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我也不想吼孩子, 但好好說總沒用! 這個百試百靈的“傻瓜三步法”, 怎麼從來沒人講?

菜單

我也不想吼孩子, 但好好說總沒用! 這個百試百靈的“傻瓜三步法”, 怎麼從來沒人講?

我也不想吼孩子, 但好好說總沒用! 這個百試百靈的“傻瓜三步法”, 怎麼從來沒人講?

我也不想吼孩子, 但好好說總沒用! 這個百試百靈的“傻瓜三步法”, 怎麼從來沒人講?

閨蜜前兩天跟我吐槽:

假期的時候帶孩子去公園玩,碰到了一個賣棉花糖的,孩子非要吃。

我不是那種多麼嚴格的媽媽,偶爾吃一次也沒什麼大不了。

可是剛剛才給她買了根糖葫蘆,吃了還沒兩口,就嚷著不要了。

這會兒又想要棉花糖,我就沒給買。這下可了不得了,哭著喊著就不走。本來平時一鬧情緒,我就不知道怎麼辦。

這在公共場合,那麼多人看著,我更慌了。。。

但凡跟朋友們聊起孩子,情緒問題一定會被提及。

畢竟,100個娃有100種發脾氣的理由,指不定哪件事沒合了他的心意,就得摔東摔西、哭天喊地、撒潑打滾。。。

而每次孩子發脾氣,對於我們這些老母親來說,都是一重艱難的考驗。

就像閨蜜,儘管表面維持著理智,但內心早已慌得一匹。躲開這種尷尬的戶外圍觀,再處理好孩子的情緒,天知道有多難!

在這裡,我不禁要靈魂拷問一下大家:如果是你,遇到類似的場景,你會怎麼辦?

是把學過的育兒知識火速在大腦裡過一遍,然後管理自己的情緒,接納孩子的脾氣?

還是說,什麼理智、接納。。。全都拋諸腦後,當下唯一的訴求,就是想趕緊讓他停下?

我也不想吼孩子, 但好好說總沒用! 這個百試百靈的“傻瓜三步法”, 怎麼從來沒人講?

我也不想吼孩子, 但好好說總沒用! 這個百試百靈的“傻瓜三步法”, 怎麼從來沒人講?

2

說起來很慚愧。

雖然我也一肚子養育理念,苦頭婆心的勸大家,孩子發脾氣是好事,這說明他們敢表達自己的情感;

身為孩子的老父親、老母親,我們應該接納、應該共情,要教他們認識情緒,要學會情緒管理。。。

然鵝,很多時候,我也做不到心平氣和。

真到了歇斯底里的那個節骨眼,根本沒有思考的機會。

誰還不是個有血有肉的中年老媽子?也會被孩子氣得沒轍。

我也不想吼孩子, 但好好說總沒用! 這個百試百靈的“傻瓜三步法”, 怎麼從來沒人講?

開始我也時常懊悔,然而,下次濤聲依舊,所以我迫切的需要解決方法。

直到學了腦科學,才釋懷了許多。

原來我們的大腦中存在一種映象神經元,它能夠直接在觀察者的大腦中映射出別人的行為、情緒等。

比如,別人打哈欠時,我們也會跟著打哈欠,這其實就是映象神經元的作用。

那情緒也是一樣的,當孩子表現出極度的難過、煩躁、焦慮的時候,這種情緒也會在我們的大腦中對映,讓我們出現類似的表現。

一旦我們焦慮了,就很難再保持理智,心平氣和的跟孩子交流。

所以,面對暴躁的孩子,始終保持平靜,這操作本身就挺反天性的。

當然,在對抗天性這件事兒上,哪個老母親沒努力過?

之前就有朋友跟我告狀說過,孩子非要吃冰淇淋,但她沒給買。

孩子發脾氣後,她都沒發脾氣,而是努力去共情:我知道你因為沒吃到冰淇淋,很難過、很生氣。

但是這兩天那拉肚子非常嚴重,確實不能吃。

好了別再哭了,如果你難過,媽媽可以抱抱你、陪著你。。。

在朋友看來,接納負面情緒、指出原因、給出替代方案。。。一個要點也沒丟,一句話也不落,可就是沒用。

於是,僅剩的一丁點耐心也耗盡了。

黔驢技窮的老媽子,一秒被打回原形,只想一頓脾氣直接甩過去,“別哭了,就是不能吃”,把孩子給震懾住。

我也不想吼孩子, 但好好說總沒用! 這個百試百靈的“傻瓜三步法”, 怎麼從來沒人講?

是,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都期待一個“大團圓”的結局,可現實往往背道而馳。

在對抗天性面前,你能扛多久,能扛多少次,只是時間問題。

我也不想吼孩子, 但好好說總沒用! 這個百試百靈的“傻瓜三步法”, 怎麼從來沒人講?

3

這就是問題的根結所在了:道理我都懂,可真“事到臨頭”,臣妾就做不到啊~

想讓他們儘快平靜下來,就沒有什麼不用耗費太多成本、輕輕鬆鬆就能做到、做了就能好使的方法嘛?

