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敢於兇猛降價,極致控制成本的特斯拉,能給中國車企“上一課”?

菜單

敢於兇猛降價,極致控制成本的特斯拉,能給中國車企“上一課”?

1

客觀理性:為什麼槽點滿天飛的特斯拉,依舊被大家追捧?

特斯拉,不管是在車圈,還是品牌,甚至是市場營銷領域,

都是一個可以說得上神奇的存在。

常因負面訊息上熱搜,但銷量卻一直居高不下。

關於特斯拉車輛的投訴非常多,黑屏宕機、駭客入侵、自燃起火……其中引發最大的爭議問題就是“剎車失靈”了。

但不知是特斯拉公關太厲害?還是車主原本就故意詆譭?關於特斯拉剎車失靈的案件,幾乎沒有車主勝訴,有時甚至還會被特斯拉反訴。

2022年7月22日,林志穎駕駛特斯拉出車禍的訊息也引發大量關注。

不過,這件事目前也沒有最終說法,特斯拉未對事故原因進行直接回應。

既然特斯拉有這麼多爭議,為何還有那麼多人買特斯拉呢?

資料說話:

乘聯會正式公佈了2022年高階SUV銷量排行情況,從乘聯會統計的資料來看,

特斯拉Model Y

、賓士GLC、奧迪Q5、寶馬X3、理想ONE、沃爾沃XC60、賓士GLB、寶馬X5、凱迪拉克XT5進入了前十之列。

2022年豪華SUV銷量盤點:特斯拉奪冠,賓士GLC、奧迪Q5進前三

其中

特斯拉Model Y憑藉著年銷31。5萬餘輛的年銷量佔據了排行榜第一的寶座

,相比排在第二位的賓士GLC,銷量上領先一倍有餘,這也意味著新能源產品在車市競爭中已經更具優勢,不只是在普通品牌市場,在豪華車市同樣如此。

1月3日,特斯拉釋出了2022年全球生產及交付報告。

2022年,特斯拉全球總交付量131萬輛,相比2021年增長40%,生產量137萬輛,同比增長約47%

,蟬聯全球純電動車銷量冠軍。

而根據乘聯會資料,2022年1-11月份,上海工廠的交付量已經超過了65萬臺。2022全年中國工廠貢獻了特斯拉一半以上的產銷量。

Model 3/Y為特斯拉的主力車型,佔到總產量的94。8%。

2022年特斯拉季度產銷量:

敢於兇猛降價,極致控制成本的特斯拉,能給中國車企“上一課”?

圖片來源:網路

市場經濟,結果說話,水平高低隨便說,真金白銀不騙人。

特斯拉雖然長期被各種負面訊息纏身,但是被吐槽的最多的,還是“更新慢”:

特斯拉近兩年並沒有新車型推出,主要靠model 3和model Y‘打天下’,它的創新還是在推一些概念車型,比如卡車、跑車、皮卡,但是都還沒有開始量產,現在看得見的特斯拉主要在推它的自動駕駛技術、超級充電網路,增加直營店的數量等。

特斯拉無論是銷量,品牌知名度,市場營銷效率,都是世界第一,憑什麼?

這或許是值得所有中國車企甚至是國家去研究學習的一個關鍵點所在。

為什麼槽點滿天飛的特斯拉,依舊被大家追捧呢?主要有以下四個原因:

1、品牌知名度高

特斯拉從2014年進入國內市場,先推出

百萬級高階電車

樹立品牌形象,再透過一系列科技包裝,讓特斯拉成為

高階智慧電動汽車的代名詞

別的不多說,顏值外觀,碾壓市場是不爭的事實。

2、創新技術引領汽車行業潮流

特斯拉總是在

顛覆

人們對汽車行業的認知。

不論是直營銷售模式、智慧科技座艙,還是真正意義的OTA軟體升級、一體化成型車身、4680電池技術,都

成為眾多車企模仿的物件

在國內車企創新上面,2021年

3月28日,新華社釋出《新華社調查發現,這行業的這些毛病該治了》一文,針對新能源汽車行業,新華社用了“浮誇、注水、甩鍋、紙上造車、盲目招商”這樣明確帶有貶義的詞彙。

當然,說的就是國內的新能源車企。當然,還有很多直擊本質的說法:

比如,中國車企拿著補貼,只能在真皮座椅,剪刀門,內飾這些無關痛癢的地方搞花樣,真正的核心技術,創新,以及關鍵競爭力上面,用的很多技術,都是仰仗特斯拉放棄專利的技術,而特斯拉很多核心的技術優勢,差距還很大。

3、充電網路發達

據統計,特斯拉目前在全國擁有

1300多座超級充電站、9500多個超級充電樁,

很多大城市的商場都能看到特斯拉充電樁的影子,而這也超越了眾多新能源汽車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新能源車企,都是依賴國家基建修建的充電樁配套居多,少有公開佈局品牌充電樁的主動行為。

敢於兇猛降價,極致控制成本的特斯拉,能給中國車企“上一課”?

