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網路媒體革命老區行|信陽郝堂村:昔日“空心村” 今朝美如畫

菜單

網路媒體革命老區行|信陽郝堂村:昔日“空心村” 今朝美如畫

央廣網信陽6月19日訊息(記者 李鼕鼕)6月18日,記者跟隨“在這裡讀懂初心使命——網路媒體革命老區行”網路主題活動·河南站採訪團走進信陽市平橋區,探尋郝堂村這個昔日“空心村”蝶變為“中國最美鄉村”的奧秘。

網路媒體革命老區行|信陽郝堂村:昔日“空心村” 今朝美如畫

夕陽下的郝堂村(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郝堂村坐落在大別山的懷抱,距信陽市區18公里,是一個典型的丘陵山區小村,耕地面積不足2000畝,667戶人家散落在20平方公里鬱鬱蔥蔥的山坳裡。採訪團乘大巴從縣道拐進鄉村時,連綿的道路兩旁大小不一的荷花池星羅棋佈,頗具意境,而在當地的方言中,“郝堂”與“荷塘” 同音。

網路媒體革命老區行|信陽郝堂村:昔日“空心村” 今朝美如畫

郝堂村村口的馬鞭草花田與荷塘(央廣網發 李鼕鼕攝)

村口處,左側大片的馬鞭草開成了紫色的海洋,右側荷塘粉綠相映。村路依山沿河而建,採訪團步行進入村內,路面是瓷實平整的碎石,灰磚、黛瓦、馬頭牆式的豫南風格民居錯落在村路兩側。儘管細雨濛濛,不少遊人興致不減,打著傘信步遊覽。很難想象,這樣一個美麗的山村,曾經長期是一個省級貧困村,人均年收入不到4000元,村子破敗、環境髒亂,年輕人都出外打工,只剩下老人守在這裡。

明明有山有水,還有茶葉和板栗,村莊雖然破敗,但生態環境並沒遭到破壞,怎麼就摘不掉“窮帽子”呢?後來,平橋區政府決定把郝堂村作為試點村,試圖摸索出一條農村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網路媒體革命老區行|信陽郝堂村:昔日“空心村” 今朝美如畫

郝堂村黨群服務中心(央廣網發 李鼕鼕攝)

第一步就是改造民居。原本村民打算像其他鄉村一樣,也建成白瓷磚小樓房,“最美郝堂”的主要建設者、“鄉村規劃師”李開良提出,要秉持“不扒房、不砍樹、不挖山、不填塘”的“四不原則”,採取一戶一圖紙的方式,達到既留住鄉愁 、又改善條件的目標。最終呈現出來的就是現在典型的豫南特色民居模樣,這得到了村民的交口稱讚,也贏得了四方遊客的青睞。

打開了局面之後,接下來的工作變得更加順利。村裡帶頭組織“清潔家園”行動,制定《村民規約》,開設道德講堂,開展志願服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使得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面貌基本形成。

網路媒體革命老區行|信陽郝堂村:昔日“空心村” 今朝美如畫

電商主播蘭心直播售賣信陽特色農副產品(央廣網發 李鼕鼕攝)

發展不能靠輸血,而應該探索一種內生機制。想要達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的目標,還要依靠自主造血。為此,郝堂村大力發展生態有機農業,積極扶持有機綠色農副產品生產加工,開展鄉村休閒觀光養生旅遊……經濟發展了,生活富裕了,不僅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回來了,還吸引了好多外地人來此創業,開民宿、賣手工藝品,原來的“空心村”變得越來越熱鬧。

綠色發展就是要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郝堂村的成功有力地說明了這一點。這個田園般的小村莊讓豫南大地上更多鄉村看到了發展的希望,中國城鄉一體化的夢想在這裡變成了生動多彩的現實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