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大部分草長得像樹一樣了,那麼樹就不像樹了,而是普遍意義上的草

菜單

大部分草長得像樹一樣了,那麼樹就不像樹了,而是普遍意義上的草

要拐過街口,風在兩側高樓的夾持下形成了風口,那風就特別大,人被這樣的風的夾擊下,蒙面也無法前行了。

進不得,退也不得。

瞬間懂了風中凌亂的意思。

電話響了,接了卻聽不太清,風的嘯叫聲……

努力衝過街口的風牆,躲進了自動櫃員機的小空間,這才止了凌亂。

電話是做服裝生意的朋友娜打來的,娜很聰明,前幾年代理了一家國際服裝品牌,生意做得很是紅火,她告訴我一個頗無奈的訊息,她小妹因為公幹外出異地,回來發現是紅碼被悄悄隔離了。

簡單聊了一下,,也只是紅碼而已,核酸連續檢測一切正常。

娜想讓我幫著給妹妹往隔離點送些洗護和換洗的用品,我答應了。

大部分草長得像樹一樣了,那麼樹就不像樹了,而是普遍意義上的草

說過這些正事兒後,聊到了她家兒子。

兒子帥氣,品學兼優,我誇讚她培養了一名優秀大學生。

她自己就說:這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結果,我們做父母的也只是鼓勵,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給予託舉。

接著自己又謙虛:還有,你不是也說過,以前考上大學是個稀罕事兒,現在,考不上大學那才叫稀罕。

她說得我明白,普通學歷的大學生如今含金量不像以往那麼高了。

俞敏洪曾經有句很勵志的名句,人有兩種活法,一種像樹一樣,一種像草一樣。

只是大部分的草都長得像樹一樣了,那麼樹就不像樹了,而是普遍意義上的草。

我問她,孩子對將來是怎麼打算的?

他還是想出國留學,希望進名校,現在正在自我儲備中,也是各種努力。

這孩子有追求,這是好事兒,將來一定有出息。我贊他。

有出息沒出息先不說,孩子大了,咱們也管不了,只是需要錢,只管給他攢著就是。

大部分草長得像樹一樣了,那麼樹就不像樹了,而是普遍意義上的草

娜自己就感慨,為什麼上國外的那些名校咋需要那麼多錢?他就不能少收些錢?

這是個很有得聊的話題,但是這裡面是有不同的,我對她講,國外的那些名校講的是素質教育,包括我們國內的那些私立名校收費也很高,也是以提高素質教育為名。

什麼是素質教育?就是什麼專案燒錢,什麼專案就是素質教育。

我給她打比方,這就好比漁民家的孩子會開船,牧民家的孩子會騎馬,這些,只能說是技能,並不能稱之為是素質,在他們提倡的素質教育裡,這些並不能給人生加分。

什麼是加分的素質教育呢?她問我。

按他們的思維,漁民家的孩子會玩遊艇,牧民家的孩子會玩馬術,就是那種我們常聽到的那種——盛裝舞步,這些,就是燒錢的專案,就是他們國外名校提倡的素質教育。

這種素質教育的差異化,是和我們的素質教育是有分別的。

你說的這些確實是這樣,娜對我說,我聽兒子講,國外名校的招生政策一般傾向於兩種孩子,一種是考試高分的孩子,俗稱有天賦,另一種就是有錢的,也就是家境好的。

大部分草長得像樹一樣了,那麼樹就不像樹了,而是普遍意義上的草

我問娜,知道為什麼國外名校會以這樣的標準來選擇學生嗎?

因為從長遠看這兩種人走入社會後取得成功的機率要高於普通人,這是不爭的事實,大資料調查顯示的結果就是這樣。

娜自己也認可,第一種很好理解,比如60後創業的那一代人,他們趕上那一時期的開放紅利,敢於拼搏,從結果上看,有的人能取得成就並不是學歷低不善於讀書,而是絕大部分的人的確聰明,這是創一代的天賦。

我說,確實是這樣的,60後的創富一代裡也許有學歷低的,但是,我們能看到的是,80後的成功者裡,大部分是名校畢業的了,這一點,在國外特別明顯,國內也是這樣的跡象。

那麼第二種人,更不用說了,第一種人透過多年努力,辛苦拼搏後站在人生巔峰,第二種人在老爸退休後,自然而然的接替了第一種人打下的基礎,他們走向人生巔峰基本上也是早已內定了的。

娜對我說,這就是人的命,富二代生在了創一代的家庭,他們比普通人少奮鬥了多年。

是的,雖然很多人可能看不起第二種人,認為這並不是自己的本事,可即便我們大家都知道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這樣家庭的孩子比普通孩子去羅馬的路更近。

大部分草長得像樹一樣了,那麼樹就不像樹了,而是普遍意義上的草

可是,如果我們站在名校的角度去想問題,包括國內的那些私立名校,它們這種招生傾向究竟想要的是什麼?

