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保定筆記:走三環綠道

菜單

保定筆記:走三環綠道

保定筆記:走三環綠道

梁東方

三環有了綠道。

印象中,保定的綠道很少,連通往雄安新區也通往平原上並不多有的風景點的白洋淀大道旁邊都沒有,就只有滿城石井對面的山谷南側的山坡上,新修的旅遊公路邊有一段。為此很多騎車人和拍跑步小影片的人經常專程前往,就為了在那公路邊暗紅色的塑膠質地的綠道上走一走、看一看、照一照,以讓自己的自媒體平臺作品,至少在外觀背景上跟上時代的步伐。

現在好了,要建環城綠道了,東三環北三環的某些段落已經建好。週日的時候和父親一起坐了公交車,也去走一走、看一看、照一照。

從三環上的未來石開始,東側的綠地中的綠道在路邊高大的楊樹行列伴隨下,沿著更東邊的大學校園裡的醬紅色建築群落,一直向北縱深而去。過了深圳園也不改其建設規模和品質,而且還形成了三環路東側、西側都有綠道的格局。甚至北三環向東的高速引線兩側也有了綠道……

保定筆記:走三環綠道

雖然還都是沿著交通線的綠道,而不是沿著自然地理脈絡,比如河流湖泊森林的綠道,但在本地來說也已經是巨大的進步,令人欣喜的進步。

綠道上有人快步而過,走不遠就又快步而回;是為晨練者。有人揹著雙肩背,腳步沉穩,節奏感明確,像我們一樣準備走得很遠;是為週末遠足。在城市中,準確說在城市邊緣地帶能有這樣彷彿置身山野一樣的遠足路徑,誠不易也。

在這條綠道上,有人騎車,有人輪滑;有人獨行,有人結伴。公共設施在相當程度上直接造就了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則和人們的普遍心態掛上了勾,這就是物質基礎意義上的環境改造對人的影響。

塑膠的彩色路面,有彈性,有寬度,有距離——與鱗次櫛比的建築和交通繁忙的道路之間都有距離,不再是緊挨著快車道的慢車道,而是更安全,也有了屬於自己的環境的專門道路。

綠道的特點,在與機動車道分離之外,另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擁有了自己的環境。綠道兩側都是綠化帶,或者說綠道始終伸展在綠化帶中;偶爾還有起隔離與美化作用的土山,草木植被長椅垃圾桶齊備,具有了公園的性質。

保定筆記:走三環綠道

從此人們終於有了一條可以一直走下去走很遠的條狀公園。可以於行路之餘在這城市邊緣地帶尋一把椅子休息一下,回望一下一向總是匆匆的生活。匆匆的生活是因為生活總是匆匆,也因為道路上沒有讓你不匆匆的必要環境與設施。一旦有了,即使你沒有休息,也好像不再那麼匆匆。

我和父親擦乾淨了滿是露水的一條長椅,坐下喝水、聊天。吃自帶的零食;自帶的零食包括秋天買回來以後去皮晾曬而成的柿子球,包括每次出行都必帶的優質冬棗,還有適合老人牙口的花牛蘋果……

父親說起這座城市七十年來的變遷。當年那個懵懂無知的十五歲少年走出鄉村,走到開始大規模建設的城市裡來的一切還都歷歷在目。那時候西郊八大廠剛剛開建,未來城市的願景怎麼想象都不為過,一種蓬勃喜悅的氣氛始終籠罩在年輕人的身心之間。工餘去八大廠的工地上看看,看看穿著揹帶工裝的工人集體上班、下班集體去打球,就是活生生的新生活的標誌了。

以高大的廠房和林立的煙囪為榮的年代慢慢過去,滄海桑田,而今才變成了這樣在現代意義上的綠道上漫步的恰適。在同一個地方,社會進步對於個體的人來說是要付出時間代價的,這種時間代價的長短大小,有時候是幾年,有時候是幾十年。

保定筆記:走三環綠道

一個社會的進步,往往體現在一個個不起眼的細微處。細微處的一點點看起來不是很難的變化,都需要長期的物質積累與思想轉變。而從居民的角度出發的細節體驗,雖然微不足道,但卻是形成普遍的好感覺的至關重要的基礎,是讓人更愛自己的生活之地的重要理由。

保定的味道,源於過去在衚衕裡的熟練的生活者們營造的,由特徵明確的地方方言為紐帶的行為方式與飲食習慣諸因素共同構成的韻味。在全國的現代化潮流中,本地的發展出現了側身大城市之間的燈下黑式的滯後,如今的改變正是大家都在期待的。期待的成果是拆違的豁然開朗,也更是建設的與時代同步。三環綠道這樣的新規劃、新專案,對於提升整個城市的幸福指數,至關重要。

未來如果本地如果可以像深圳那樣擁有太行山中連線一座座山峰的山腰綠道,有府河邊、唐河邊的、一畝泉河邊的、瀑河邊的沿河綠道,有環西大洋水庫、環龍門水庫、環瀑河水庫的環湖綠道,綠道文化就會更豐富更與自然融合,更有氣質,形成更新迭代之後的保定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