,但她的老公始終到底沒有一句反駁解釋。在老孃歇斯底里捶打的過程中,他就那樣坐在凳子上,如一尊磐石,低著頭,護住頭,做到了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將傳統的“孝”道發揮到極致。

但你別以為,對待這樣的老孃能忍氣吞聲,肯定是家暴絕緣體。錯了,在“愚孝”兒眼裡,不問老孃對錯,誰惹老孃不開心那就是沒孝道。

《不和陌生人說話》安嘉和:家暴是一種病,我不是家暴,我是愛家暴

閨蜜的老公,在某次酒後倆人的爭吵中,竟然掄起胳膊,攥緊右拳,朝她的臉狠狠捅去,一拳一拳,直揍得對方鼻青臉腫,睜不開眼,沒一絲反抗的力量。事後,他悔恨解釋說,從小受欺負的經歷讓他紅了眼,完全控制不住情緒,妻子成了他的洩憤物件,他只想釋放擠壓的情緒。

“你是我見到的最好女子”,可對比他對待老孃和妻子的截然不同,你就會明白:老孃是老孃,你在他眼裡無足輕重,他的孝,

不過是毫無原則的愚孝罷了。

酒精,永遠不能成為他打你的藉口!

面具3:你被打為什麼不離婚?竟然和渣男糾纏那麼久?

看了《中國反家暴紀事》後,深深感嘆,有時候離開家 暴男,是一條血 淋 淋的不歸路。

《不和陌生人說話》安嘉和:家暴是一種病,我不是家暴,我是愛家暴

董珊珊結婚照

2009年,

董珊珊被家 暴致死案

轟動一時。

北京姑娘董珊珊,認識了王光宇,她以為那個高大威猛的男人能為她遮風擋雨,沒想到婚後那些疾風暴雨全都由他帶來。

婚後5個月,董珊珊帶著全身淤青渾身傷痕,逃回孃家。但董珊珊很快被挾持回去,她的母親報警,但被認為家務事未得到及時處理。

婚後8個月,董珊珊直接被送進醫院的重症監護室,那時她遍體鱗傷。

《不和陌生人說話》安嘉和:家暴是一種病,我不是家暴,我是愛家暴

她的診斷書中這樣寫道:“

腹膜後巨大血腫,頭面部多發挫傷,多發肋骨骨折,肺挫裂傷,四肢多發挫傷、淤血。”

醫生說,她的肚子鼓起老高,

像個將要生產的孕婦。她的肺部有大面積的挫裂傷,

好像被一群人打過的那種感覺。但其實,董珊珊已被家暴到五臟六腑挫裂傷,只是丈夫王光宇一個人的暴行。

美國密歇根州的一項調查表明,遭受嚴重虐待的女性中,有59%的人有心理問題。

遭受多次毆打和家暴的董珊珊,婚後不久,便患上了重度抑鬱和焦慮,曾兩次自殺未遂。她曾多次離家出走卻又被丈夫找到,也曾到法院起訴離婚,卻又在丈夫的威逼恐嚇下撤訴。僅僅步入婚姻10個月,美好的生活還未展開,26歲的董珊珊便被家 暴致死。

《不和陌生人說話》安嘉和:家暴是一種病,我不是家暴,我是愛家暴

當一次次受傷,當意識到自己被家 暴,誰不想離開家 暴男?

只是離開前需要權衡的利弊關係太多:婚齡長短,感情基礎,孩子年齡及個數,經濟來源,文化因素,甚至就業,住房,傳統觀念和糟糕的社會支援,逼近的恐嚇以及暴力威脅,都成了受 暴者反覆權衡,只能原地打轉的因素。

在此不得不提,女性朋友萬不可輕易放棄自己的工作,即使因為家庭孩子不得不放棄,也一定不要放棄婚姻中自我成長的力量,

那是你的底氣和支撐力,儘管它如剛破土的小苗一樣弱小

面具4、控制你是因為太愛你,打你是太在乎你?