還真有。

倒也不是我藏著掖著啊,也是最近才學到,又在兩個孩子身上試驗了無數次之後,發現真的有奇效。

與我們的“共情大法”不同,今天的這套方法,屬於小而精的小妙招。

當孩子脾氣爆發,而你又實在無法管控自己情緒的時候,我們可以嘗試這樣做:

第一步,陪同孩子一起坐下來

心理學上有一個原理,是說我們的情緒跟身體的重心高低是成正比的。

大家發現沒有,人一發脾氣的時候特別喜歡站起來。

一站起來,就好像更有底氣了似的。

重心越高,脾氣就越大。

所以啊,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咱們可以試試降低重心,先就近、順勢,找個地兒坐下。

旁邊的椅子、客廳的地毯、在戶外咱也可以先席地而坐不是?

你會發現,當孩子坐下來的時候,你就已經把他們從那個情緒的最高點拉下來了。

我們坐下後呢,情緒爆發的機率也會變低。

之前有一次在家,我正忙著改稿呢,就聽客廳裡姐弟倆人吵起來了。

原來,姐姐花了好長時間畫的畫,讓DD這個小傢伙兒搗亂給撕了。

CC氣得沒忍住推了DD一把撞到了沙發角,哭得稀里嘩啦。

我見狀,就怕“戰火”愈演愈烈,趕緊先讓奶奶把DD抱走了。

結果CC一看,更不高興了,本來就是DD的錯,現在搞得好像她以大欺小了一樣。

再加上先前被撕毀畫的難過、委屈,情緒一下子決堤了,站在客廳崩潰大哭。。。

我趕緊上前握了握CC的手,跟她輕聲說了句,“來,先跟媽媽坐下好不好~”拉著她順勢坐到地毯上。

別小看這一句簡單的話、這個簡單的動作,它不僅僅是“技術”上講的重心降低,實際上更是一種對孩子感受的認可。

試想一下,你發脾氣的時候,如果有人肯陪著你,窩在沙發上也好、坐在地毯上也好,是不是就像是有了一個依靠?

我們有時候覺得共情難,因為腦子裡還要去想什麼套路,其實,“陪著TA坐下來”就是最便利的一種接納。

當她身體上的重心降低、心理上也感受到了被接納,情緒自然而然會平緩一些。

我也不想吼孩子, 但好好說總沒用! 這個百試百靈的“傻瓜三步法”, 怎麼從來沒人講?

第二步,重複孩子的話

你有沒有發現,我們在氣頭上的時候,說的越多越錯。

許多無法挽回的局面,就是在這個階段瞬間傾塌的。

比如CC,她坐下來之後跟我說:我討厭弟弟,他把我的畫撕了!我也討厭你,你不公平!

我如果這時候我去解釋:“DD不是故意的。。。”

或者逆著她來,“就算是這樣,你也不該推弟弟…“

又或者去反駁,“我還討厭你呢,你個小沒良心的…”

那很有可能越來越控制不住,指不定一來二去脫口而出什麼難聽的話。

孩子呢,也只會更加委屈、情緒之火復燃。

所以,如果你也擔心自己處理不好這樣的情況,擔心自己話一出口就是批評、指責,那倒不如開啟“傻瓜模式”——孩子說什麼,你就重複什麼。

——“我討厭弟弟,他把我的畫撕了”——“哦,他撕了你的畫,你不開心,所以討厭他對吧~”

——“我討厭你,你是個壞媽媽”——“你有點討厭我,我沒做好~”

心理研究發現啊,當你用自己的話把對方的話重複一遍的時候,孩子就會有一種被重視的感覺。

到了這一步啊,百分之六七十的人就都可以平復情緒了。

現在倆娃一發火,我既不急著安慰、也不急著反駁,更不急著讓TA停下,就放空自己,當個傻瓜復讀機。

這一步有奇效,你一定要試試!

我也不想吼孩子, 但好好說總沒用! 這個百試百靈的“傻瓜三步法”, 怎麼從來沒人講?

第三步,肢體接觸

最後,當孩子情緒漸穩之後,別忘了撫摸撫摸他們的後背、摸摸小臉、給個擁抱。

很多媽媽都覺得,本來鬧情緒就是孩子的不對,我抱了她是不是就相當於妥協了、“輸”了?

其實不是,孩子越是哭鬧的時候,也越是她沒有安全感、感覺被孤立、感覺很無助,需要被關注和安慰的時候。

所以,一個大底線,不要跟氣頭上的孩子較勁,我們30好幾的父母,是來解決問題的。

一個簡單的擁抱、溫柔的撫摸,就可以把父母的關注、安慰、理解等等,都傳遞給孩子。

談戀愛的時候,老媽子們都知道,一千句我愛你,也抵不過一個擁抱、一個親吻來得真實。

親子關係其實也是一樣的,對於年幼的孩子,他們從肢體動作中所汲取的力量,遠比語言要大的多。

我也不想吼孩子, 但好好說總沒用! 這個百試百靈的“傻瓜三步法”, 怎麼從來沒人講?

不過話說回來,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個方法,只是在孩子發脾氣時,讓他們快速平靜下來的一個小技巧。

說起來,算是情緒管理中的第一個環節。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書中曾經提到:孩子任性、發脾氣,是因為他們的生理和情感的發育超過了自身的溝通能力。

也就是說,他們暫且還不能很有效的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這就更需要我們去擔任一個“共情者”的角色,看見、接納孩子的情緒,也要成為那個“引領者”的角色,教會他們認識和表達情緒。

我也在努力的扮演好這兩個角色,希望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