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從魔都到“饃都”

菜單

從魔都到“饃都”

從魔都到“饃都”

隔一段時間,西安總能因為各種網紅元素成為熱點,曾經一度還甚至被貼上了“精分”和“饃都”的標籤。作為一個從魔都回來地地道道的西安人,在看了這麼多的分享之後,感覺也是有些話想說。(至少,不是每個西安人都喜歡吃饃)

掐5年的魔都生活好像漸漸遠去,但又似乎無時不在。。。。。

就拿最簡單的事情來講,以前回到西安總會吐槽便利店的缺失,如今也開始遍佈在各路街頭,雖然不是上海的711或者全家,有著我一眼就認識的logo。

但你知道那些年,對於在深夜加班的孩子來說,伴著便利店裡的燈光吃著關東煮或者來一碗泡麵都是黑夜裡最深的撫慰。

而現在,西安的便利店之於我,更像是和魔都一個小小的觸手可及的連線。

從魔都到“饃都”

雖然之前的20多年都生活在西安,但是摸著良心說,我對自己的家鄉沒那麼多瞭解,更談不上所謂的狂熱的喜愛。

和它朝夕相處,但似乎從未走進。

生活更多的存在於三點一線“家—學校—培訓班”裡,好奇心和探索欲是沉睡著沒被開啟的。

那時候真的是單純的生活在和這個城市沒有太多交集的時區裡,我可能記得走過的街巷、坐過的公車,五路口的天橋、小寨的百匯、鐘樓的新華書店。。。。。但是你要是問我哪哪好吃、哪哪好玩,還真是一時說不上來。

我常常和朋友開玩笑說,自己對魔都的瞭解可能都比土生土長的故鄉還多一點。

從魔都到“饃都”

所以,在回來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除了曾經熟悉的活動範圍,

我大多處於重新去發現、認識它的過程

。有時候甚至會覺得,它的發展變化節奏太快,快到讓我有些不認識,快到讓我覺得自己倒像是一個和本土還沒有融合太好的“新西安人”。

我並不希望這座城市永遠只活在自己厚重歷史的影子裡,也不希望它在為離迎合時代的加速變遷中變得面目全非而讓我認不出。

不希望熱門的地方愈加擁擠,寂寥的地方依舊落寞。

或許我們都需要時間,來好好認識自己。

從魔都到“饃都”

西安人的一天是從西安城牆開始的。散散步,溜溜鳥,吊吊嗓子,打打太極,推孩子出來曬太陽的,攙著老伴在城牆上遛彎的,咬著包子騎車疾馳穿過城門趕上班的…各種各樣的人間煙火故事在城牆腳下悄然上演,市井生活百態展示著一座城市的生命溫度。

某日傍晚,我和Z先生沿著南門城牆邊的順城巷慢慢晃悠。

城牆,總是有著瞬間讓你在偌大的城市之中安靜下來的力量,

在它旁邊似乎才覺得和這個城市離的很近。

順著城牆縱深的線條和身邊的人徐徐前行,彷彿可以一直這樣牽手走下去。

一路放眼望去,左手是青磚、老樹和落日餘暉灑下的光影,右手是各色私房菜創意餐館、酒吧、青旅民宿。你不會覺得突兀,也不會覺得嘈雜,和周邊的景緻倒是很好的融合。一不小心,可能還會邂逅不起眼的露臺,然後停下來,喝著小酒,聽著民謠或看著露天電影,

和對面的城牆隔空對望,心裡對它說一句:Hey,我真的回來了......

從魔都到“饃都”

@瓦舍的露臺

除了人們對於西安傳統印象裡的城牆,隨處走走的老西安街巷,似乎也多了一些小驚喜,比如蘆葦巷裡的“白日夢小館day dreaming”。酒館不大,有一個吧檯,3、5張桌子,簡單卻溫馨舒服。老闆是隨性率真的90後東北小夥,看不出來在西安已經呆了8年之久。

類似這樣的人和事越來越多的發生在這座“古城”裡,在歷史的脈動之下慢慢注入了更多新鮮但也讓人眷戀的氣息。

你不知道他因什麼留下,或許他很快也會離開,但至少曾經他在西安留下過一個夢,

也為許多深夜食客造了一個夢,當然,還有真實感。

從魔都到“饃都”

@白日夢小館

說實話“誰TM是因為餓才吃(喝)啊!“

多少人忙忙碌碌,不過是希望也有這樣一處可白日奔前程,晚上夢歸一小館的放鬆之地,不討好,任性活。

不管怎樣,還是喜歡長大

可以變得通透

可以自己掌控生活的節奏

做自己

去想去的地方

又或者,在想停下來的時候停下來。。。。

從魔都到“饃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