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一段《繩子》引發的冤案:莫泊桑在批判現實,也在劍指人的內心

菜單

一段《繩子》引發的冤案:莫泊桑在批判現實,也在劍指人的內心

PART1 執念沒有對錯,結果卻有好壞。

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法割捨的執念,併為此竭盡全力。

比如,件件精打細算,只為攢錢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比如,時刻精進學習,只為拼出一份耀眼的事業;

比如,從不將就自己,只為遇到命中註定的佳偶;

……

更重要的是,無論這個執念看起來是多麼的不值得,甚至荒唐可笑,它是由心而發的想法,在靈魂深處有著不可撼動的位置。

但執於一念,如果太重太深,難免缺乏理智、盲目投入,而孤注一擲的後果,就像飛蛾撲火,註定是一場悲劇。

類似佛學中的“我執”,太過聚焦自我的想法和行為,在需要放下的時候,心中那個粗重的“我”會擋住其他可能的出路,殊不知,一切煩惱由此而生。

一段《繩子》引發的冤案:莫泊桑在批判現實,也在劍指人的內心

小說《繩子》中的奧希科爾納老頭便是如此。

這部字數不多的短篇是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莫泊桑的作品。

故事講述的是奧希科爾納被冤家誣告撿到一個錢包卻沒有物歸原主,當真相大白時,周圍人依舊不相信他是無辜的,為了自證清白,他不停地四處解釋,最後憂鬱而死。

但讀完你會發現,

執念本無對錯之分,但因為它被賦予的意義和現實性,才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有的人會因它疲憊不堪焦慮蔓延,有的人則因它春風得意激情滿懷。

總之,執念是發願於內心的真實想法,能未來可期,也會變成人生的障礙。

PART2 執念,有時就像線團,會越扯越亂。

心理學專家武志紅有說,沒有實現的願望,具有詛咒般的力量。

我想,這就是執念為何如此根深蒂固的原由吧,因為未滿足又慾望不減,所以才會使人不遺餘力地想要去實現。

換言之,

人們對尚未處理完的事情,會產生持續的熱度,就像懸在頭頂上的刀刃,不到拿下的那一刻,會一直關注它。

這就是所謂的蔡格尼克效應,卻讓奧希科爾納深陷執念的輪迴中,無休無止。

這個老頭,不過是在趕集時,剛好看見一段繩子被丟棄在地上,自覺不能浪費而放進口袋,恰巧這時,被之前有過嫌隙的馬具商瞧個正著,老頭只覺羞愧難當,在短暫的遮掩之後,便離開了。

