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成長的邊界》:屠呦呦為什麼能成功?想得不一樣,才能做不一樣

菜單

《成長的邊界》:屠呦呦為什麼能成功?想得不一樣,才能做不一樣

世界上有許多的難題,許多頂尖科學家都解決不了,可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卻能夠將它攻破,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加拿大作家大衛。愛潑斯坦在《成長的邊界》這本書中告訴我們:“有一種人是把不同領域知識融合在一起的局外人,這種人才能夠創造心理解決問題,因為他們會使用不同的視角。”

也就是說,我們要勇於拓展思維邊際,擁抱生命的廣度和必要的實驗之旅,才能夠獲得非凡成就。

而這種做法也是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中國女性屠呦呦成功的根本原因。

《成長的邊界》:屠呦呦為什麼能成功?想得不一樣,才能做不一樣

以局外人的身份獲得專業成就

屠呦呦在群星閃耀的科學家陣營中屬於一個“三無教授”:沒有中國科學院的院士資格,沒有海外研究的經歷,也沒有研究生的學歷。

而且,屠呦呦領導的課題組攻堅的專案——瘧疾是全世界的難題,在她之前,其他科學家已經測試了240000種化合物卻沒有找到任何有效藥物。

自打1969年,屠呦呦接手課題組接受了中國中醫研究院抗瘧藥研究任務,,她沒有從常規的方向入手研究,而是從她熱愛的中醫藥歷史入手,領導課題組收集整理歷代醫籍、本草、民間藥方入手,編寫了640種藥物為主的單方,對其中的200多種中藥開展實驗研究,經歷了380多次失敗,同組的人一度非常灰心,可是屠呦呦沒有灰心,繼續嘗試。

突然有一天,屠呦呦想起一段歷史:公元四世紀的一位中國鍊金師曾經寫下了一個治療瘧疾的單方,使用的藥物來自青蒿。

這個想法一下子啟發了屠呦呦,她開始了實驗,一開始甚至在自己身上實驗, 終於在1972年從青蒿中提取了青蒿素,這一成就讓數億人免受瘧疾之苦,她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這還不算,前不久今年89歲的屠呦呦率領團隊驕傲地向全世界宣佈:新一代的青蒿素抗瘧組合再次戰勝了已經產生耐藥性的瘧原蟲,同時,利用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可以說,屠呦呦用老方法又一次解決了新問題。

這樣來看,她獲得成就的關鍵不是由於專業,而是由於博文涉廣,不斷拓寬思想的邊界,以局外人的身份,用以前的技術解決現在的問題,多方面尋找解決難題的鑰匙,勇於探索其他人不敢到達的地方,這才取得了如今的成就。

《成長的邊界》:屠呦呦為什麼能成功?想得不一樣,才能做不一樣

敢想敢做,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莎士比亞曾經說:本來無望的事,大膽嘗試,往往能成功。

屠呦呦的成功很好地詮釋了這句話,她的成功是因為她做到了別人沒有做到的這三點:

首先,不否認自己,給自己無限可能。

屠呦呦接下課題的時候,從來沒有畏難避險,敢於挑戰自己沒有涉及到的方向,也敢於挑戰別人未曾到達的險峰,用一種探索的態度去嘗試,甚至把屢次失敗的經歷化作了經驗。

其次,博聞強識,涉獵多個領域的知識。

屠呦呦解決瘧疾問題,並沒有單純地在一個領域鑽研,而是將自己專業的深度拓廣,從歷史丹方和過去的技術下手,勇於橫向思考,做到了用老技術解決新問題。

最後,敢於放下,不墨守成規。

很多人在面對新問題時,都喜歡用自己熟知的工具和大多數人認可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可是“沒有工具是萬能的,沒有一把萬能鑰匙,能開啟所有的門”,當這種做法取得不了效果時,他們就束手無策。

而屠呦呦之所以成功,主要源於想得不一樣,同時敢於放下傳統工具,想辦法蒐集其他的工具,才能最終達成目的。

透過屠呦呦的經歷我們可以總結出:人的成長是無邊界的,只有勇於拓寬自己的視角和思維,利用不斷的實驗,積極地嘗試並善於組合各種知識去解決問題,才能成為一個傑出的創造者。

《成長的邊界》:屠呦呦為什麼能成功?想得不一樣,才能做不一樣

從這三方面做起,拓展生命的廣度

現在的社會,有一種“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理論裹挾著孩子和家長進入無休無止的早教培訓,希望孩子能有一個有別於他人的人生。

可是,《成長的邊界》用大量的例子和事實告訴我們,過早地掌握專業化知識,不利於孩子找到自己的才能,進而無法去選擇喜愛的人生,更無法到達生命的高度。

與其相反,一些做出非凡成就的人物在早期卻是過著凡人的生活,後來卻一飛沖天,就連我們的屠呦呦前輩在上學的時候甚至因為身體問題而休學兩年,卻不耽誤她後來取得世界矚目的成就。

要想拓展我們生命的廣度,就要先從這三方面做起:

第一,透過不斷的嘗試,找到自己的才能。

有很多的偉大人物初期並不知道自己所擅長的是哪一方面,比如偉大的畫家梵高,一生都在嘗試不同的工作,他在各種藝術實驗中跳來跳去,最後開創了個人風格的畫派,開啟了美術的新時代,成為了表現主義的先驅。

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不是生來就註定是哪個方面的天才,所以不要給我們的人生設限,我們要在不斷地嘗試中尋找自己的道路,發掘自身更多的可能。

第二,做一個好奇的涉獵者,讓自己成為一個通才。

萬物都有相似相通之處,做一個好奇者,保持對事物的新鮮感和探索感,不斷地在各方面充實自己,才能夠在需要的時候,信手拈來。

屠呦呦如果沒有對歷史的熱愛,也不能夠從歷史傳說中獲得靈感,這個就是閒置忙用的威力。

即是我們要相信任何事物都有存在的道理,萬物也能被我所用,懷著好奇和探索的心看待世界,才會更加熱愛人生。

第三,勇於實驗,努力嘗試整合各種資源。

“實驗”永遠是驗證的最好方式,不要總是拘泥於傳統的思想,依賴傳統的工具,要學會適時的放棄,換一種方式思考,換一種工具操作。我們可以用老技術去解決新的問題,也可以帶著問題去學習全新的技術。

也就是偉大的史密斯所主張的:橫向思考、拓寬自己的經驗,為了尋求匹配質量而不斷開拓自己的道路。

只有我們做到了這三點,即便我們沒有做到非凡的成就,也即將開啟一個和別人不一樣的人生!

《成長的邊界》:屠呦呦為什麼能成功?想得不一樣,才能做不一樣

結語:

勵志的工具書很多,但是《成長的邊界》這本書卻帶給我們非同一般的體驗,它顛覆了我們許多日常的觀念,比如“贏在起跑線”這種教育理念是錯誤的;“業精於專”這種觀念有侷限性;“堅持到底”這種做法有時候是盲目的等等, 只有丟棄這些錯誤觀點,塑造一個全新的學習方式,拓展思維,才能讓我們的成長無邊界。

《成長的邊界》這本書獲得了許多專家的讚賞,其中列舉的各領域典型案例就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不愧是個人成長領域裡程碑式的力作,在如今這瞬息萬變的時代,讓我們找到成長的更多路徑和可能,非常值得一讀。

最後我想用大衛。愛潑斯坦的話來和朋友們共同激勵:擁抱廣度和必要的實驗之旅,跨越成長的邊界,成為未來在等待的跨界通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