圖片來源:網路

敢於兇猛降價,極致控制成本的特斯拉,能給中國車企“上一課”?

圖片來源:網路

4、使用者體驗出色

汽車畢竟是大宗商品,很多人買車都會再三考慮,而特斯拉之所以賣得好,最重要的原因還在於

使用者駕駛體驗很好

不僅車輛顏值高,而且動力強勁,尤其是在

人機互動方面

(手機與車機無縫互聯、操作簡潔明瞭)目前還沒有哪個品牌可以與特斯拉媲美。

東西好不好,市場資料最靠譜,使用者用真金白銀堆出來的銷售冠軍,沒必要戴著有色眼鏡去跟風貶低打壓。是不是?

敢於兇猛降價,極致控制成本的特斯拉,能給中國車企“上一課”?

2

帶著“美國資本”標籤的特斯拉,在成本管理上,給中國車企帶來了關鍵第一擊

從最底層的商業邏輯和經營模式出發,其實特斯拉在成本上的控制,就已經佔據了無可比擬的競爭優勢:

一方面,特斯拉認為,汽車成本的“本質”就在於工廠。特斯拉最重要的產品之一就是它的超級工廠,工廠運營下的生產效率直接決定整車製造成本。

對於大型壓鑄機的獨創性使用,雖然短期來看,會增加成本支出,但從長期角度而言,可以將70餘個零部件精簡為1個,此類技術的創新應用,會持續不斷地攤薄製造成本。

當然,這種“花大錢省大錢”的思維,貫穿了整個特斯拉的生產體系

特斯拉成本的下探,並非僅僅侷限於生產,供應鏈環節的本土鋪展、渠道成本的優良控制,都對單車售價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特斯拉實現降本增效,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本土化的深度鋪墊。

總的來說,全球新能源車同等價位,論價效比,特斯拉沒有對手。

一方面,在公關和營銷上的投入,值得關注:

據Marketing釋出的《汽車行業營銷花費榜單》顯示,2019年,全球各大車企的營銷支出最多的為大眾汽車集團(不含奧迪與蘭博基尼),營銷費用摺合人民幣約為1620億元,第二第三分別為本田和戴姆勒。

2021年,蔚來營銷費用為68。78億,理想也達到了34億元之多。

而2019年,特斯拉的營銷費用僅為1。86億元,這個費用甚至低於法拉利、布加迪等受眾較少的超跑品牌。

2020年,馬斯克表示,既然這點錢搞不好和媒體的關係,那就索性別搞了。

於是,他乾脆將公司的公關部門全部解散。

所以即使被負面新聞包圍,難道指望特斯拉這個鐵公雞能拔得出毛?

一方面,上海特斯拉工廠的普工招聘待遇,猶如在普工招聘市場這一潭死水中扔了一塊大石頭,一石頭激起千層浪,較低的資格門檻,較短的工作時間,較高的收入,正規人性化的管理,透明的工資制度,使大批年輕人趨之若鶩,招聘現場火爆。

敢於兇猛降價,極致控制成本的特斯拉,能給中國車企“上一課”?

圖片來源:網路

特斯拉工廠普工的待遇全面碾壓比亞迪:年收入是比亞迪的1。6倍,底薪是比亞迪的2。26倍,工作時間只有比亞迪的2/3,保險和公積金更是比亞迪拍馬難追,特斯拉一個普工就可以養活全家。

不吹不黑,特斯拉可是貼著美國資本的標籤,而馬斯克絕對是現代美國資本家的典範代表,但是在工資待遇和員工福利這個事情上,擺上檯面,究竟誰是所謂的剝削資本家?

成本管理,公關營銷還有員工待遇,不得不說,特斯拉和馬斯克,絕對是給中國的同行車企,甚至是整個製造業,上了現實生動的一課。

結果論英雄,成績看優劣,不吹不黑,一目瞭然。擺在中國新能源車企業面前,需要學習和競爭的路,還有的走。

敢於兇猛降價,極致控制成本的特斯拉,能給中國車企“上一課”?

