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完成260萬公里的商業運營後,這臺真正無人的紅巖重卡要上路了

菜單

完成260萬公里的商業運營後,這臺真正無人的紅巖重卡要上路了

■ 沈黎 楊潔

一輛什麼樣的重卡才能代表未來?是萬物互聯,能一鍵解決不同問題?還是可遠端遙控,自主規劃行駛路線?在物流運輸的不同暢想之中,一輛能真正做到無人駕駛,可實現24小時不間斷全自動運營的L4級智慧重卡,也許才是未來物流運輸的創領者。這樣的未來或許已經觸手可及,上汽紅巖攜手友道智途實現了“5G+L4”智慧重卡的突破性進展,讓商用車的自動駕駛離我們越來越近。

完成260萬公里的商業運營後,這臺真正無人的紅巖重卡要上路了

自2019年在上海洋山港正式啟動了商業化運營至今,短短三年裡,洋山港“5G+L4”智慧重卡已完成了260萬公里的商業運營,實現了8。6萬多個集裝箱的自動駕駛運轉,以更智慧、更安全、更高效、更環保的集裝箱轉運方案,成為了智慧港區內的樣板工程。如今,上汽紅巖與友道智途基於此前的運營經驗與技術積累,又在東海大橋上開啟了智慧重卡減員化運營測試,讓“紅巖造”成為了第一輛駛入社會道路的“真無人”智慧重卡。

真無人駕駛的難點,它全要破解掉

對於許多人來說,“無人駕駛”技術還依然是停留在討論得多,卻遠未達到能隨心上路的的階段。箇中緣由,無外乎是社會道路中複雜的交通場景路況,讓很多自動駕駛車輛還有點無所適從。不過,已經進行了3年商業化運營的洋山港“5G+L4”智慧重卡,為了在東海大橋上成功挑戰減員化運營測試,針對社會道路上的真實需求進行了升級,力圖破解商業化無人駕駛中的種種痛點。

完成260萬公里的商業運營後,這臺真正無人的紅巖重卡要上路了

在通行量日益飽和的東海大橋上,駛入社會道路,就意味著測試車輛不僅需要面對擁堵的車流,更要有能力解決運輸途中複雜路況以及惡劣天氣帶來的各種“意外”。由上汽紅巖與友道智途共同打造的5G+L4智慧重卡,在投入東海大橋減員化運營測試過程中,對其自主研發的全自主視覺感知系統、鐳射雷達高精度定位平臺,以及駕駛中的決策規劃演算法全部進行了升級。在其具備多維度、多方位360度感知能力的同時,它能僅憑視覺就實現多元素的道路特徵提取,無論是遠在1000米外的車輛,還是近在200米處的微小錐桶,它都能穩定識別並自動進行路徑規劃;“看得清、認得準”也讓5G+L4智慧重卡具備了超強的感知預測能力,即使前路出現“意外”也能針對具體情況進行路徑的自判,輕鬆實現繞行換道或是緊急剎車。

“老司機”做不到的,它也能做到

如果說上述那些能征服社會道路的駕駛能力,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司機”也能做到,那麼融合了AI人工智慧、5G、V2X車聯通訊等先進技術的L4級智慧重卡,自然還有一些能人所不能的制勝絕招,在車輛的標準化駕駛行為控制以及駕駛安全保障方面有著更為突出的表現。

完成260萬公里的商業運營後,這臺真正無人的紅巖重卡要上路了

作為一輛真正能實現無人駕駛的智慧重卡,5G+L4 智慧重卡不僅能以100%的準確率,“看懂”道路上的閘口、訊號燈情況,還能與港區輪胎吊等裝卸裝置實現資訊互動,精準的實現集裝箱的自動裝載與轉運。值得一提的是,在友道智途全棧自研的鴻鵠智駕系統的技術賦能下,上汽紅巖5G智慧重卡具備行業領先的佇列跟馳行駛能力,能在 20 毫秒內建立車隊間的實時互動通訊,不僅車與車最小間距能縮短至15米,在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精準泊車入位僅需70秒,而港區作業定位精度高達到±3釐米級別。目前友道智途在東海大橋推進的國內首個社會道路的減員化運營測試,將在年內具備佇列跟馳狀態下的減員化運營能力,對駕駛員人力進行再度“裁員”,以“真無人”的駕駛技術為運輸效率的升級帶來新的突破。

完成260萬公里的商業運營後,這臺真正無人的紅巖重卡要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