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8歲男孩雨夜被父母趕下車:教育孩子一定是情感在前,約束在後

菜單

8歲男孩雨夜被父母趕下車:教育孩子一定是情感在前,約束在後

教育孩子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當孩子犯錯時,比起用打罵給孩子製造陰影,更應該用愛託舉,和孩子一起面對並解決問題。

作者 | 小柚媽

前段時間看到這樣一則新聞:

一名8歲的男孩黑夜中淋著雨站在路口,腳上僅穿著塑膠拖鞋。

警察詢問後瞭解到:原來這個孩子因為作業沒寫完,媽媽一氣之下不僅打了他,還把他趕下了車。

警察隨後聯絡了孩子的家長,但孩子媽媽的電話一直無人接聽,而孩子爸爸趕來後第一時間不是關心孩子,而是教訓起了孩子。

8歲男孩雨夜被父母趕下車:教育孩子一定是情感在前,約束在後

警察直接怒懟了孩子爸爸:

“回家要好好教育下你老婆,教育孩子不能這般簡單粗暴!”

網友紛紛評論:

“不就是作業沒完成嘛,有必要像仇人一樣對待自己的孩子?比後媽還後媽!”

“這對父母絕了,這樣教孩子,孩子以後回想起來肯定會對父母有意見的,等叛逆期到了指定管不住。”

“天這麼黑了,還下著雨,就這麼把孩子趕下車,難道不擔心自己孩子的安全嗎?要是出事了有的後悔的!”

……

當孩子被媽媽趕下車,孤零零地站在夜晚的街頭淋雨時,

這個夜晚的雨不但冷了孩子的身,可能也冷進了孩子的心裡。

李玫瑾說:

“教育孩子一定要情感在前,約束在後。”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父母該做的是和孩子站在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而非冷漠的教訓或失控的發洩怒火。

8歲男孩雨夜被父母趕下車:教育孩子一定是情感在前,約束在後

沒有溫度的管教

教不出你想要的孩子

教育學者尹建莉曾說過:

“暴力教育能讓孩子變得順從,不會讓孩子變得聰明和懂事;

讓他們變得聽話,不會讓他們變得自覺和上進——

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暫時的、表面的效果,但它是以兒童整體的墮落和消沉為代價的。”

打罵可能會抑制一時的問題,但絕對教不出你想要的孩子。

我的初中同學小軍,他從小接受的就是“狼爸虎媽”式教育。

小軍成績中等偏上,喜歡打籃球,跟我們相處得很好。

我們兩家離得不遠,路過他家時經常能聽到小軍爸媽的打罵聲,有時是因為和同學玩回來晚了,有時是因為成績退步了……

那時的初中男生很流行“非主流”的髮型,小軍也緊跟潮流趁午休去了理髮店,被班主任看到後馬上叫來了小軍父母。

小軍父母繃著臉趕到了學校,二話不說就把小軍拽出了教室。

隔著窗戶就看到小軍爸爸一把抓住他的頭髮,一邊罵著一邊將小軍的頭狠狠撞向牆壁,小軍媽媽在旁怒吼著

“你這個沒出息的東西,不好好學習就知道搞這些亂七八糟的,我怎麼生了你這麼個兒子!”

後來小軍被領著去剃了個光頭。

再後來在教室裡就不常見到小軍的身影了,他會翻牆去網咖玩遊戲,或者躲在廁所和一群流裡流氣的學生一起抽菸。

上次回家時聽到我媽提起小軍父母現在頭髮都愁白了,小軍自從出去打工後就把他們的聯絡方式全拉黑了,一年到頭也不回家。

孩子的問題只是果,因在父母身上。

小軍終究沒有成為他父母想要的樣子。

那一天隨著頭髮被剃去的,還有孩子脆弱敏感的自我。

沒有溫度,被情緒掌控的教育教不出理想的孩子,因為孩子不會記住自己的錯誤,但他會記得父母憤怒的情緒,會記得自己遭受的懲罰。

《正面管教》一書中指出懲罰將造成四個

“R”

1. 憤恨

(Resentment)

——“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 報復

(Revenge)

——“這回他們贏了,但我會扳回來的!”