3

引入特斯拉,背後的“中國智慧”值得推敲和認知

近10年的時間裡,新能源汽車成為了一個新的造富風口,2022年《新財富》500富人榜上,新能源巨頭“寧德時代”成為了造富機,誕生了包括曾毓群在內的6位上榜富豪,總財富超過了6000億。

國內以比亞迪為代表的眾多車企抓住了這一時代風口,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正當國內新能源汽車事業如火如荼發展的時候,我國卻引進了美國的特斯拉,為民族汽車工業拉入了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政府此舉到底有何用意?

對此有人產生了疑慮,我國新能源汽車製造商眾多,為什麼還要引進特斯拉?這背後的用意到底是什麼呢?

特斯拉進入中國之後,的確也對很多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造成了較大的衝擊。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如果中國閉門造車,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面,拒絕特斯拉,那麼將來中國很難在世界上佔據一席之地。

一個關鍵詞就能說明很多問題:競爭機制。

中國新能源汽車事業的起飛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支援,從2014年9月1日開始,車主購買新能源汽車將減免購置稅,這一政策一直持續到了2022年年底。

並且,給予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內容還有很多,比如鉅額補貼、新能源汽車不限號等等。

但是,補貼模式之下,滋生了大量只為了騙補,報表作假,規模和銷量注水的亂象,在國家大力推進新能源產業的初期階段,幾年時間,中國的新能源車產業,實在放不上臺面。

引入優勢外企,打造競爭機制,借鑑優秀經驗,拒絕閉門造車,引入特斯拉,就成為了中國新能源車的破局關鍵:

如果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固守“閉門造車”的思維,雖然可以斬獲巨大的市場份額,但後續的發展動能和創新能力也被極大地削弱。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要引入特斯拉這個強大競爭對手的原因,有了特斯拉,民族車企才會時刻保持警惕。

2019年,對於國內的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廠商來說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

2019年9月,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完成驗收工作,成為了首個外商獨資整車製造專案。

引進特斯拉,不但體現出了中國的自信心,還體現了中國市場的包容性。

當特斯拉進入中國市場之後,必定會對其他新能源汽車品牌造成衝擊,成為這些企業最大的對手。

另外這家企業進入中國之後,還會給中國帶來一定的好處,例如,特斯拉想要在中國市場上站穩腳跟,那麼首先要做的就是在中國建設工廠。

這是一樁互相成就的好生意:

馬斯克透過特斯拉紮根中國,順利成為全球首富;

中國不僅在特斯拉入駐後獲得經濟回報,還獲得了發達成熟的新能源產業體系和見識到了完整的現代工業高效率管理模式。

這才有了2020年以來,中國國內新能源車企全面盤活,積極發展的局面。

從生意的角度上,多贏利好,從過程來看,其實特斯拉不是什麼鯰魚,而是鯊魚,其實稍微理性的明眼人都知道,特斯拉在中國營銷和輿論環境中的很多東西,其實背後都是國內車企在主導的,不上臺面的一些所謂“商戰打壓”見不得光的東西。

這能怎麼辦?論成本,特斯拉沒有國內車企的補貼,成本優勢沒一個能打的;

論營銷,馬斯克軟硬不吃,不行就直接司法程式,不和輿論糾纏;

論產品,不用道聽途說,實際上車和體驗過就懂,買特斯拉的難道都是被灌了迷魂藥?

真正的實力和先進生產力面前,一切的詭計和手段都如同笑話一般。

站在國家的角度來看,既然自己家的孩子沒見過世面,沒經歷過叢林法則的捶打教育,引入外來戶的核心目的,也實現了:

官方釋出的《關於202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確指出,

2022年12月31號以後,新能源汽車的購置稅減免政策將全面取消。

與此同時,這個時間點以後,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也將取消。失去了價格優勢以後,新能源汽車行業必然會迎來一個不小的發展瓶頸。至於眾多車企該如何破局,那更多的就要看自身硬不硬了。

但是種子已經種下,該有的保護也算仁至義盡了:

國家之所以一定要引入特斯拉,一方面是為了鞏固和提升上海的汽車供應鏈地位,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使國內的眾多車企保持強大的創新能力,不能因為“安樂”而走向滅亡。政策紅利消失以後,國內眾多車企該如何應對未來的市場考驗,還需要進一步的觀察。

中國的市場應該具有包容性而不是排他性,只有這樣中國才能夠不斷地獲得進步,從而實現超越,所以從總體來看,引進特斯拉對中國而言非常有利,這體現了真正的中國智慧。

一個傳承5000年文明的東方大國,什麼魑魅魍魎的套路和門道沒見識過?

大國智慧,不必質疑,管理和學習,拿捏到位。

敢於兇猛降價,極致控制成本的特斯拉,能給中國車企“上一課”?

