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守護萬家燈火的電力鐵軍

菜單

守護萬家燈火的電力鐵軍

守護萬家燈火的電力鐵軍

烏海電業局輸電管理處職工在幾十米的高空進行檢修作業。

頭頂炎炎烈日,烏海電業局輸電管理處的職工們揹著檢修裝置行走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中,即便是汗水把工服浸溼也顧不上休息,有時他們要從上午連續工作到下午兩三點鐘。最近一段時間,是烏海一年中最熱的季節,也是輸電線路故障高發期,為保障輸電線路安全穩定執行,像這樣辛苦的檢修場景,烏海電業局輸電管理處的職工們天天都在上演。

烏海地區35至220千伏不同電壓等級總共135條1615公里輸電線路、6400多基杆塔的執行維護全部由烏海電業局輸電管理處負責。烏海境內崇山峻嶺、荒漠廣佈,70%以上的輸電線和鐵塔都架設在高山、河澗和荒漠中,在這荒山曠野中,無論酷暑還是嚴冬,常常能看到烏海輸電人風餐露宿、盡職盡責的身影。

今年2月4日,農曆小年夜,烏海市海勃灣區境內一條輸電線路突然發生故障,這條線路關係著企業和市區的穩定用電。情況緊急,烏海電業局輸電管理處一支由黨員組成的應急搶險隊緊急出動。冒著刺骨的寒風,儘管臉和手被凍得通紅,但大家沒有絲毫退縮,依舊一絲不苟地排除著一個個故障。歷經2天一夜的奮戰,線路終於恢復送電。

“輸電處共有職工104人,其中黨員有35人。在苦髒累險面前,黨員總是衝在第一線,黨員就是我們這個團隊的靈魂,‘特別能吃苦’就是我們的精神座標。”輸電管理處黨支部書記段麗娜說。

輸電管理處很多職工都是復轉軍人,軍人優良的作風體現在方方面面。走進輸電管理處的辦公場所,檢修工具、衣帽擺放的整齊劃一,與部隊營房一樣。在幾十米高的輸電塔上帶電作業,在外人看來是一項非常艱苦、危險性很高的工作,但對輸電人來說卻是“家常便飯”。大傢伙常年行走在大漠戈壁、荒山曠野,經常就著山風吃麵包、喝涼水。特別是夏天,他們穿著密不透風的工作服在40多攝氏度的高溫下一干就是幾個小時。每次下來,整個人都像是從水裡撈出來一樣,鞋裡能倒出一碗水。儘管如此,當烏海電業局考慮到一些老職工在野外工作的風險與辛苦,為他們調整崗位時,竟然沒有一個人申請調離。

據輸電管理處處長馮建利介紹,在輸電管理處,每年每名巡線工人均巡檢1800公里,檢修工人均攀登200個輸電鐵塔,緊固螺絲3000道。多年來,輸電人練就了“飛身上塔身輕如燕,進出電場凌波微步”的過硬本領。

在烏海電業局輸電管理處,“特別能戰鬥”精神也體現得淋漓盡致。黨支部把軍人“雷厲風行、英勇頑強、敢打硬仗、執行力強”的作風融入工作中,黨員職工就像戰士一樣,全天候、全時段備勤,召之即來、來之能戰。

2018年9月,一場突如其來的大暴雨襲擊了烏海地區,洶湧的洪水把輸電鐵塔連根拔起,面對險情,輸電管理處黨支部第一時間吹響衝鋒號,組織黨員職工連續抗洪搶修60個小時才恢復送電。

自1990年成立以來,烏海電業局輸電管理處已經連續31年沒有出現安全生產責任事故,2次實現全年輸電線路“零跳閘”,創造了內蒙古輸電線路安全執行的最高紀錄。

電力系統有句戲言:“線路工人沒文化,幹活全憑膽子大。”

但是烏海輸電人卻不認可這句話,武能攻堅克難,文能技改創新是他們對工作的高要求。走進輸電管理處,有一間職工創新工作室,裡面陳列著這支團隊在創新上所取得的一項項榮譽。多年來,輸電管理處黨支部始終把精益求精、技術創新作為破解難題的鑰匙,深入開展“技能大比拼”“傳幫帶”等活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近年來先後誕生了56項技術革新,其中“帶電緊固螺絲裝置”等6項成果獲國家級專利技術,輸電線路耐張卡具等30多項創新成果在實踐中廣泛應用,充分折射出輸電人的“大國工匠”精神。同時,輸電管理處黨支部建立了“一對一”培訓機制,在日常巡查中“傳”,在停電檢修中“幫”,在搶險救援中“帶”,全方位帶作風、教技術、提能力,身體力行當教材,使好的工作經驗和工作作風實現傳承。

在一代代輸電人的共同努力下,烏海電業局輸電管理處不僅榮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這些年還先後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被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授予“北疆楷模”,4個班組榮獲“全國質量信得過班組”、全國工人先鋒號、自治區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湧現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內蒙古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5人等多名先進典型。(記者 郝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