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替憤怒重貼標籤,能把個人和那種獸性的反應區分開來

菜單

替憤怒重貼標籤,能把個人和那種獸性的反應區分開來

引言

用不同的思維去理解憤怒、嫉妒與羞愧憤怒:當你明白你生氣時,一切都太遲了。如果說焦慮的速度很快,那憤怒甚至是快上加快。而且不是隻有“發脾氣”的人才會感受到不快。有些人會比其他人善於壓抑憤怒,但每個人偶爾會陷入已經存在於內心裡的激動、苦澀、憤怒當中。不管你面對的是親近的人還是你永遠不會再見的人,你都可能會因為對方湧起憤怒。

許多場合會讓你覺得憤怒,比方說,你的女婿不喜歡你特地為他烹煮的餐點,你常去的乾洗店裡的職員信誓旦旦說他沒收到你的西裝,那是你打算明天面試要穿的衣服,或者你的主管嚴厲批評你過去六個月來努力做出來的提案,而且一副這沒什麼大不了的態度。

你的認知交換機同時湧進幾百萬個資訊,所有的資訊都簡化成某種版本的:是可忍孰不可忍,你一定要付出代價。

替憤怒重貼標籤,能把個人和那種獸性的反應區分開來

你雖然很理性,但有些部分的你仍會大喊要戰鬥,一直到只剩下一個人為止,那個人就是你。發生什麼事了?你的杏仁核說話了。身體最初的高速反應說:“攻擊!捍衛自己!”但也大喊:“控制一下,不要害自己出醜,你已經完全失控了。”

你不想再繼續,因為憤怒失控的景象讓你感到恐懼。這些不同的資訊越是督促你採取行動,你越是分裂、不知所措,而這又引得杏仁核施展更大的威力給你更多保護。

你越感到激動,你就越困惑。四面的牆一直擠進來,但你也不想躲避,因為你唯一確定的是,這裡確實有個問題。造成瓶頸的想法如果我們可以針對全世界的人做調查,找出我們對別人發怒的理由,不管是手足爭執、夫妻衝突或職場裡的歧見,一定都可以歸於以下三個原因之一:

1.其他人“應該知道”你想要什麼,當他們不知道時,你就生氣了。2.你做事的方式是對的。當別人顯然做錯事時,你就生氣了。

3。當人們做錯事時,他們有責任去補救,把事情做對,而且是現在就要去做。你要如何掌握完全不按理性出牌的那部分自己?要能控制憤怒,有一個很重要的步驟可為你的感受重貼標籤。

你要有方法可以快速重新調整、重新架構你的反應強度,回到像你在憤怒來襲之前的水平。

說穿了,你也不想見血。替憤怒重貼標籤或標誌,能把你這個人和那種獸性的反應區分開來,幫助你用更快的速度和更高階的能力搭上線。

替憤怒重貼標籤,能把個人和那種獸性的反應區分開來

在兒童動畫電影《馬達加斯加》裡,一群會說話、被城市寵壞了的動物從紐約中央公園動物園逃跑,逃到一個小島上,他們在那裡發現了一些和自己相關的意外之事

。在野外,獅子亞歷克斯迴歸野性,開始不把它親愛的朋友當成忠實可靠的毛茸茸的動物,而是一塊塊美味多汁的肉排。動物天性讓亞歷克斯竟充滿活力又感到害怕。

我們喜歡認定自己是文明有教養的人,但當憤怒襲來時,即便是我們深愛的人,看起來也像是俎上肉。忽然,我們面露殺氣,隨時準備咬人。

當我和成人患者分享這個故事,告訴他們要重新替憤怒貼上標籤,這樣一來,他們把全世界看成肉排的獸性時刻就會變成過眼煙雲,他們全都鬆了一口氣,可以把自己拉開來,遠離快要變成野獸的感覺。

我們把別人看成肉排,不代表我們就會咬下去。

這只是凸顯我們的人性。第一步的重貼標籤,是憤怒管理中最重要的一步,因為我們可以藉此拿掉我們感受到的強烈生理反應,這些反應代表的是“瞄準並射擊”的行動有多重要或多合情合理。在憤怒之時,我們自己以及我們的生理反應,都不可信賴。

一旦你可以停下來,冷卻你的噴射系統,找回你的沉著,坐回你的椅子上,然後舒一口氣,接下來呢?