他們想要的是高比例的優秀畢業生的成功預期,以此來維持名校的光環,從而站穩一線名校位置。

娜認同,這是肯定的,名校經營和做生意是一樣的,既然大多數人認可的就是成功,就像做生意多賺錢一樣,那麼名校也和生意場上一樣,想要生存,做一線名校,就必須要迎合時下大眾的認知,那樣自身才能被更多的人認可。

和娜聊了一會兒後,她問我,那些國外名校若是換一種招生思路,比如可以招家境不怎麼好,但分數卻很高的,可以不?

我對她說,一個普通人的逆襲是需要時間的,而且成功的機率並不高,假如名校只招收家境不好且分數高的,就只能等待他們逆襲了,十年,二十年有可能他們當中有那麼幾個人逆襲了。

而與此同時,那些家境好,分數中等的人被稍微低於名校地位的其他學校以素質的名義招收了,這些人會怎樣?

二十年後,他們依然有機會繼承老爸的公司,成了董事長了。

這樣的思路可能剛開始看起來彷彿沒什麼,可二十年後你就會發現那些董事長們大部分都來自於江湖地位稍微低的那個學校,只有極個別的來自那所名校,靠逆襲。

這樣的結果,你讓名校怎麼維護自己的江湖地位?

等於說自己把優勢讓給了其他學校,自己把自己給玩掛了。

大部分草長得像樹一樣了,那麼樹就不像樹了,而是普遍意義上的草

從這些你可以看出,國外名校招生傾向於這兩種資源,本質上還是因為教育裡面選拔的佔比高於教育本身。

他的本質是發現那些有可能成功的人,而不是把原本成功不了的人培養成能成功的。

把有錢的人招進去,反正若干年後註定子承父業還是有錢人。

把聰明人招進去,一成也許逆襲成了商界領軍人物,剩下的九成再不濟每年拿個幾十萬的高薪也是可能的。

這是人家的模式。

和娜結束通話後,我就在想,富二代群體本來就是成功率極高的群體,有沒有念國外名校也一樣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備的成功基礎,所以,那些國外名校趕著以各種素質教育為理由來招收他們,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的學校名氣。

他們要做的就是讓更多的成功人士出自於他們的學校,讓更多的成功人士成為彼此的校友,這,才是人家維繫名校聲譽保持自己不從一線名校掉隊的策略。

這個事實聽了讓人有些倍感沮喪,但,這就是事實真相。

一所學校想要把學生培養成功,是很難很難的,所以,教育大部分時候是選拔機制,而不是培養機制。

既然是選拔機制,那不公平是一定的。

你分個三六九等,分到最後,一定是體現出了差異化,如果都一視同仁,那分三六九等還有什麼用?

大部分草長得像樹一樣了,那麼樹就不像樹了,而是普遍意義上的草

如今,就業競爭的壓力正以肉眼看得見的速度逼近那些考上大學的學生,和娜家兒子要出國留學,進名校一樣,普通家庭孩子也視考研為目標,就像俞敏洪曾經的勵志名句,成了,像樹一樣,不成,像草一樣。

可假如我們放大這個模型,大家都成了樹,那跟沒成為樹之前的草也沒什麼分別,大家依然需要經歷選拔。

但是,很明顯的一個現象,俞敏洪是一個奮鬥成樹的經典榜樣,他高考考三年,沒有學費求著全村湊了學費上大學的經歷,也激勵了眾多奮鬥求學的學生,當那些像俞敏洪般勵志奮鬥,終於成功的人,他還會希望自己的孩子也經歷他經歷的那一切嗎?

答案肯定是不會了,如果會,那他奮鬥還有什麼意義。

只是人生而為人,有些事沒得選擇,接受必須接受的,改變自己能改變的,奮力往前走就是。

除此之外,再無良方。

(完)

……………………

特別說明:

文章非紀實文學,誰也不一定是誰,請勿對號入座。

……………………

閱讀往期文章:

原創|唯有不斷提高自己,否則,一個人是做不了自己層次以上的生意的

你是灰色的,所以不能來的太快

老孃的自白

彩禮這事兒原本不是矛盾,但總會釀成矛盾(終章)

彩禮這事兒原本不是矛盾,但總會釀成矛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