3. 反叛

(Rebellion)

——“我偏要對著幹,以證明我不是必須按他們的要求去做。”

4. 退縮

(Retreat)

—— a.偷偷摸摸 ——“我下次絕不讓他抓到。” b.自卑 ——“我是個壞孩子。”

沒有溫度的管教,只會在孩子心裡埋下四個“R”的種子,終有一天會破土而出,成為荊棘,扎傷孩子,最終反噬父母。

8歲男孩雨夜被父母趕下車:教育孩子一定是情感在前,約束在後

會在孩子心裡埋下四個“R”的種子,

冷漠粗暴的教育

只會打敗孩子,不會打敗問題

如果此時,父母給到的只有打罵,可能會將孩子推下問題的深淵。

去年9月,一名14歲男生因在教室玩撲克,被母親當眾掌摑訓斥後,趁人不注意從教學樓5樓跳了下去。

8歲男孩雨夜被父母趕下車:教育孩子一定是情感在前,約束在後

將孩子推下樓的,不是那小小的問題,而是那冷漠的訓斥和粗暴的掌摑。

孩子犯錯時,正是他最需要愛的時候。

一位網友分享自己從小被父母打罵的感受,

童年時期被打罵的經歷已經成為了她揮之不去的夢魘:

8歲男孩雨夜被父母趕下車:教育孩子一定是情感在前,約束在後

簡單粗暴的教育給孩子造成的是不可逆的創傷,當你打罵孩子的時候,他不會停止愛你,卻會停止愛自己。

“一輩子都抹不去的陰影,不願意提及此事,結了痂的傷口被撕開的感覺。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這樣寫道:

對父母,我只是盡我的義務來照顧他們,給他們花錢可以,但是親近不起來,每次母親要來我這住,我都好幾晚睡不著覺,雖然她已不再打罵我,也關心我,但是不管她怎麼做,童年的陰影已經在我的心裡留下深深的烙印,下輩子我們再也不要做一家人了吧。

“打罵的方式絕不可能讓孩子健康成長,只能讓他的心理扭曲。

一個心理殘疾的人,遠比一個生理殘疾的人更糟糕,而且多一層可怕。”

8歲男孩雨夜被父母趕下車:教育孩子一定是情感在前,約束在後

當孩子在成長中出現問題時,父母應該做的是陪孩子打敗問題,而不是和問題一起打敗孩子。

別高估管教的手段

不是隻有打罵才能教育好孩子,打罵帶來的效果治標不治本。

別低估愛的力量

最近有這樣一位爸爸,兒子離家出走,被找到時爸爸沒有責備而是默默脫下了外套披在了兒子身上。

8歲男孩雨夜被父母趕下車:教育孩子一定是情感在前,約束在後

我想,比起那個雨夜中的孩子,這個孩子的

心裡

肯定要溫暖、安定得多。

管教之前,讓愛先行。

朋友說他有一次吃飯時遇到了這樣一件事情:

一家人帶著孩子坐在他旁邊的座位上。

小孩比較活潑,四處跑動。

由於那家餐館座位之間相隔不是很大,小孩一不小心就打翻了他放在桌上的飲料。

孩子惶恐極了,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他,又看向了自己的媽媽。

朋友本以為孩子媽媽肯定是要批評這個孩子了。

沒想到,孩子媽媽先是讓孩子道歉,然後又去找服務員,拿來了抹布,將抹布交給了孩子,讓孩子自己把桌子擦乾淨。

孩子把桌子擦乾淨後,媽媽又領著孩子去把抹布洗了一下,再交還給服務員,還讓孩子說了聲:“謝謝。”

回到座位後,爸爸問孩子:“知道自己今天做錯了什麼嗎?”

孩子想了想說:“我不應該在這裡跑來跑去。”

爸爸笑著說:“嗯,那下次要記住了,在公共場合不要跑來跑去,也不要影響到別人哦,如果做錯了一定要道歉再想辦法彌補。”

孩子乖乖地點了點頭。

朋友很驚訝,因為他小時候也不小心打碎過杯子。

可是他的媽媽卻是二話不說揍了他一頓,在打完、罵完之後,自己把爛攤子收拾乾淨了。

那時的他並沒有覺得自己做錯了。

一開始會有內疚,但在媽媽打了他之後就變成了憤怒,甚至想過下次偷偷打碎其他杯子來報復一下。

以情感打底的教育,才最富有感染力。

育兒作家大J曾說:

“我們常常低估愛的力量,卻高估了管教的手段。”

8歲男孩雨夜被父母趕下車:教育孩子一定是情感在前,約束在後

8歲男孩雨夜被父母趕下車:教育孩子一定是情感在前,約束在後

為人父母是一場修行,“修”的不僅是孩子,更是自身。

比起打罵這樣毫無情感的教育,父母更應該做的是如何幫助孩子在問題中得到成長。

看過這樣一句話: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都不矛盾,只有建立在愛的基礎上的“規矩”才有讓孩子心悅誠服的約束力。

“如果每個孩子都能有一隻溫柔的手在引導他前進,而不是用腳去踢他的胸脯,那麼教育就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點個

真正有力的教育一定是“情感在前,約束在後”,是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是春風化雨般的溫柔滋養。

,願所有父母都能學會以孩子喜歡的方式去愛孩子,以孩子接受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多點愛心,多點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