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城市文化品牌計劃—潼關,歷史上的必爭之地,舌尖上的肉夾饃

菜單

城市文化品牌計劃—潼關,歷史上的必爭之地,舌尖上的肉夾饃

“縱橫華媒國際”將推出“城市文化品牌計劃”,聚焦城市文化基因,承擔城市文化品牌發展的角色。

近日潼關上熱搜了,事情是這樣的,

有一家所謂的“潼關肉夾饃協會”將帶有“潼關”兩字的河南肉夾饃商家告上了法庭,要求賠償損失,

如果商家想繼續使用

“潼關肉夾饃”

商標,則需繳納近10萬元的費用。

城市文化品牌計劃—潼關,歷史上的必爭之地,舌尖上的肉夾饃

對此,國家智慧財產權局迅速做出迴應,稱“潼關肉夾饃”作為集體商標註冊的地理標誌,

其註冊人無權向潼關特定區域外的商戶許可使用該地理標誌集體商標並收取加盟費。

同時,也無權禁止潼關特定區域內的商家正當使用該地理標誌集體商標中的地名。

城市文化品牌計劃—潼關,歷史上的必爭之地,舌尖上的肉夾饃

今天,咱們就著這個熱點來聊一聊潼關,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

譚嗣同

有詩讚曰:

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城市文化品牌計劃—潼關,歷史上的必爭之地,舌尖上的肉夾饃

通往西北要道的潼關,位於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北,其北臨黃河、南踞山腰,扼守險要之地,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東漢建安十六年(公元212年),一代梟雄曹操欲統一北方,遂與馬超、韓遂在潼關大戰。

西晉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南陽王司馬模駐守關中,部將趙染投降前趙,欲西進攻打長安,雙方大戰於潼關。

五胡亂華、十六國並立期間,潼關更是大戰頻繁、數度易手。

城市文化品牌計劃—潼關,歷史上的必爭之地,舌尖上的肉夾饃

明代的潼關為軍事治所,不斷完善關城建設,在唐宋潼關城的基礎上重修關城,東、西、北三面城牆高五丈,南邊城牆最高處高達十丈。

整個城池周長近6公里,共建有6個城門,城內街道縱橫交錯。

城市文化品牌計劃—潼關,歷史上的必爭之地,舌尖上的肉夾饃

清朝康熙皇帝視察天下河山,從山西乘船渡過黃河進入潼關,在巍然的古城牆前面驚歎不已,即作《渡黃河潼關駐蹕》詩一首,稱其為“天下第一城”。

乾隆皇帝曾遊歷至此,不免感慨潼關之險峻,在城樓外橫額有鎏金大字“中華第一關”的御筆書法。

城市文化品牌計劃—潼關,歷史上的必爭之地,舌尖上的肉夾饃

關內關外、山上山下,有著很多風景名勝,逐漸形成潼關八景:

雄關虎踞、禁溝龍湫、譙樓晚照、道觀神鍾、中條雪案、秦嶺雲屏、風陵曉渡、黃河春漲。

老潼關肉夾饃

饃的特點是幹、脆、酥、香,肉的特點是肥而不膩。

傳說當年李世民吃過後連贊“妙、妙、妙,吾竟不知,世間有此美食矣”。

吃肉夾饃一定要配上鴨片湯,簡直美味極了!

城市文化品牌計劃—潼關,歷史上的必爭之地,舌尖上的肉夾饃

鴨片湯

其實是燴裡脊片,據說鴨片湯的名字頗有來歷,

在清光緒年間,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外逃往西安途徑潼關,

當地官員以當地特產進獻老佛爺,老佛爺食用後對燴裡脊片讚賞有加,說此菜極似御膳中的“鴨片”。

因此,潼關的燴裡脊片得名“鴨片湯”,一直沿襲至今。

城市文化品牌計劃—潼關,歷史上的必爭之地,舌尖上的肉夾饃

潼關醬菜

是傳統的潼關特產,最適合佐餐。

其選料講究、外形美觀、紅褐透亮、色澤鮮潤,酥脆鮮嫩、鹹中有甜、筍香濃郁、醬香撲鼻,

而且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粗纖維、糖分、氮化物、鐵、磷、鈣等營養成分。

城市文化品牌計劃—潼關,歷史上的必爭之地,舌尖上的肉夾饃

滷燒雞

潼關馳名小吃,是賁禿娃的招牌美食。

禿娃又名賁忠勝,年輕時遊手好閒,對染上了吸食鴉片上了癮,日子過得非常艱難,後友人蘇跛子大夫傳授給他滷蒸燒雞的製作方法。

於是他立志好學,與妻子創立潼關小吃店,專門經營潼關滷燒雞。

城市文化品牌計劃—潼關,歷史上的必爭之地,舌尖上的肉夾饃

他們家的滷燒雞最大特點是肉酥、味鮮、色美,博得當地顧客、各界人士以及外來客商的一致稱讚。

每日供不應求,更是遠銷國內各地,如河南、浙江、四川、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等地。

《中國風範》

是由縱橫華媒發起打造的一款融通中外展示中國城市文化的App平臺,以多語種精準傳播為核心,以傳承、傳播、弘揚中華文化為己任,立足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和現代社會發展實踐,面向海內外受眾,專注傳播策略和藝術,革新傳播方式與角度,致力於向全人類闡釋推介更多具有地方品牌特色物產、中國城市文化底蘊、中國人民精神特質、中國經濟社會力量、中國智慧與自信的優秀文化。

城市文化品牌計劃—潼關,歷史上的必爭之地,舌尖上的肉夾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