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人到了一定年紀,就會懂得真正決定生活質量的,其實是家庭

菜單

人到了一定年紀,就會懂得真正決定生活質量的,其實是家庭

在《教養的關係花園》一書裡,畢淑敏說過這樣一段話:

“要學會和我們的父母親密無間,傾聽而不唯命是從;

和我們所愛的人唇齒相依,緊密而不混淆;

和我們的孩子亦師亦友,慈愛而不包辦。”

好的家庭關係,都自帶分寸感。彼此關愛,互不干涉;彼此獨立,保持尊重。

真正的愛,從來不是改變對方,而是彼此尊重。

心理學大師海靈格就曾強調:好家庭,一定要有界限感。

人到了一定年紀,就會懂得真正決定生活質量的,其實是家庭

作家卡爾維諾評價《老實人》時說:

“它最令我們欣賞的,不是它的諷刺,也不是它顯現的道德觀和世界觀,而是節奏。

一系列不幸事故、懲罰和屠殺……使讀者感到一種神采飛揚和野性的生命力。”

所謂的生命力,是經艱難險阻卻不退縮的韌性,亦是歷滿目瘡痍卻不絕望的蓬勃。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地度過,每個人都免不了捲入漩渦,陷入泥潭。

區別在於,是奮力支撐自己繼續向前,還是輕易向命運束手就擒。

人到了一定年紀,就會懂得真正決定生活質量的,其實是家庭

陳果說:

池塘的水,當它很靜的時候,往往汙泥什麼的都沉澱了,你能夠一眼看到底。

同樣的道理,一個人內心很沉靜的時候,看東西,往往一目瞭然。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里,有太多人忙於奔命。

為了房子、車子、票子、位子,將自己變成高速運轉的機器。

在滿滿當當的日程裡,甚至不能慢飲一杯熱茶,靜聽一場秋雨。

於是在熙熙攘攘的焦灼中,變得越來越迷茫和無所適從。

人到了一定年紀,就會懂得真正決定生活質量的,其實是家庭

特別喜歡《我的前半生》中的一句話:

“沒有人會成為我們永遠的避風港,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庇護所。”

別人給的終會是失望,握在手裡的本事才是真正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