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家長不能獨裁,做個會教育的家長

菜單

家長不能獨裁,做個會教育的家長

有人說如果《正面管教》是祖母們寫的書,那《孩子:挑戰》則是為爸爸們寫的,德雷克斯的嚴謹、邏輯性和縝密中的豐富有趣案例,絕對會讓爸爸們愛上它!

埃裡希在《愛的藝術》的一書中提到“愛是一種能力”。從《孩子:挑戰》這本書中,我們知道這種愛極具考驗,父母對於孩子不能獨裁,既不能寵溺,又不能強勢,父母要學習如何成為孩子的合作者,才有方法瞭解他們、有能力引導他們,教育他們。

家長不能獨裁,做個會教育的家長

這本書有三十八章,每一章說一個主題,又配有相當多的案例分析。這些案例不僅適合國外家庭關係,而且更適合當下在中國社會的家庭關係,透過案例,我們可以反思自己與父母的親子關係,又能學到與孩子合作的過程中如何去教育孩子。

本書的核心教育理念和需要運用的原則列舉如下:

1, 要讓孩子面對成人生活中的痛苦和挫折,不要總替孩子感到難過

孩子從小就要學習受到打擊後怎樣邁開大步繼續向前。

家長可憐孩子,不論是否有道理,都容易讓孩子自哀自憐,這樣的心態有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讓孩子認為沒有義務和能力應對自己的生活,只能透過別人的幫助。這樣孩子就很難成為社會中有貢獻的一員,他關注的只是自己和自己想要的。

2,鼓勵,而不過度讚美孩子,不濫用獎賞

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

鼓勵沒有千篇一律的方法,但是基於對孩子的理解,鼓勵的重點是給予孩子自尊和成就感。

同時,作為鼓勵的一部分,我們要謹慎使用讚美。因為如果孩子做事情不是因為付出感到快樂,而是為了得到讚美,就會陷入另一個危險的境地,當他們得不到讚美時,就會很容易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

我們也沒有必要總是用物質去引誘孩子做事情,比如在吃飯和做家務這些事情上。因為孩子一旦發展出“除非獎賞讓我滿意,否則我幹嘛要合作”“如果沒有特別回報,我才不貢獻”的觀念時,他就會形成錯誤的價值觀,會認為這個世界天然欠他的。

3, 我們要相信孩子,給孩子獨立的機會

寵溺孩子、過度保護、心急替孩子大包大攬、獨斷等,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都是我們不信任孩子。

其實,很多時候對孩子的操心沒必要。孩子也清楚我們在做沒必要的操心,更糟的是,他們可能會利用這份操心,妄想得到我們的過度關注。

很多時候,我們可以平心靜氣地想一想:如果不插手,事情會怎樣?真的會那麼糟嗎?孩子自己能承擔那樣的結果嗎?

作者再三強調,引導孩子邁出第一步的方法和態度,可以在很多時刻再次使用。

家長退後一步,和孩子保持一段距離,伸出手在孩子差一點能夠到的地方。這樣,不但鼓勵了孩子,也給予了孩子足夠的空間。孩子能夠開始嘗試,當他成功走向家長時,他的小臉會充滿著興奮,作為家長的我們也會為此而激動、開心。

4,向後退一步,給孩子空間,給孩子鼓勵,但不插手。

尊重孩子、不介入孩子與他人的矛盾,給孩子正面引導

不當著眾人指責孩子,不降低孩子的自尊;孩子不合作的時候,也是我們需要反思的時候,是否孩子並不願意這麼做,我們是否太強迫孩子了?

當孩子與其他家庭成員發生矛盾時,我們可以選擇退出衝突,我們要對自己的教育能力有信心,相信孩子可以處理好。我們越是關注別人對孩子進行的我們不認同的教育方式,孩子越是走不出來這種教育方式帶來的影響,因為我們在不斷強化著這種方式。

我們要做的是正面引導,讓孩子看到事情好的方面,確認自己的歸屬感和價值,溫和而堅定地給孩子持續不間斷地鼓勵,跟孩子一起去客觀地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家長不能獨裁,做個會教育的家長

教育輕鬆,家長輕鬆

5,形成規律、有效跟進,前後一致

家庭裡媽媽往往承擔著讓孩子遵守秩序、形成規律的重要角色,我們要用行動讓孩子明白界限和規則是什麼,並且長期堅持下去。

保持連續一致是規律的一部分,有助於建立健康界限,健康界限讓孩子產生安全感。如果我們提出要求或者訓練孩子,卻沒有期待這種要求和訓練會有效,那麼只會讓孩子迷惑。而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前後一致、言行一致,孩子會感受到清晰、穩定和安全,他們也因此能夠學會尊重客觀,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

孩子很多技能和規則的訓練需要家長耐心陪伴,給出時間,我們要做的是跟孩子商量好規則,然後保持執行、有效跟進。

教育孩子沒有千篇一律的方法,但是成功的教育無一不是基於愛、尊重和智慧的。

《孩子:挑戰》你會從作者三十八個主題中受到啟發,做一個會教育孩子的家長,一步步幫助孩子塑造出成功的特質和優秀的習慣,這些教育將成為以後他們人生道路的啟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