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中國最大“金主”是怎麼煉成的?

菜單

中國最大“金主”是怎麼煉成的?

中國最大“金主”是怎麼煉成的?

文 | 華商韜略 嚴青

背靠資源貧乏、被國家蓋戳為“雞肋礦”的小礦,卻成為全國第一的礦業龍頭企業,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但卻是紫金礦業的真實發展歷程。

位於福建的紫金礦業近年來海外收購頻繁,先後買下加拿大礦業公司Continental Gold、澳大利亞礦企諾頓金田89。15%權益、剛果(金)卡莫阿控股49。5%股權,佈局可謂遍佈全球。

但回顧紫金的發展史,這家3000億市值公司的起家難度,卻簡直如同史詩級副本。

儘管礦產是天然寶藏,但其中有富礦窮礦之別,區分重要指標就是“礦石品位”,即每噸中有用礦石的含量。品位高的屬於富礦,不費力就能躺賺,品位低的窮礦則難開採還賺少。而紫金起家的礦,恰恰屬於後者。

中國最大“金主”是怎麼煉成的?

在九十年代初,福建紫金山剛進入實驗性開採時,金礦石平均品位不足1克/噸,到2020年時,紫金山的金礦石平均品位僅為0。33克/噸。

對比之下,我國產金大省山東2020年礦山的金礦石平均品位約在3克/噸,開採價值較高的蓬萊金礦平均品位則達7。03克/噸。但就是這座礦藏如此貧瘠的紫金山在2008年被黃金協會評為“中國第一大金礦”,並孕育出了紫金礦業這家礦產金、銅均為全國第一的世界級礦業龍頭企業。

紫金礦業背靠窮礦還能做大做強,與陳景河在礦石開採上進行的成本壓縮和技術創新有很大關係。

陳景河是紫金礦業的現任董事長,也是帶領紫金起飛的關鍵人物。在執掌這家企業前,他在紫金山上已勘探約十年,不僅對紫金山的礦產結構瞭然於胸,對礦石相關知識技術也有了豐厚積累,而且靠對紫金山礦的研究拿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中國最大“金主”是怎麼煉成的?

礦石開採通常可分為勘探—採礦—選礦—冶煉四步,陳景河帶領紫金礦業在最能爭取利潤空間的採礦與選礦環節都做出了重要改革。

採礦包括剝採、運輸等步驟,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因而陳景河將這一環節承包給若干開發商,不在採礦方面投入生產成本,將採礦外包不僅在企業發展初期節約了資金,同時也避免了當時國企人浮於事帶來的問題。

在選礦方面陳景河則發揮了創新和技術優勢。

“選礦”是指對礦石粗加工使其達到冶煉標準的過程。不同品位的礦需要採用不同的選礦工藝,陳景河大膽選擇多用於北方乾旱地帶但經濟高效的“堆浸法”,

一系列操作下來,紫金山的開發成本被壓縮到驚人的行業平均水準的10%~20%,成功實現低成本高收益的逆風翻盤。

同時將挖井採礦變成露天開採,以及數次技術改進迭代,讓大量廢礦變成了可以開採的金礦。

紫金礦業,從守著“雞肋礦”吃不下飯,變成手握大把資金進行海外併購的大巨頭。

中國最大“金主”是怎麼煉成的?

——END——

從貧瘠小礦到中國最大的黃金生產企業,紫金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神話。然而神話從不憑空出現,支撐紫金礦業逆天改命的,是對企業自身充分了解之後的技術創新與大膽改革。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