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人,再窮,也要有兩個“底線”

菜單

人,再窮,也要有兩個“底線”

人,再窮,也要有兩個“底線”

文/北島

-

成年人的體面,往往離不開“錢”字。

張愛玲曾寫過一個故事。

男人落魄後,投奔自己的親戚,因為一點小事和親戚大吵一架,男人氣憤地拉著自己的妻兒上了樓。

看著男人上樓,親戚無動於衷,因為他們知道,男人餓了自然會下樓。

聽起來有點心酸,但現實生活中的道理的確如此。

人們常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的生活誰也沒辦法忍受,所以很多人在窮苦之際,總希望自己能鹹魚翻身。

但想翻身,也是要有條件的。

只有守好這兩個“底線”,一個人才能翻身,越窮越該明白。

人,再窮,也要有兩個“底線”

人,再窮,也要有兩個“底線”

認窮但不能認命

曾聽過這樣一則故事。

一輛火車上,一個男人在吐槽自己生活不幸,家中母親患病,而他剛好失業,無奈只能打散工掙錢。

有人給他說:“為何不嘗試做生意?”

男人說:“做生意要成本啊,借錢的話誰知道什麼時候能還清,擔不起這個風險。”

又有人建議他:“何不學個手藝?”

男人又是一聲嘆息接著說:“學手藝要時間啊,我現在著急用錢,哪有時間?”

還有人建議他:“何不嘗試重新找個工作?”

男人無奈地說:“母親需要人照顧,實在騰不開身。”

說完,男人長嘆一口氣,無奈地說:“可能,這就是命吧。”

這真的是命該如此嗎?

也許不是,而是因為他認了窮也認了命,這才一直沒有辦法逃脫命運的牢籠。

說起來,不是命運將他限制住了,真正限制他的,是他自己。

人,再窮,也要有兩個“底線”

正如心理學中,有一個名詞叫做“跳蚤效應”。

幾隻跳蚤被關在一個容器中時,時間久了,他們會忘記自己能跳很高,就算開啟容器的蓋子,它們也沒辦法逃脫。

這種內心給自己設限,從而導致有可能的事真的變成不可能的現象便被稱為“跳蚤效應”。

而打破“跳蚤效應”的關鍵,便在於可以認窮,但不能認命,自己認窮是直面現實,可認命等同於給自己設限。

窮,只是每個人一生的某個階段,並不會貫穿一生。

可一旦自己形成錯誤認知,什麼都不敢做,什麼都不敢嘗試時,人窮志短,也只會讓自己貧窮一生。

人,再窮,也要有兩個“底線”

不義之財不可取

很同意微博上的一段話:“那些用算計賺到的錢,費盡心機所佔的便宜,未來都會以另一種方式讓你償還。”

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有位男人預感到自己時日不多,便將自己的財產和兒女託付給最好的朋友孫先生,沒想到,男人撒手人寰後,孫先生將這件事拋之腦後。

人,再窮,也要有兩個“底線”

他將男人的兒子送到了福利院,將男人的財產全部據為己有,憑著這些財產他一度風光,順利娶妻生子。

但他的孩子因為從小家境優越,卻沒受到多少教育,只學了父親的自私自利。

於是,孫先生還未年老,孩子們就吵著分家,不僅讓孫先生焦頭爛額,更是在其年老後無一人願意承擔贍養的責任。

常聽人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人這一生,都在為自己的行為買單,尤其是拿了不義之財之後,收穫的是錢財,可丟失的可能是比錢財更重要的東西。

好比有些人,有借無還,借錢時和朋友稱兄道弟,還錢時各種推託。

到了最後,便宜也許能佔到,可自己失去的,卻是願意在自己危難之際伸出援手的真朋友,這才是真正的得不償失。

所以,人再窮,也該明白不義之財不可取,只有守住這個底線,不讓自己丟了良心,之後的路才能越走越順。

否則當下的榮光,也許需要自己日後付出更大的代價。

人,再窮,也要有兩個“底線”

人,再窮,也要有兩個“底線”

從某種角度來說,談錢,其實就是談一個人的生活觀。

有的人沒錢不想著掙錢,反而抱怨命運不公,不懂得和現實抗爭的結果,只會是被時代的浪花衝散。

說起來是不努力掙錢,但其實是不努力生活。

包括那些為了掙錢不擇手段的人,看似是用另一種方式成就自己,但若是選取的方式違背了良心,最終仍舊需要自己去為行為買單。

每個人都不想窮,但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富,究其根本,是有些人對人生的認知出了問題。

一個人,只有腳步穩當,才不至於爬得越高摔得越慘;一個人,只有懂得接受現實卻不認命,才能妥善解決現實問題。

人生,沒錢不可怕,可怕的是丟了骨氣,失了做人的原則。

—END—

人,再窮,也要有兩個“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