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很少“發朋友圈”,十有八九是這幾類人

菜單

很少“發朋友圈”,十有八九是這幾類人

何所歡,兩性情感心理學寫作者,寫有情的故事,有趣的陌生人,有料的知識。

很少“發朋友圈”,十有八九是這幾類人

作為“社交媒介”的一部分,朋友圈能夠向我們的好友圈中呈現出許多東西。

你發的動態,照片,生活記錄,情感分享等,都會成為他人評價你、分析你性格的一部分參考依據。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組投票:

線上相親時,你是如何瞭解你的相親物件的?

其中投票排在前三位的是:看對方的朋友圈動態,跟對方聊天時的感覺,看他的微信頭像。

在沒有面對面交流的機會的狀態下,人們只能透過去觀察你的朋友圈,然後分析你這個人。

當然,有人願意發朋友圈動態,也有人不願意發。

我的好友圈裡面,有幾個人,每天會發十幾條甚至幾十條朋友圈動態;從吃飯,工作,感情,家庭等,他們熱衷於分享。

也有幾個人,上一條朋友圈還停留在幾年前。

那麼,那些不願意發朋友圈動態的,到底是哪些人呢?

很少“發朋友圈”,十有八九是這幾類人

-01

認為生活是自己的,跟他人無關

有一類人不發朋友圈,是因為他們不願意被別人打擾,也不希望被別人過度關注。

自己的生活,想怎麼經營就怎麼經營,怎麼快樂就怎麼過下去。

而一旦發了朋友圈,就意味著要跟被人打交道,要被別人得知自己的生活現狀。

與熱鬧的社交,複雜的人際交往比起來,他們更願意享受自己的生活。

悄悄地生活,一點點朝著理想的生活狀態前進;無論悲或喜,都跟別人沒什麼關係。

一個讀者給我留言,分享了他不願意發朋友圈的經歷:

他之前挺喜歡分享生活,發朋友圈動態;但某天,他在朋友圈裡曬了自己新買的車。

然後,就被圈子裡的幾個人嘲諷。

儘管他能感受到,那是他人的嫉妒心。

可那一次經歷,他再也不願意發朋友圈了。

因為沒有幾個人願意看到你過得好,當你過得比別人好的時候,他們就容易嫉妒你。

很少“發朋友圈”,十有八九是這幾類人

那次經歷之後,他關閉了朋友圈,也懶得再去看朋友圈動態。

你要明白一件事:

真正的朋友,很少會在網路上過度關注你,因為他們在現實中關注著你;

而那些在網上盯著你一舉一動的人,也未必是真心在意你,而是看你什麼時候“過得不好”。

很少“發朋友圈”,十有八九是這幾類人

-02

得不到迴應,也就沒了發朋友圈的興趣

心理學上認為,人的每一個行為背後,都藏著某種目的(動機)。

發朋友圈動態是一種什麼行為?

是分享欲,是表現欲,是希望將自己的生活、感情、思想拆開,展現給大家看。

因此,既然有了分享,自然渴望獲得關注和認同。

有人是這樣的狀態:

發了朋友圈動態後,就拿著手機不斷重新整理,試圖看到有沒有人給自己點贊,評論;如果他始終等不到迴應,那就會感到失望。

要麼灰溜溜地刪掉動態,要麼就打消了他再次發朋友圈的興趣。

很少“發朋友圈”,十有八九是這幾類人

這種心態,有點兒像你追求喜歡的人。

當你追求喜歡的

人時

,你希望得到迴應,能看到明確的“進度條”。

可是,你努力了很久,付出了許多,對方卻遲遲沒有給你任何迴應。

這個時候,你還願意繼續追下去嗎?

恐怕很多人都會選擇放棄,畢竟不計較成本,得不到任何回饋的感情,沒有任何意義。

有些不願意發朋友圈的人,也是如此。

因為得不到迴應,沒有人關注自己,所以他就沒了興趣。

很少“發朋友圈”,十有八九是這幾類人

-03

不需要營造自己的人設

我有一個朋友,因為職業的原因,他的朋友圈好友都是一些領導。

作為一個體制內選手,他根本就不敢發朋友圈動態,即便發動態,也要謹慎再謹慎。

不能發偏激的東西,不能發太主觀的意見,不能發太閒散的內容,還不能隨心所欲發自己的生活,感情,家庭等。

正因為要考慮太多,發個朋友圈還要經營人設,所以他乾脆就不發了。

想說什麼,想抱怨什麼,想發表什麼看法,就去沒人認識自己的地方發。

少了擔憂,少了瑣碎,少了絞盡腦汁。

更重要的是,有些人就是“熟人恐懼症”。

在熟人面前,發任何動態,都感覺到內心有不適感。

你明明想找個樹洞,碎碎念一番,卻被別人盯著,你肯定不願意吧?

很少“發朋友圈”,十有八九是這幾類人

當你宣洩情緒時,別人並不能做到感同身受,沒有人會理解你,安慰你。

他們只會勸你:“別生氣,別難過,原諒他吧。”

可未經他人苦,憑什麼勸別人善良呢?

人的悲歡並不相通。

看著你過得好,幸福又有錢,別人會嫉妒;

看著你過得不好,他們在背後冷嘲熱諷,笑得開心。

人啊,確實挺矛盾的。

但無論如何,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快樂,才是永恆的,才完全屬於自己。

很少“發朋友圈”,十有八九是這幾類人

今日話題:

關於朋友圈,你是什麼心態?

(文章配圖來源網路)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何所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