透過特斯拉在中國的成功,中國的產業升級和製造業,能學到什麼?

實事求是的來說,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車行業是先行者,它的起步非常早,甚至比國內絕大多數新能源汽車製造廠商都要早。

正因為進入的時間早,所以在這方面投入的研發費用以及精力更多,獲得的成就也就更多,這讓這家公司具備了巨大的實力,短時間之內國內新能源汽車製造廠商想要追趕特斯拉是非常困難的。

特斯拉的先進和優秀對其他廠商來說起到一種激勵的作用,他們可以以特斯拉為榜樣,不斷地提升自己。可以說,如今的特斯拉就相當於一面鏡子。而其他廠商只有這樣才能夠知道自身的不足。而知道自身的不足之處,那麼接下來就有了努力的方向。與特斯拉競爭的過程,就是一個取長補短的過程。

特斯拉是什麼?一家將品牌傳播、平臺生態、產業趨勢、技術優勢融合在一起,把差異化競爭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的企業。

特斯拉是什麼?是一家現在很值錢,未來很賺錢,產業賽道廣闊的新能源車企。

“特斯拉”,是車,也不是車!

當然,引入特斯拉,成就馬斯克,這個過程,能夠給中國新能源車企,甚至是中國製造業和企業家群體帶來的啟示,不僅僅如此。

儘管總有反對特斯拉的聲音,毫無疑問的是,特斯拉公司已經率先推動了整個汽車行業向電動化的方向發展,並實現了持續增長的收益。

因為有了特斯拉的競爭和特斯拉的存在,才使中國車企奮力拼搏。不敢稍有懈怠,否則,就會死得非常難看。

不可否認特斯拉的出現始終是為沉寂許久的中國汽車市場帶來了一股新鮮血液,其商業模式的成功、創新形式的突破以及強烈的公關意識依然值得中國學習。

幾點啟示:

1,後來者也可居上:

與其花上短期時間去模仿已經存在的、數人擁有的高等技術,還不如長期鑽研一個只屬於自己的最初原型。敢想、敢做、敢於突破是特斯拉的最高品質。

2,電動車充電沒那麼難:

中國新能源汽車每天都在高喊口號,也有一些車企開始在公共交通和私家車領域逐步推進,但如果想要儘快走出這個怪圈,使得電動車在路上隨處可見,特斯拉的充電模式和創新合作不失為一個學習的典範。

在配套和商業化的模式上,特斯拉自建充電樁,給還在停留在產品利潤和買廣告流量的中國製造業,是上了很好的一課。

3,對於“無效營銷”的態度。

馬斯克在個人社交平臺上針對特斯拉全球大降價迴應表示:“當特斯拉價格下跌時,已經購買的人想要更低的價格,但是如果價格上漲,已經購買的人也不給特斯拉補差價,就這樣吧。”

這一點,不上臺面來說,絕對是顛覆了中國媒體業和中國商業市場那點齷齪的賺錢套路。

結論並不複雜,

不僅中國這個國家,中國的民族需要知恥而後勇,中國的企業發展也需要知恥而後勇。

中國企業是善於學習的企業,中華民族是善於學習的民族。

葆有這樣的大局觀和胸懷,中國就不會陷入局部發展利益的窠臼;

秉持這種精神氣質奮力前行,中國就能取得更為豐饒的成就。

客觀地講,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國產廠商還遠未到實現彎道超車的地步。但是勢頭向著好的方向在發展,2019年以來,整個國內新能源汽車界,目前出現了長江後浪推前浪的節奏。

但是要說“幹掉”特斯拉,實現全面的超越和碾壓,有一說一,連說出來都沒有必要。

不抬槓,不抹黑,稍微懂點車的理性群體都明白我這個結論有多麼殘酷現實,又極其真實。

如果不在研發上持續加大投入力度,整天想著各種花裡胡哨所謂的配置,或者費盡心思搞營銷,那麼,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很可能回到傳統汽車的老路上。

或許,這才是特斯拉來到中國的真正使命:做一條顛覆表象,碾壓套路的行業鯰魚。

時間還有,市場還有,需求還有,正面戰場上,不僅僅是國家需要,民眾需要,中國的製造業方方面面,也都到了一個學會如何正面硬剛資本主義國家先進生產力的關鍵時刻了。

最後,祝福中國,祝福中國的製造業。

少玩套路,多下功夫,才有可期未來,用實力說話,用結果說話,不要嘴炮和不上臺面的手段,才是未來之路。

敢於兇猛降價,極致控制成本的特斯拉,能給中國車企“上一課”?