替憤怒重貼標籤,能把個人和那種獸性的反應區分開來

不管你是試著在會議室還是餐桌上解決問題,下一步的重點都是要建構與溝通。出現誤解或歧義時,就會引起憤怒。

如果這些情況可以適當地化解,那會是怎麼樣的局面?在誤解與歧義之外,可能有很重要的事項,需要你重新去檢核你自己的清單

。以後你就不必針對這件事再起爭執了,因為你之前已經擬定了一套計劃。不要去瞧衝突的黑暗深淵,要知道有橋樑可以帶你通向理想之地。

你的目標是改變認知重新解讀之前發生的事,從威脅轉變成誤解,最終要再變成促進彼此更加了解的機會。要能忍一時之氣,最好的辦法就是要察覺到造成瓶頸的假設,並用比較準確的替代方案取而代之。

1.在他人“攻擊”的背後,是希望你能理解。2.你可以選擇要如何認知與選擇。3.你的目標永遠都是要讓事情更圓滿。

當有人說你錯了的時候,這話聽起來會讓你覺得此人大膽無恥、不可饒恕且無可救藥。有時候,以上這些用詞確實描述了那個情境,有時候卻只是描述了你的感覺。不管是哪一種,都只會讓腎上腺素流竄,既不能幫你找回冷靜沉著,也無法有效地支援你或說出你的心聲。

在此時此刻過了之後,另一面(記住這樣的時刻有另外一面是非常重要的)是你將會解決這些事,或者你將會繼續向前邁進。

替憤怒重貼標籤,能把個人和那種獸性的反應區分開來

你現在有的感覺是暫時的,提醒自己這一點,那會開始把你胸口的灼燒以及喉頭的刺痛帶出去,你會開始感覺到你又拿回主控權了。當你知道你並沒有遭受嚴重威脅,不像你一開始想的那樣,你就可以關掉杏仁核。你最初的結論是:她故意在派對上羞辱我,提到我丈夫好賭的問題。

這個結論會讓你暴怒。有沒有可能,她就是一個笨拙不得體的人,或者她還以為她是在做一件好事,因為你們這一群裡面就有人也在和別的癮頭搏鬥?

瞭解原因,並不會妨礙你直接向對方把話講明,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讓你覺得糟透了。

但一旦你可以放開惡意的假設(這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你就能站在比較實在的立場上去談你的經驗。你會變成這方面的專家。你有權覺得憤怒,與別人有責任替你補救是不同的兩件事,要分清楚。你越是堅持要得到一個道歉,就算這個要求很合理,你能夠掌握的東西就越少,因為你正在等一件你無法讓它發生的事。

與其乾等,不如你把行動和對方這個人區分開來,這樣就可以選擇寬恕或放手,明白讓你難過的是對方的所作所為,而不是那個人。你可以變成靈活的那個部分,並說出這樣的話。通常,當我們用這種方法降低利害關係之後,對方也比較能夠過來道歉。小孩不喜歡被迫道歉,大人也是。

你還可以用哪些觀點來看情境?可靈活運用的部分是什麼?你的期望是什麼?對方有哪些行為?

用公平的眼光看看不同的選項。誰可以改變,哪些事可以改變?

替憤怒重貼標籤,能把個人和那種獸性的反應區分開來

找到最佳做法:如果沒有壞人,那會怎樣,找兇手會縮小你的視野,同時也阻礙你的創意與彈性。

嚴以待人的態度會傳染。不要急著在心裡列出罪魁禍首清單,先想一想你的目標,那個更好的自己要追求的目標:理解、繼續向前邁進。藉由這種方法,問題就變了。你不再想著:他怎麼可以這樣對我?我永遠也不會原諒他這麼做!而是會想:我要告訴他我有多生氣。

或許他並不知道。

我們通常不會故意去傷害彼此,我們要如何一起去把問題找出來?如果你努力把事情帶回到完整與理解的情境中,那會是什麼樣?

即便是最成熟的成人,都可能會因為憤怒而用心胸狹窄、毫無理性的態度行事,而我們會在事後對此追悔不已。當我們任由憤怒有什麼說什麼時,它通常會對普遍的部分說最普遍的話。我們說出的這些話,都會以某種形式再回到我們身上。

有什麼替代方案?讓你們兩邊聚到一起。把發言權交給你最好的自我,想象在和他人的最好自我對話,而你說的話可能是:“我想沒有人樂見事情變成這樣。我們認為我們兩個都可以做得更好,而且我們也都願意去做。且讓我們試試看。”

開展動員:問問你想要什麼提出明確的請求:不管我們面對的情境是什麼,大部分時候,雙贏都是大家最想見到的結果。

結語

如果你能有彈性,不按次序做事,你可能會先提出開放式的說法,如“發生什麼事了”或者“我們兩人都不好過,先讓我們來談談這件事”。如果你多幾分鐘耐性,願意讓對方先回答,他們很可能會用平靜來回報你。他們不僅會用之前從不曾試過的方式道歉,甚至還可能從你身上得到安全感,並學到處理衝突的新方法。重點在於互相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