然而,厄運正在悄悄地逼近他。

一段《繩子》引發的冤案:莫泊桑在批判現實,也在劍指人的內心

沒過多久,來自警察的一聲發問,“奧希科爾納老爹在這嗎?”,打破了人們午後的咖啡時光,也嚇到了坐在客店另一頭的奧希科爾納。

原來,他被那個冤家誣陷,說成是把別人遺失在路上的皮夾據為己有的小偷,可他無論怎麼辯白,都難以說服警察。

雖然沒有證據顯示他有罪,被暫時放了出來,但這樣一來反倒成了他的一塊心病,沒完沒了地沿街哭訴,表明自己沒有撒謊,可惜人們都不相信他。

甚至真正拾皮夾的人被找到後,也沒能洗清他的嫌疑,還給他平白增添了與那個人是同夥的罪名,人們把他們說成是“一個人拿一個人還”,故意行矇騙之術。

無中生有的遭遇,就這樣被強行定性,害得他不得不把理由編得更加充分、解釋得越加周密,但一遍遍地辯解,換來的卻是“瞧他,明明在說謊,偏偏要狡辯。”,被人取笑。

顯然,

那段繩子象徵著奧希科爾納堅不可摧的執念,如果沒能讓大家把對他毫無道理的猜測與偏見收回去,他是不會罷休的,

就像臨終昏迷之際,他仍在咕囔著,“一小段繩子……瞧,就在這裡,鎮長先生。”。

可惜的是,他並沒有覺悟到,面對顛倒黑白的人們,多說非但無益,還會平添更多的傷害,讓自己備受折磨。

而這正是莫泊桑想要批判的社會醜態——當時因戰爭導致的荒涼慘狀,也使得曾經的善良正義貧瘠枯索,墮落得面目全非,更加劇了老頭以憂憤收場。

他誤以為,只要自己再加把勁,再繼續講,說不定就能挽回清譽,可到頭來,拿出繩子非但沒能救他,反倒成了戒不掉的癮,使自己迷失其中。

一段《繩子》引發的冤案:莫泊桑在批判現實,也在劍指人的內心

因為,時代的悲哀是他無力改變的,而

在無法改變的事情上糾纏不休,就像線團,勢必越扯越亂。為此奔勞的執念,也會一下子變成不切實際的妄念,繼續堅持,只會一敗塗地。

所以說,如果在追逐執念的過程中,它只會令你湧起無限的悵然與困惑,生活也被搞得一團糟,精神狀態也幾近崩潰,最該做的就是及時止損。

因為,此時的執念已然變成了過度的慾望,明顯脫離現實,也不具備相應的能力和認知,會漸漸被生活孤立,有害無益。

PART3 執念,有它正確的開啟方式。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一旦執念成形,它就會住進心房,像親密愛人一般與自己相處。

但如果執念的等級上升到了“理想化情人”的層面,自己就會主動退居次位,甚至賣身為奴,只管一心為改變別人的意志以符合自己的意象而奔波。

好比那段繩子,它被奧希科爾納老頭一次次的拿出,就是在表達:

“這是多麼顯而易見的證據,你們為什麼還要認定我有罪?我反反覆覆地辯白,你們為什麼不能好好聽?”。

如同一個妻子在告訴自己的丈夫“應當要怎樣”,看似關切,實則背後藏著自己的欲求和不滿意。

若是對方沒能聽從建議,自己就會焦慮難安,這個時候,非但得不到積極的迴應,還容易與對方僵持不下,陷入相互較勁的地步,這就是奧希科爾納與其他人之間的拉扯之狀,為了執念精疲力竭。

而華人名導李安,卻剛好相反,他與自己的執念之間是相得益彰的關係。

一段《繩子》引發的冤案:莫泊桑在批判現實,也在劍指人的內心

導演李安

“有片拍就來勁,沒片拍就沒勁。”,顯然,導演夢就是他的執念,能學到某個新技術用到影片中,就會給他帶來快感,能做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效果,就會令他滿足。

可起初的不得志,卻讓李安選擇蝸居在家,給妻兒當起了家庭煮夫。

那時,全家的經濟來源僅靠妻子一人,雙方父母偶爾也會寄錢來救急,雖然日子過得辛苦,但妻子的全力支援,給了李安對導演夢始終如一的熱情和希望。

賦閒在家的六年裡,妻子的“我只是不管他,讓他獨處”,讓李安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餵養自己的夢想,在韜光養晦中,把頭腦中的執念續寫成了心中永恆的信念。

可以說,執念的正確開啟方式是,在屈於弱勢時懂得收斂,在機遇降臨時乘勝追擊。

換言之,執念不該像繃緊的弦,而應是富有彈性的海綿,能夠暫時負重壓縮,也能迅速喘息復原,不管遭遇多麼惡劣的窘境都不會把激情熬幹。

但前提是要有一個尊重、理解、包容和充滿愛與信任的環境,就如李安說的“要不是碰到我太太,我可能沒有機會追求我的電影生涯。”。

從《推手》、《喜宴》的獲獎,到後來的《臥虎藏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從黴運到出運,成為首位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的亞洲人,令人無比豔羨,但又不覺意外。

因為,很多時候執念不僅無害,還能助力心願成真,其中的秘訣是:

一個能落地的靠譜想法、一份窮追不捨的熱忱、一種收放自如的睿智和一處被容許實現的氛圍。

缺少任何一個條件,都難以成功。

一段《繩子》引發的冤案:莫泊桑在批判現實,也在劍指人的內心

就如,《繩子》中的奧希科爾納老頭:

他的執念不過是一隻“無腳鳥”,只能飛在空中,沒頭沒腦地來回盤旋;

為達目的,皆是苦澀的掙扎,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落與憔悴;

人們愚蠢和冷漠的浪潮洗刷了理智,致自己越是用力反抗越是束縛難解。

可以說,

執念不是水中月,縱然使出渾身解數也無濟於事,不是鏡中花,很美很誘人卻不真實,而是一片容納千萬變化的蒼穹,在那裡會有陰雲密佈的至暗時刻,也有撥雲見日的萬里晴空。

人生無常,不知道前方轉角處會遇到什麼風浪和險惡,如何靈活變通,才不會被執念纏住,如何實現,才能讓心底的執念有生根發芽長成大樹的可能,關鍵在於如何定義執念,才不會是一聲嘆息,一生悲涼。

願我們都能被執念滋養,赴一場春暖花開,以一顆平常心把執念從一粒沙慢慢沉澱出光彩,在滄桑中積聚力量,在驀然回首時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沒有失去,只有源源不斷的動力和信心。

一段《繩子》引發的冤案:莫泊桑在批判現實,也在劍指人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