不得不說,控制從來不是真愛。真愛應該是溫柔的,體諒的,是一種推己及人,讓人很舒服的包容感和幸福感,而婚姻應該是真愛的保護傘。但現實中,有多少婚姻成了施 暴者的掩護傘。

《不和陌生人說話》安嘉和:家暴是一種病,我不是家暴,我是愛家暴

《不和陌生人說話》

《不和陌生人說話》中,安嘉和最終選擇了自殺,自殺前她對妻子梅湘南說了一句話“

我愛你

”,多年前看到這句話,曾為他的至死不渝的深情所感動。但若干年後再看,

那不過是為自己的罪不可恕,換取觀眾同情的鱷魚眼淚。

梅湘南被安嘉和追求3月後,毅然決定嫁給他,她對閨蜜說,“他抱著我的時候,我全身有種被融化的幸福感”,她的閨蜜從梅湘南輕快腳步裡,從掩飾不住的眼神裡,體會到愛情可以讓人脫胎換骨,有一秒鐘她動搖過一輩子獨身的決定。

但安嘉和極度控制的愛,讓梅湘南莫名其妙受到了家暴,他的愛是變態的。

《不和陌生人說話》安嘉和:家暴是一種病,我不是家暴,我是愛家暴

得知梅湘南初中時曾被強bao過,新婚才幾天,因為一個懷疑,一句言差語錯,疑神疑鬼的安嘉和,第一次家 暴妻子。因為愛著對方,梅湘南原諒了他的暴 行,只是倍感委屈說了一句“你怎麼可以打人呢?”

又一次,作為老師的梅湘南家訪回來晚,安嘉和懷疑妻子有外遇,質問“你是不是有和男人說話的愛好”,當妻子辯解,他覺得挑戰了自己的權威,暴打妻子,將她的肋骨打斷幾根。看著奄奄一息躺在地上的妻子,安嘉和一邊揩著臉上的血 痕,一邊喃喃自語“敢跟我頂嘴”。

如同影片《小偷家族》裡的那句臺詞:“

如果說愛你還要打你,那他一定是說謊,愛你,就會緊緊地抱住你。”

清醒吧,他口口聲聲說的愛你,不過一句謊言罷了。

寫在最後

大多數女子邁進婚姻的初衷,不過想和他“攜子之手,與之偕老。”但婚姻卻成為自己的墳 墓。越來越多的經歷和閱歷給我們一些啟示。

1)

家有女兒,固然要富養,但這個富養不光要讓她物質充裕,精神豐盈,更要灌輸她“人

有惡”的觀點。

別一味相信美好,身邊惡 人本來多,如何分辨是關鍵。

2)

女孩該記得,最值得信賴的永遠是自己。

一生的幸福別輕易託付給別人,更別為家庭孩子,做一味妥協付出的人。遇到良人還好,如遇不淑,你的付出成了對方眼中的自作自受,自我作 賤。

《不和陌生人說話》安嘉和:家暴是一種病,我不是家暴,我是愛家暴

3)

婚前帶上你的眼睛,用心考察他的原生家庭。

從他父母的相處模式,家庭和諧,與鄰里關係中,去判斷他是否可嫁。你的婚姻模式往往是他原生家庭父母婚姻模式的延續。

在此,筆者深有感觸:如果他家貧,父母能力又弱,導致大人孩子常年受欺,這個家庭出來的男孩往往心理有障礙,不健全,你基本可以放棄不嫁。

4)

姐妹們,如遇家 暴,拋棄“家醜不可外揚”的傳統觀念,別再姑息

。家暴有長期性,反覆性的特點。你的縱容往往帶給自己更大的暴風雨。

加拿大一項研究表明:當一個受暴女性終於拿起電話,報警求助時,她此前受暴的次數平均已多達35次。

《不和陌生人說話》安嘉和:家暴是一種病,我不是家暴,我是愛家暴

第一次家暴後,明確表態,讓對方知道你的底線。多次家暴後,儘量保留證據,以備不測。《中國反家暴紀事》中,不少同胞被家暴二十多年,但在調查取證時很難,以致多年身心傷害得不到合理保護。

4)忍受家暴也不離婚,只為了孩子能有一個完整的家,你可曾想過,

從小被父母棍棒教育,或長期目睹家暴的孩子,更大機率成為婚姻施暴者,這個機率是正常家庭中孩子的3倍。

……

總之,暴力就是暴力,不管發生在哪裡。

別再用愛、用家務事這些話來否認家 暴、弱化家 暴。

正確認識家 暴,減少誤區,是掙脫它的第一步。

別讓女性在家暴中被淹沒,婚姻

,本不該是一場女性的冒險。

推薦閱讀:為什麼她忍受家暴那麼久?《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女主的經歷是答案

生活就是照妖鏡,在情感故事中領悟成長。

「涓涓意念,終匯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