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解讀油電對立:電驅動技術帶來的“效能平權”是刺痛燃油車主的針

菜單

解讀油電對立:電驅動技術帶來的“效能平權”是刺痛燃油車主的針

春節檔汽車圈熱門話題總結:

“電動爹”的焦慮的引人深思。

還是這麼個話題,多年來一直不變;但如果仔細觀察類似文章的評論則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在這個話題圈裡熱衷於討論電動汽車各類不足的往往是燃油車主,其中絕大多數是完全沒有各類新能源汽車使用經歷的人,一切全憑想象即可武斷的下定論。

是什麼刺痛了這些燃油車主的心?

再仔細觀察一下吧,其實現在的資料統計很好做,因為在高度垂直的某些平臺或論壇裡,其關注或使用的車輛是有資訊關聯的;於是則能看到這些車主所使用的車輛的特點,簡而言之,車輛多為十萬以上到中高階燃油動力汽車的使用者,其中以中高階車輛使用者居多。

解讀油電對立:電驅動技術帶來的“效能平權”是刺痛燃油車主的針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理論上一種新的技術往往要從這塊使用者市場作為切入點,因為搭載新技術的商品往往是難以控制成本的,商品的價格會偏高;所以第一階段總要面對原先中高階汽車的使用者,可是最大的阻力貌似就來自這一塊。然而這並不難理解,因為現階段的中高階汽車消費模式裡是以“貸款購車”為主,很多看似具備中高階車消費能力的車主都是在提前透支自己的錢包;於是短期內則不具備換車的能力,在這個階段裡則必然希望自己的選擇能在規劃換車之前的數年內“不過時”。

能理解這種心態,可以說誰都會有。

解讀油電對立:電驅動技術帶來的“效能平權”是刺痛燃油車主的針

定義中高階汽車的因素主要有這麼幾個,包括:

效能

空間

品牌

配置

智慧

以及最重要的“價格”因素。

但是價格定位相當的品牌有很多,在同一個標準線上則只有透過效能等因素的對比才能分出高下。

中高階燃油動力汽車往往要有縱置後驅或四驅平臺,要有中大排量的發動機,要有中大型的車身,還得有豐富的配置和高標準的內飾用料;可是縱置平臺的製造成本偏高,合資汽車又需要嚴格控制製造成本,所以中端車往往會使用橫置前驅或四驅平臺,這個標準就要低一些了。

解讀油電對立:電驅動技術帶來的“效能平權”是刺痛燃油車主的針

中端車可參考凱美瑞、榮放、皓影、邁騰、帕薩特或途觀,這些都是橫置平臺的產物,操控水平中規中矩,動力標準也是破百七八秒的水平;在燃油車陣營裡還是不錯的,畢竟內燃機已經是一種沒有突破空間的發動機型。

高階車可參考寶馬3/5系、賓士C/E級,凱迪拉克CT系列後驅轎車,捷豹後驅轎車等;這些車有了更高的操控極限,加速效能也會強一些;再往上就是進口的六缸、八缸或十二缸的後驅或四驅車,品牌可參考勞斯萊斯、賓利、法拉利、蘭博基尼等等。

解讀油電對立:電驅動技術帶來的“效能平權”是刺痛燃油車主的針

透過驅動平臺和發動機的差異,這些車區分出了什麼呢?

很簡單,區分出的首先是效能,效能區分出的則是“汽車等級制度”。

說是汽車

等級制度

,實際不就是用來區分人們的三六九等嘛。

一種原始的發動機想要實現高效能需要很高的代價,於是只有具備相當財富的人才有機會感受到高效能的汽車;很多汽車愛好者終其一生都沒有開過真正的效能車,這就是將殘酷的等級制度透過一種商品具象化的體現。

可是也有很多人樂在其中,因其已經進入了中端或高階,具備透過燃油動力汽車等級制度去尋找優越感的基礎。

解讀油電對立:電驅動技術帶來的“效能平權”是刺痛燃油車主的針

所以才不願意接受汽車的電驅動技術,因為這種技術實現了“效能平權”。

電動機具備超高效率、超強低扭爆發力和超高功率,相較於普通小排量內燃機的製造成本會高一些,但相較於那些燃油動力汽車使用的超大排量的超多缸的發動機而言,其製造成本又能低很多。

加之基礎電驅動平臺即可實現超高水平的效能與操控,除特殊越野車型或商用車型以外並無特殊的高成本驅動平臺。

於是就是出現電動汽車打破燃油動力汽車原有的“價格效能架構”的現象,現在只要十幾萬的電動汽車或插電混動(含增程)汽車即可實現原先高階或豪華燃油車的效能標準。

解讀油電對立:電驅動技術帶來的“效能平權”是刺痛燃油車主的針

在燃油車時代裡的很多超級跑車也只是勉強達到四五秒破百,可是現在價格僅十八萬級別的國產兩廂轎車即可達到3。8秒,比如名爵木蘭;起售價不足十八萬的插電增程SL03用的是後置後驅平臺,破百7。5秒,電動版最高達到5。9秒;起售價不足二十萬的插電增程哪吒S也是後置後驅加6。9秒,並且還是超級寬體中大型轎跑車,該車的四驅版本和一系列售價超過20萬的電動汽車,破百基本都在四秒以內,比如海豹、漢唐DM-p/EV、嵐圖追風、蔚來ET系列等等。

現在以15-30萬的預算選擇到的各類新能源汽車,可以在效能和操控兩方面實現百萬級別以上的燃油車的水平;而且其直驅的優勢帶來了絕對平順,無磨損的電機帶來的是非常理想的NVH。

解讀油電對立:電驅動技術帶來的“效能平權”是刺痛燃油車主的針

總結:如果換做是你花了二十萬左右的預算買到了一臺橫置前驅燃油車,或者花了三四十萬買到一臺後驅或縱置四驅的豪華燃油車,面對不足二十萬但是效能和操控都遙遙領先的電動汽車會是什麼感受呢?

如果現在就能換車那就不會有什麼感受,內心的期望是抓緊去體驗新車和新技術。

如果三五年內沒有換車的能力,那直觀的感受就是真憋屈吧,直觀的表現就是不會承認新技術的優越性;除汽車廠商之間的競爭操作以外,使用者本身主觀的油電對立情緒就是這麼個基礎。

解讀油電對立:電驅動技術帶來的“效能平權”是刺痛燃油車主的針

燃油車帶來的汽車等級之分已經深入其心,在這個模式中的人不願意放棄難得的優越感,電驅動技術打碎了這個結構與其優越感,所以被排斥也就不足為奇了;但這更能體現出一種新技術具備的價值,所謂的行業變革就是技術革命,革的不僅是汽車廠商和產業鏈、更是一種不再思變並開始走下坡的思想結構和理念。

解讀油電對立:電驅動技術帶來的“效能平權”是刺痛燃油車主的針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天和MCN釋出,保留版權保護權利

喜歡我們的內容請點贊關注評論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