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論“開放式……”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我總覺得社會想教會我點什麼

菜單

論“開放式……”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我總覺得社會想教會我點什麼

想必大家都在職場碰過壁,職場小白犯錯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其實做錯事情,改過來就好了,當著眾人面前指出自己的錯誤,不說記一輩子,記十年是肯定的,下次絕對不會再犯相同的錯誤。

不過那種感覺,說真的,挺尷尬。

論“開放式……”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我總覺得社會想教會我點什麼

尷尬到什麼程度呢?

尷尬到,我寧可週末在家做一張微積分卷子,做不完不休息的那種,也不願面對上司那種由內而外溢位來的無語感。

倒不是說現在年輕人的臉皮是有多薄,做錯事情了說幾句都不得行,關鍵是有說的開始也要有說的結尾,說一半不說了讓犯錯的我怎麼想?

論“開放式……”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我總覺得社會想教會我點什麼

主管建了一個群,把辦公室的同事一個個拉進來,下午有筆款一直沒對上,這會兒主管一步步找原因,發現幾個環節都粗心,導致沒發現錯誤,包括我的那個環節。

我回頭看了一下我的,確實有問題,忙在群裡迴應主管。

其實下午發現問題的時候,主管和我們就在討論可能是哪兒錯了,當時大家商量出來可能是A環節錯了。

想到這裡,主管在群裡反問為啥我們在下午的時候,會那麼愚蠢地想到是A環節錯了,這怎麼就是A環節的問題呢。

論“開放式……”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我總覺得社會想教會我點什麼

撇開我犯錯的這個事實,就算我現在已經知道哪兒錯了,我以平常心看待這個問題,我覺得,確實也可能是A環節錯了啊,下午的推斷不是沒有道理。

我在群裡回覆我們是怎麼判斷的。

當然並沒有髮長篇大論,只是精簡的幾句話概括了我們的推論。

我以為,主管會和我一起分析這個問題,或者贊同推論或者不贊同,然而,這真的只是我以為,主管留給我的是一片空白,沒後文了……

論“開放式……”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我總覺得社會想教會我點什麼

明明今天是週五,前一小時我還在啃滷雞尖,而此刻我正鬱悶著,時不時盯一眼手機,明明沒微信提示音,卻還要點亮螢幕,看主管有沒有迴應我的推論。

我發現我有點不正常,我內心竟然強烈希望“主管你快來否定我啊”,也不想佔微信群裡最後一樓。

星期五晚上卻感覺在過星期一早上,這是一種多麼痛的領悟。

論“開放式……”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我總覺得社會想教會我點什麼

而且為什麼偏偏是週五,等我鬱悶兩天,好不容易走出來了之後,會發現,又要上班面對這種鬱悶了……

我的腦子模擬了我們主管翻白眼的樣子,我很討厭我的這個生物特性,就是緊張尷尬的時候臉會紅的不正常,想裝無所謂來掩飾尷尬都不行。

論“開放式……”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我總覺得社會想教會我點什麼

微信有個功能,就是兩分鐘之內覺得自己口誤,可以撤回。

我覺得這個時間是不是短了一點,畢竟小部分正常人回味自己說過的話,可能就需要五分鐘。

好比我,發出資訊過後,到感覺主管在打字,再到感覺主管不會回覆,就已經大於了兩分鐘了,但凡中間能提前醒悟一個多小時,也不至於撤回不了……

論“開放式……”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我總覺得社會想教會我點什麼

包括電視,我也特不想看那種開放式結局,會讓我胡思亂想。在一起了沒在一起,編劇倒是說一句好讓我放心啊。

網上說,這種開放式結局,會讓人浮想聯翩,再次回味故事情節,讓人充滿無限遐想。可是,遐不遐想我不知道,會想是一定的。

論“開放式……”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我總覺得社會想教會我點什麼

男女主人公透過一系列的故事發展,都獲得了成長,變得更成熟有魅力。

結尾是分鏡頭,女主拖著行李箱,回到了自己的屋塔房,男主開著車,開著開著轉了個彎,彈幕說,男主終於發現自己的感情,去找女主了。

也有彈幕說,男主這是又被派回去加班而已,畢竟女主已經回鄉下去了,而男主是個加班狂,之前經常有因加班而掉頭回公司的場面。

論“開放式……”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我總覺得社會想教會我點什麼

我看得莫名緊張,一是因為我猜想的和大家不一樣,另一個是因為我發現我猜想的竟然和大家不一樣,就沒有和我想到一塊兒去的人嗎!

懸疑片看多了的後遺症就是,車子一掉頭就覺得有事發生,轉場音樂一響起就覺得事情一定不簡單,女主大晚上獨自回屋塔房就覺得一定會遇害。

案件看多了情緒有點緊張,就連回家的時候門都得慢慢開啟,確認沒人才進去,誰能想到我當初看這部劇的初衷是,專門找的都市治癒系電視劇讓我緩和一下緊張的小情緒的。

論“開放式……”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我總覺得社會想教會我點什麼

剛剛點了一下手機螢幕,主管依舊沒回復……

當然,這個點了,如果心態還是沒平靜下來,那我覺得,確實是太脆弱了,還缺乏社會的毒打。

我尋思著,可能三年五年之後,面對同樣的事情,我能做到絕不發言避免尷尬,畢竟,在社會上混,總要學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