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與人交往不要太自閉,改變這兩2種習慣,輕鬆拉近與他人的距離

菜單

與人交往不要太自閉,改變這兩2種習慣,輕鬆拉近與他人的距離

莫言在《晚熟的人》中說過這樣一段話: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並且是被劣人催熟的。後來雖然開竅了,但他仍然善良與赤誠,不斷尋找同類,最後變成最孤獨的一個人。”

當人人都追求出名趁早時,莫言卻說自己更喜歡晚熟。

《晚熟的人》是莫言獲得諾獎後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其中大多數都是他的親身經歷,他是個會說故事的人,透過小說中的故事,他向我們傳遞著溫暖與愛

《晚熟的人》與人交往不要太自閉,改變這兩2種習慣,輕鬆拉近與他人的距離

與人交往不要太自閉,改變這兩2種習慣,輕鬆拉近與他人的距離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半杯水”的故事。

同樣半杯水,在樂觀的人眼裡,就是竟然還有半杯水!在悲觀的人眼裡,只有半杯水了。情緒狀態不同,對同一件事的反映也就不相同。

與人交往不要太自閉,改變這兩2種習慣,輕鬆拉近與他人的距離

“半杯水理論”藏在生活中每個角落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感覺:

時而說起話來滔滔不絕,和別人相處也是八面玲瓏,得心應手。

時而沉默寡言,多說一個字都覺得累,和別人相處恨不得劃一條“三八線”,掛上一個“休息勿擾”的牌子,把自己鎖在一方小天地裡。

最近,有一位學員諮詢我,她經常在這兩種狀態下來回切換,就像神經病似的,常常覺得自己一會是熱愛生活的姑娘,時而覺得自己是個喪喪的怨婦。

與人交往不要太自閉,改變這兩2種習慣,輕鬆拉近與他人的距離

其實,聽她描述自己,何嘗又不是在描述身邊的你我他呢?

歸根結底,她描述是一種生活狀態,而生活狀態說的就是情緒的外化表現。

為什麼我們有情緒起伏呢?時而外向活潑,時而內向自閉呢?

情緒的問題也是一個關於心理界限的問題,這個心理界限,我麼稱之為“舒適圈”。

在你的舒適圈內的時候你覺得揮灑自如,在你舒適圈外的時候,你就會產生一種警惕緊張,然後繃著的狀態放不開。

你如果在學校或者單位裡面沒朋友,跟大家之間關係不鹹不淡的,你就會很在意你的一舉一動,會很在意別人的看法,你對別人的反應不確定。

這個時候你就會很緊張,不知道怎麼做,別人會怎麼看,最後會變得自閉。自閉就是你想要去逃避這種壓力感,你就容易自閉和獨處。

與人交往不要太自閉,改變這兩2種習慣,輕鬆拉近與他人的距離

人一旦進入這種狀態,就會在潛意識裡關閉與人的交流渠道,無論是語言,眼神,還是肢體,最常見的一種狀態時,抱著手機沒完沒了的看,營造一種“我在這裡,也在社交”的假象。

封閉的交往,我們往往稱之為“不合群”,自己的這種感覺越強烈,感受到的心理壓力就越大,往往表現的會越不合群。

我們常常說正能量,一個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的人在與人交往的時候,散發的就是正能量,正能量是一種看不到,摸不著但是卻強烈存在這的一種感受,通常表現為有目標,有毅力,能堅持。

我們將散發正能量的人所處的狀態稱為積極的狀態。這樣的人活得往往心理自在。

與正能量相反的就是負能量,也就是流行語所說的很喪,表現方式有很外顯的,比如嚎啕大哭,牢騷滿腹。有相對平和的,比如:不知道自己活著有什麼意義,迷茫,沒有方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我們將散發負能量的人所處的狀態稱為消極的狀態。這樣的人往往活得很自閉,很壓抑。很難感受到內心的自在。

消極狀態下的人在獨處的時候,是封閉給自己看,而在人群中時,會將這塊封閉區域不自覺擴大,形成一個獨立的空間,這個空間只有他自己的情緒和意識,別人進不來,管不了。

與人交往不要太自閉,改變這兩2種習慣,輕鬆拉近與他人的距離

如何一直保持積極的狀態?

