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討論:拉力賽的文化是沒有了還是變味了?

菜單

討論:拉力賽的文化是沒有了還是變味了?

討論:拉力賽的文化是沒有了還是變味了?

最近在朋友圈發現了一篇文章《

1995年出門就能目睹的港京拉力賽,以前的文化沒有了

》獲得了很多人的關注,其實這篇文章只是一段影片,影片內容為1995年港京拉力賽的場景,觸景生情,文中的標題說以前的文化沒有了……引起了一些辯論,其實本人在在回覆某朋友圈的時候也說過拉力賽還在,但是魂沒了,冷靜下來想想,真的是這樣嗎?

討論:拉力賽的文化是沒有了還是變味了?

時間軸的錯覺,其實文化沒有變

賽車是燒錢的運動,但我們可以想象下,1995年的港京拉力賽時期,有多少普通民眾能玩得起賽車,甚至賽道日?那個時候汽車都是“天價”,大家看賽車其實更多的是熱鬧為主,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魂”,反觀現在,賽車同樣還是有錢人的遊戲,但門檻降低了很多,像筆者這樣的工薪階層也能體驗各項比賽,甚至參與中國汽車拉力錦標賽,這在當時是不能想象的,所以,中國的賽車運動整體看應該是進步的。那麼所產生的錯覺也在於此。

那個時候的拉力賽,用的賽車是基本也就是老三樣,這類車其實和筆者的時間軸比較吻合,倒退到那個時間段,都是青蔥年少,所以骨子裡會對這類車型有著一種執念,也就是所謂的“魂”或者是情懷,隨著商業化的運作,比賽越來越正規,觀眾觀看比賽也不再是那麼隨意隨性,所以導致了人群的減少,加上推廣方面的不力,造成文化不再的假象。

往回倒倒,那個時候的賽車都是商業運作,能玩得起的也都是大企業,從旁觀者角度來看,車少技術好,看點也就多,自然而然的群眾也願意湊熱鬧了。為什麼現在糾結文化、魂的問題,而那個時候不去糾結呢?這個其實也很好理解,舉例來說:

之前的遊樂園都是門票制,也就是門票很便宜,但裡面的專案都收費,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很少有人會提出管理問題,因為能玩的大部分都不用排隊,但後來遊樂園改成了通票制,管理問題就出現了,其實歸根到底是參與的人數多了,雜了,比如像我這樣的工薪階層愛好賽車,之前門票的時候,買張門票進去看別人玩就很高興了,現在突然能自己玩了,就會有很多“不平衡”的思想出現。

拉力賽也一樣,目前參與的人多了,情懷車手與商業車手同場競技,但目的是不同的,一個是體驗,一個是拿名次,可比賽制度又是統一的,自然就會有像我這樣的屌絲要感慨一番了。

討論:拉力賽的文化是沒有了還是變味了?

討論:拉力賽的文化是沒有了還是變味了?

討論:拉力賽的文化是沒有了還是變味了?

討論:拉力賽的文化是沒有了還是變味了?

討論:拉力賽的文化是沒有了還是變味了?

討論:拉力賽的文化是沒有了還是變味了?

情懷與商業,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賽車它不是一項單純的競技運動,賽車!賽車,除了車手的技術外,更多的還是要看車,個人理解賽車的效能佔70%,個人技術佔20%,運氣佔10%。一個好的車手沒有一輛好車在商業化的賽車世界裡可以說是永無出頭之日。

商業化就必須是新的賽車,老一代的賽車再怎麼有情懷也必須給新車讓路,這是商業趨勢,不是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

一位大咖朋友圈回覆我說,目前的中國賽車運動,成就了一部分人,也打壓了一部分人,仔細想想,確實成就了一部分人,但打壓的一部分人是誰呢?

目前的賽車圈,可以大致分為情懷車手和商業車手,情懷車手顧名思義,就是為自己的愛好買單,而商業車手的目的就是為了拉贊助拼成績……但回想這段時間一直關注的拉力賽,我發現其實很多車手並沒有想清楚自己的位置,這些都是商業和情懷的混餚造成的。

目前的WRC,參加的車手要遠高於影片直播展示的車手,很多車手和車你都看不到的,你只能看到塔尖的那幾個人,幾輛車,WRC是這樣,CRC也是一樣,如果你不能保證擠進前10名的話,那麼很難得到大量的媒體關注和報道。

商業車手功成名就後可以做情懷的夢,但情懷車手或者有意向直奔商業車手的新秀車手要認清形勢,你的每一次比賽都必須是有價值的,何為有價值?就是要有進步,要有名次,而這些只有專業的車隊(我接觸的德安、江淮、赤曉等都不錯)、專業的賽車可以給你。

比如同樣是100萬,同樣的駕駛技術,有的人就可以慢慢的擠進四驅的陣營,或者拿到榮譽,而有的人可能一直還在兩驅徘徊……這不是錢的問題,是思路的問題,如果僅僅是玩下情懷,那麼自己高興,兩驅、四驅都可以,但如果是要向商業化邁進,那麼階段性的換車、高效能的戰車就成為必然。

從我自己的接觸來看,很多情懷車手其實在投入賽車運動的時候錢是夠用的,技術水平也在線上的,但為了情懷他們會選擇自己完成很多不必要的工作,從而導致錯過了很多商機。

二八理論我們都聽過,賽車的廣告贊助也是一樣,大量的廣告和贊助都會集中在前面20%的部分,甚至更少,商業車手在這之前必須儘快提升自己的技術,並擁有資金去開上能匹敵進入前10的賽車,保持並酌情上升這個態勢,這需要砸錢,也需要機遇。

拉力賽的文化其實一直都有,而且從未改變,只不過它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美好,它是殘酷的,是血腥的,但它又是相對是公平的,假如我拿我的捷達能拉到幾百萬的贊助的話,那麼是不是對於投入大量資金和優異成績的其他車手來說就是極大的諷刺?

如果你有部分閒錢,又想步入商業車手的殿堂,那麼就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有助於你可能得到商業的垂青,如果僅僅是想隨波逐流,為自己的生活添上一縷色彩,那麼就別太把商業當回事,贊助商們都不傻,不會為了幾篇推廣文章而給你大量贊助的。

題外話,我聽過一些車手說國內的企業、主機廠等都跟不上節奏,沒有這個或那個商業意識什麼的?其實想想看,人家能做到這個程度的商業規模難道是閉著眼“自摸”出來的?其實關鍵點在於車手自己,總是用自己的情懷捆綁商業,安有不敗之理乎?

嬉笑怒罵中解析我理解的

賽車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