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小滿抄襲贏不了“大滿”

菜單

小滿抄襲贏不了“大滿”

過去幾天,奧迪小滿汽車廣告抄襲門事件火遍了圈內外。

的確,天王級巨星劉德華、豪車奧迪、點選量破億的優質廣告,再碰上“抄襲”這種大反轉,不爆都沒道理。

奧迪是不是抄襲?滿哥是不是蹭熱點?滿哥有沒有抄襲?即便是這件事情充滿了無數的爭議,但幾個事情是肯定的,廣告文案抄襲是肯定的,奧迪和北大滿哥獲得了流量是肯定的,華仔被坑了是肯定的,鍋最後是供應商背了也是肯定的……至於其他的爭議嘛,你們儘管討論,沒有答案。

當然還有個肯定是,小滿抄襲不是廣告圈的個案,畢竟有圈內人表示,創意哪有不抄襲?一扒一個準。一時間,萬千網友化身廣告圈紀委,相繼扒出了本田、寶馬8系廣告的抄襲案例,引得相關品牌紛紛發文或致歉或下架。

至於“反抄襲大軍”還會不會繼續深拔,大機率是不會了,網際網路的熱度最多一星期,而且就算有,在小滿事件降溫之後,也沒了流量和關注,誰還在乎抄不抄。

小滿抄襲贏不了“大滿”

所以這件事兒發生後,外界僅僅是吃瓜看個熱鬧,但作為圈內人,或許應該關注這件事給行業帶來了什麼衝擊,又帶來了哪些思考?文字和創意、版權和維權、流量和療效,在這個多元、多變甚至是浮躁的時代,是不是發生了新的變化?

現在很多人寫作或者創意,基本上先上網搜尋一些相關案例,類似的文章(有時候我自己也不可避免)、創意,看看是否能從中積累一些新的認知和素材,找到一些新的靈感。

不過有太多人選擇稍微加加工,或文字標註下來源,這算有點良知的,但更多的則直接複製貼上,把別人辛苦創作或思考的內容很快變成自己的東西。正如有人說的(不是我說的)那樣“天下作者是一家,你抄我來我抄他,抄得有術不犯襲,妙手拈來錦上花。”

其實不管是文字還是創意的創作,都源於知識體系和結構,更源於生活經歷、源於觀察和思考。長期從事文字或者深度創意工作的人都知道,這背後需要很多洞察、沉澱和積累。一篇文章、一個創意在更多時間和腦暴的精工雕琢,才會露出永恆的閃光點。

小滿抄襲贏不了“大滿”

可時代在變,當文字和創意要求快速輸出,當文字和創意變得流水線,當文字和創意的價值站位和被尊重感被放低,那自然文字和創意的重要程度和重視程度也就被降低了。

所以在層層外包、層層壓榨的當下,文案和創意已經形成了一種惰性,翻車在所難免,畢竟他們已經懶得去驗證這創意的來源了。

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它強大的檢索功能為創作提供素材的背後,也留下了創作中不端行為的證據,這次風口浪尖上的奧迪確實被樹了一個典型,即便這是外包方的鍋。

當然如果不是在抖音上擁有百萬粉絲的滿哥發出聲討,這件事情或許也就過了。放到普通人身上,就算拿出證據證明是被抄襲的又如何?到頭來外界還說原創者動機不純,蹭熱度,有苦難言。

維權靠熱搜,這本身就是一種規則和意識的畸形。更多事實也證明,熱搜的力量正在逐步放大,在熱搜輿論的左右下,再多的語言、文字都顯得蒼白,因為更多的人壓根就不看你要表達什麼,而是在節奏和情緒釋放之下一頓猛烈輸出,網曝就是這麼來的。

小滿抄襲贏不了“大滿”

很多人覺得是因為抄襲違法成本太低,維權困難,需要建立約束機制,但有一說一,時代的大環境如此,機制約束得了商業和盈利機構(確實需要約束),但約束不了所有人,風氣之下,也就習以為常了。

本來創作是一件神聖的事兒,當下這個時代,模仿、抄襲也成了一種創作,美其名曰再創作。

比如各大短影片平臺上,本來就是鼓勵這種現象的,這樣才能帶來更大的關注和流量。

一張圖片,一個動作,一種場景,一則故事,一類玩法,從平臺到個人、從流量到收益,皆默許了“同款”。當然模仿者比原創者火的,帶來去了流量和收益,那原創者有點內心不平、心有不甘可以理解,但那又如何?

流量為上的時代,鑑定一個創意是不是好的標準已經發生了改變,特別是社交化的媒體平臺和渠道,更是將這種性質展現得淋漓盡致。

過去一則電視廣告、戶外廣告或創意的好與壞,大多存在於人們的影響和評價中,或者存在於最終的廣告療效中。但是現在的數字化時代,從露出、播放、評論、點贊一切都可以得到量化,只要流量和資料覺得是好的,它就是好的,創意的核心作用已經被替代。

小滿抄襲贏不了“大滿”

所以,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內容已經成為各大社交媒體平臺上最廉價的商品。絕大部分的創作者都無法用內容去賺錢,內容僅僅成為吸引流量的工具之一,最終的目的是要去做流量,用流量變現。

都知道文字人都有一種傲骨,認為文字確實具備強大的力量,足以影響他人、甚至影響社會。然而在當下的多元的社會環境和體系下,文字的力量少了流量和關注度這個評價指標之後,它的力量註定會被削弱很多。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流量為上的時代,背後更體現出文字的可貴。就在小滿事件階段,《中文大約的確已經死了》這篇文章也火了,當然這篇文章爭議很大,很偏激,也有用中文概括流行文化現象的嫌疑,已經404了,雖然個人對其提到的很多觀點不敢苟同,但提到中文失去創造力這一點,卻也反饋出了一種現象,放在小滿事件中,這不也是一種失去創造力的體現嗎?

還記得公社創刊時的slogan:

原創是第一生產力

,放在當下,這背後的含義似乎變得更加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