01

創造一個心理舒適區

我有一節課跟大家講過,如何去欺騙自己的大腦,比如你去一個酒吧裡面,你去酒吧的第一件事情應該是幹嘛?應該是首先儘可能地去跟跟酒吧的工作人員去打招呼,然後隨便聊幾句,這個時候你的行為會告訴你的大腦,你跟這個酒吧是有聯絡的。

當你進入一個陌生、不熟悉、不適應的環境時候,這個時候人是最缺安全感的,需要讓自己覺得被人認可和接納的感覺,你才能慢慢地把自己放鬆下來。

如果你進入一個陌生環境,你又不知道大家對你的認可度,這個時候你就會很緊張。

比如有的人在美女面前說話會緊張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因為女生顏值太高了,我不確定我的形象,我的表達對方會不會接納我,所以你很容易繃著,然後又很在意對方對你的看法,如果對方對你的看法不好,或者拒絕你,你就更加擔心和陷入情緒化。

與人交往不要太自閉,改變這兩2種習慣,輕鬆拉近與他人的距離

為什麼你現在跟別人相處處於自閉?因為你在這裡你找不到歸屬感,找不到歸屬感就不會有主人翁意識,你就不願意付出。

02

尊重別人 接納別人

你不願意跟同學來往,是不是覺得他們很Low,不值得?

當你覺得別人不值得的時候,別人一定也覺得你不值得。

有個神秘學說法叫回流,類似於報應。

江蘇崑山的龍哥反殺案,大家有印象吧,龍哥這個人,他的結局會是什麼樣?他的結局是不會變的,不被這個人反殺以後會被另外一個人反殺。因為他一直在對外去投射不好的能量。

與人交往不要太自閉,改變這兩2種習慣,輕鬆拉近與他人的距離

你對人家都這麼嫌棄,你都覺得人家不值得交往,自然就不會在群體裡找到歸屬感,你找不到歸屬感就不會有主人翁意識。

比如在寢室裡面,別人的地方了髒了亂了你會去幫他整理嗎?別人睡過頭了沒吃飯,你會去給他帶飯嗎?——不會的。

所以真正的問題是你自己心裡面不去接納別人,你都不願意去跟別人來往,你老覺得覺得自己了不起,你說你自己能不自閉嗎?這是一個心態上的問題。

03

不要將自己與他人比較

人生中有90%的苦難,來源於和別人的比較。

我們要接受這樣一個事實,我們生而不同,但是卻生而獨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魅力。

我們可能羨慕別人有一個好口才,我們可能羨慕別人有一個曼妙的舞姿,我們可能羨慕別人有一個美妙的嗓音。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羨慕別人的時候,別人也在羨慕你。

雖然以上的優勢你都沒有,但是你寫的一手好字,做的一手好菜,這些都是你的閃光點,卻日常性的被你忽略。

用己之短,比人之長。是最愚蠢的做法。

積極狀態的人,看起來平和而自然,不是浪費時間與人做比較,因為你最大的對手永遠是你自己。

永遠記住,你不必別人差什麼,人活一輩子,就是在活一個心態,你自卑,你自閉,你覺得不如別人,在這種狀態下人很容易自甘墮落。

不去比較,與自己和解,也與他人和解。

與人交往不要太自閉,改變這兩2種習慣,輕鬆拉近與他人的距離

如何拉近與人的距離感?

01

主動,邁出第一步

距離,指的是兩個物體之間的長度,在心理上,指的就是兩顆心之間的空隙。

要縮短這個距離,就要移動這兩個點,但是我發現,人與人交往過程中,往往都難以主動。

過年過節,他不給我發信息,我絕對不會給他發。這樣顯得我多沒面子。

同事有一個數據一直出問題,你明明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但是就不說,這樣顯得我多廉價。

