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清史風雲人物——李鴻章

菜單

清史風雲人物——李鴻章

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覓封侯。——時年二十一歲的李鴻章進京趕考,有“入都”詩作,當時志得意滿的他未曾設想幾十年後他會成為國家的罪人。

清史風雲人物——李鴻章

年少不知李鴻章,長大方知真中堂

這是網上一句話,雖然有為李鴻章開脫之嫌,但也是有道理,只有成長到一定年紀才能懂得李鴻章的不易。因為少年總崇拜英雄,哪怕失敗也要是轟轟烈烈的,殊不知好好活著,分析失敗的原因以圖再起也很重要。

清朝當時已是末日餘暉,更是三千年未有之變局。往往王朝末期,也就處理下民變,鎮壓農民起義。從這一點上,李已經是能臣典範,平定太平天國,捻軍,更是沒有居功自傲,全身而退。

偏偏在這個時節,僅僅做好臣子本分是不夠的!

太平天國之後,隨之而來是洋人的危機。這時,洋槍洋炮越來越發達,在鎮壓起義軍過程中,李鴻章已經預見了這一差距,與曾國藩信中討論,講求洋器,並說中國如果有自己大炮,輪船兩樣,西人便不敢放肆了。

隨後,更是致書朝廷;稱:日本君臣發憤圖強,已經能駕駛輪船,製造炸炮,中國也需自強,學習西方制器,設一科取士(專門培養洋務方面人才)

隨後還和曾國藩聯銜會奏《擬選子弟出洋學藝折》。希望“派遣留學生”去國外學習。

同治九年,是李鴻章四十八歲。那一年,李鴻章從曾國藩手中接過直隸總督的重任,直隸——現今的北京+河北地區。可謂封疆大吏之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之前的李還在曾手下,在兩年後隨著曾國藩的去世,李鴻章的時代來臨了。

論功或過

爬上巔峰的李鴻章,發現頭上還頂著兩尊神,一個是太后,一個是洋人,一邊是朝廷,一邊是海外。

清史風雲人物——李鴻章

李鴻章此時展現了高超的為官之道,一方面不留餘地的逢迎慈禧,討好李蓮英。李深知,把大領導伺候好才能保障自己的地位,在大領導身邊的人也不能得罪。這是中國古老的政治智慧。

一方面他也能完成朝廷的任務,平定捻軍,天津教案,洋務運動,組建海軍。可謂宰相之才,處理國家事務井井有條。

清史風雲人物——李鴻章

比之同時期守舊派官員,李更加進步,能和洋人對話,能辦洋務,甚至自己也請西醫看病。

憑心而論,在這個時代,李鴻章已經是矮子裡面拔頭籌了!

清史風雲人物——李鴻章

梁啟超說,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是肯定李的才華的。

有才缺無膽識,有學識無見識!

李鴻章不能成為真正的英雄,也正在此。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更應該有改朝換代,革故鼎新之能。

時勢造英雄,英雄更能造時勢!

李鴻章終究還是不能造就時勢的人,

凡人生於社會之中,就會為其所在時代數千年的思想習俗義理所困,而不能自拔。

誠然不是每個人都能如革命家一樣,但是李鴻章享受了權利,就該承擔義務。

成為宰相的他,斂財無底線,以至於民間說,宰相合肥天下瘦。扶持自己淮軍舊部,任人唯親,成為一個因循守舊的官僚。

清史風雲人物——李鴻章

雖然他用西醫的方法養生,但中國的享受一個也沒落下。歷史記載,中堂大人出使俄國,要抽菸隨即喊了一聲。立刻就有兩個侍者從隔壁房間飛奔而出,一人拿著一個長長的菸袋,另一個人拖著一個托盤,上面放著火種和菸草。兩個侍者分工明確,一個專管菸袋,一個專管菸草和火種。拿著菸袋的侍者,單腿跪地,雙臂平直且始終在下面拖著,每次都能在合適的時機,準確把菸袋送到李鴻章口中。而負責菸草和火種的侍者,動作更是連貫、緊湊,簡直就是在表演一場雜技。整個過程當中,李鴻章除了嘴和胸脯之外,包括雙手在內的其他部分,都是一動不動的,連眼皮也不抬一抬。

曾經出色的外交上也漸漸有不足,中日之戰前,駐日使臣何如璋就建議中國於朝鮮設定辦事大臣。當時朝鮮是中國藩屬國,日本人都是承認的。但是李鴻章不在乎這外交公法,對此意見置之不理。因為畏事之故,通答之曰:朝鮮國政,我朝素不與聞,聽貴國自與理論可也。造成的外交遺恨,不能全怪李鴻章,但也要負主要責任。

清史風雲人物——李鴻章

究其原因,李鴻章還是舊時代的官吏思維,曾經在太平軍承諾投降後,密謀設宴伏殺幾千人。

這對古代來說,簡直不叫事,參與叛亂都是亂黨,事後李鴻章還受到朝廷嘉獎。殺戮放下武器平民,封建王朝就是這麼沒底線。沒想到還是洋人遵守規則,一個叫戈登的人因為這事,拿著火槍要找李鴻章算賬,嚇得李也得躲起來。因為這次投降是戈登做保,這種行為損害了人家名譽。最後賠償一筆錢了事。

要從黑點上說,李鴻章事蹟也能說出一籮筐。這些不能掩蓋不足,在時代性他已經做好了自己任務,成為一個合格的官吏。

清史風雲人物——李鴻章

《走向共和》裡面借李鴻章之口,說出,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

李鴻章的事做得好嗎?不算好,但你讓他一個幾十歲老人再去稱帝改朝換代,或者改革帝制做總統,也不現實。沒有這個雄心也沒有這個能力。這個要留給下一代的年輕人了。

從一個官吏身份,他已經做到能力所及了。當時戰爭結束後,南洋水師向日本討要廣丙艦,因為艦船是廣東的,這次戰爭和廣東無光。。。。成為了國際上的笑話。

以至於西報有論者說,日本非與中國戰,實與李鴻章一人戰。

能夠以一人戰一國,李鴻章也算清末風雲人物。日後有清朝史書,也該有李鴻章一列傳。

在李鴻章漫長的一生裡,他可能愛過國,但他所愛的,僅僅只是那個他當宰相的政權,不是在這個國度上生存的人民,更沒有平等共和思想。他殺農民軍從不手軟,官僚的享受也沒放鬆,這是他的侷限性。從他七十五後說的話可以作為他一生的寫照。

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好,海軍也罷,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如一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貼,居然成一淨室。雖明知為紙片糊裱,然究竟決不定裡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風雨,打成幾個窟孔,隨時補葺,亦可支吾對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預備何種修葺材料、何種改造方式,自然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術能負其責?

李鴻章從曾國藩征討太平天國,組建淮軍,平定捻亂,前半生的兵應該是練好了,後半生,開始腐敗,淮軍聲名自此掃地。正和李鴻章一生。

清史風雲人物——李鴻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