你邁不出那主動的一步,就沒有體會友情,愛情,親情的美好之處。

在與人的交往中,你計較的越多,得到的往往會越少,你計較的越少,得到的東西反而越多。

與人交往不要太自閉,改變這兩2種習慣,輕鬆拉近與他人的距離

02

將心比心,用真情換實感

總結一句話,那就是將心比心。

人心隔肚皮,有人這樣說。說的是人心難以揣測。

還有一句話,叫做人心都是肉做的,說的是人心的揣摩存在一個規律,那就是人性。

當你持著將心比心的態度,去對待身邊的朋友同事時,一些無形的距離自然會在無形之中被縮短。

你平時比如在寢室裡面,你有什麼好吃的、有什麼好玩的東西,你想著點人家。你在寢室裡面雖然關係不一定特別好,但是你們總要交流的。

當你遞出一份好吃的,釋放的是一份善意,人們總喜歡真善美,會樂於接受。

當同事正在苦於選擇哪個冰箱價效比更高的時候,善意的給出建議,我家用的是哪個牌子的,覺得平時比較節能,幾年了也沒出現過問題,我感覺這個牌子挺值得信任的。

當你給出一份建議,傳遞的一份價值,人們總喜歡溫柔的,美好的東西。

與人交往不要太自閉,改變這兩2種習慣,輕鬆拉近與他人的距離

你只要稍微能夠去給人家帶來一些價值,當然不是去討好,你做出一些別人可能他也需要的東西。

在平時的生活中,大家都想著有什麼好玩的,有什麼好吃的,有什麼經歷可以分享?你如果有這個東西就分享出去,帶著別人一起,大家都覺得這個事情好玩,然後就一起去做。

你自己把自己搞自閉,是你沒把你的心開啟。

你越自閉越覺得其他人疏遠你,你越覺得其他人疏遠你,別人就越會疏遠你,時間長了之後你的性格、你的價值觀、你的情商你的各方面東西都會退化。從現在開始改變還來得及,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專欄,相關問題持續更新中。

與人交往不要太自閉,改變這兩2種習慣,輕鬆拉近與他人的距離

莫言的話總是這麼精闢,觀察生活中的細微小事,從而寫出戳入了我們內心深處的文字,所以他的文字才能贏得我們的共鳴,他的小說才能受到眾人的崇敬與敬仰。而寫到這兒,我也很有必要給大家推薦他的新作《晚熟的人》了。

與人交往不要太自閉,改變這兩2種習慣,輕鬆拉近與他人的距離

莫言短篇小說集《晚熟的人》是一部讀懂人性的佳作,是莫言獲諾貝爾獎之後的首部作品,於2020年出版。由12個故事組成。整體上屬於現實主義題材,作者本人也參與到了其中,刻畫的是當代農村社會的眾生像,很貼近生活。

莫言花費了八年時間才將其完成,他將自己大半輩子的人生智慧與閱歷全然寫在了書中,毫不吝嗇地跟我們分享。我們可從書中學來智慧,將人性研究透徹。

與人交往不要太自閉,改變這兩2種習慣,輕鬆拉近與他人的距離

《晚熟的人》是一部讀懂人性的佳作,莫言為何花費了八年時間才將其完成?全在於莫言費了許多心血與精力,越是榮獲此獎,越是在乎質量而非數量;也可以說,莫言將自己大半輩子的人生智慧與閱歷全然寫在了書中,毫不吝嗇地跟我們分享。細細思索,我們每個人都可從書中學來智慧,都可將人性給研究透徹。

《生死疲勞》:諾獎得主莫言代表作,一部蘊含著能讓莫言拿到諾貝爾文學獎的秘密的小說,這是大家對這本書的評價。他用各種幽默風趣描述和通俗易懂的方言,透過轉世輪迴的方式,用動物的視角去寫了當時社會的風俗人情,和人們細緻入微的生活習慣跟社會風貌。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悅然說過:“莫言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但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並不一定會的諾貝爾獎,當莫言用魔幻現實的手法,豐富的想象力和大膽地對人性的探索來講故事後,他就成為了世界級作家。

如果感興趣,點選下面商品卡,即可購買:

與人交往不要太自閉,改變這兩2種習慣,輕鬆拉近與他人的距離

AX31正品 生死疲勞 晚熟的人 莫言諾貝爾獲獎者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